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24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包括有底座、通过减震结构连接底座上端的物料台、连接在底座下端的后轮以及通过换向机构连接在底座下端的前轮;后轮传动连接有行车电机,换向机构包括有换向电机;还包括有控制器以及设置在底座前端的相机,行车电机、换向电机、相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相机用于识别路线条。轻质的路线条根据实际路线灵活布设,置物架可沿布设的路线条自动转移物品,实现智能物流;物料台通过减震结构连接在底座上端,置物架行走在颠簸的路面时物品得到一定的保护。

An intelligent shock absorption shelf for Log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
技术介绍
物流领域,从物品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物品进行装卸搬运、储存、包装等。装卸搬运中,往往是在车辆平台、仓储平台、地面平台等之间进行物品周转。随着物流领域要求的逐步发展,无任何弹性的、完全人工操作的置物架(周转器)难于满足发展要求,对物品转移安全性和智能化逐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包括有底座、通过减震结构连接底座上端的物料台、连接在底座下端的后轮以及通过换向机构连接在底座下端的前轮;后轮传动连接有行车电机,换向机构包括有换向电机;还包括有控制器以及设置在底座前端的相机,行车电机、换向电机、相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相机用于识别路线条。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弹性件;底座上端设置有用于容置弹性件的凹部,物料台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在凹部中的凸部,弹性件的上端抵接凸部下端或抵接底座下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底座上端的围栏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围栏架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面板架、第二面板架、第三面板架和第四面板架;第一面板架与第二面板架之间、第二面板架与第三面板架之间、第三面板架与第四面板架之间通过活页结构连接;活页结构包括连接在其一面板架的套筒。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面板架的插孔;底座上有用于容置第二面板架下端进出的第二滑槽、用于第三面板架下端进出的第三滑槽以及用于第四面板架下端进出的第四滑槽。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的有,所述置物架上设置有电瓶,行车电机、换向电机、相机及控制器均与电瓶电性连接。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轻质的路线条根据实际路线灵活布设,置物架可沿布设的路线条自动转移物品,实现智能物流;物料台通过减震结构连接在底座上端,置物架行走在颠簸的路面时物品得到一定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置物架的主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置物架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省略围栏架;图3为本技术围栏架的俯视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面板架及第三面板架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框图;图6为直线型路线条卷收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套物流周转装置,包括路线条及置物架;置物架包括底座21、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后轮24以及通过换向机构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前轮26;后轮24传动连接有行车电机25,换向机构包括有换向电机27。如图5所示,还包括有控制器3以及设置在底座21前端的相机28,行车电机25、换向电机27、相机28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相机28用于识别路线条;控制器3用于制停置物架和/或驱动置物架沿路线条转移。根据置物架需要行走的实际路线、在路面上布设路线条。根据置物架单程、或来回循环,布设单程路线、或循环的环形路线。多个路线条首尾相连、形成实际路线。路线条包括有不同长度规格的多种,根据实际路线的长短、选择不同长度规格的路线条进行组合连接;多个短的路线条能够首尾连成大致的弧形。路线条包括有直线型、弧型。根据实际路线的形状、选择不同长度规格和/或不同形状规格的路线条进行组合连接。路线条上选择性地设置有停车色块,相机识别至停车色块时置物架被制停。转向电机及行车电机25可以为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转向电机及行车电机25,分别通过对应的伺服器连接控制器3。控制器3中,包括有CPU及其外围电路,如IO电路、晶振电路、缓冲器、存储器;IO电路包括IO接线端、光耦(或数字隔离器)、运输放大器(或三极管)等,开关面板连接IO接线端,开关面板包括有启动开关、制停开关。相机28可以为普通相机、或CDD相机;相机28通过滤波电路(常见为电容和/或电感)、隔离电路(常见为光耦或数字隔离器)、和/或运输放大电路连接CPU。置物架的行车控制方法包括:步骤a,相机28拍摄置物架当前时刻所在局部路线段的路线图(即下一小时段,置物架将要行走的局部路线);步骤b,控制器3识别该路线图,将该多折的局部实物路线图生成实际所需的局部路线图,进而生成转向电机的动作电信号曲线(即下一小时段,转向电机将要执行的电信号曲线);步骤a及b中,控制器3持续给定行车电机25动作的“是”电平信号。行车电机25接收制停信号,行车电机25停止、置物架停在原地。路线条上沿其长度方向在其下端间隔设置有粘胶块,和/或路线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地可拆卸设置有钉子;和/或路线条上沿其长度方向在其下端间隔设置有魔术贴;粘胶块的下端贴附有可拆的保护膜。根据置物架需要行走的实际路线、在路面上布设路线条,路线条贴附在路面上、或钉在路面上。路线条的材质为塑胶、布料、橡胶中的一种或多种,路线条可卷收。如图6所示,直线型路线条卷收时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包括有底座21、通过减震结构22连接底座21上端的物料台23、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后轮24以及通过换向机构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前轮26;后轮24传动连接有行车电机25,换向机构包括有换向电机27。如图5所示,还包括有控制器3以及设置在底座21前端的相机28,行车电机25、换向电机27、相机28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相机28用于识别路线条。控制器3设置在底座中。两个后轮之间连接转动轴,底座下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转动轴的第一支座;行车电机25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系连接转动轴。传动系可以为链条、皮带、蜗轮蜗杆或齿轮系等。换向机构还包括第二支座、锥齿轮副(或蜗轮蜗杆);前轮26通过第二支座连接在底座下端,第二支座可绕竖直的轴向转动,第二支座通过锥齿轮副、或蜗轮蜗杆连接换向电机27。如图1、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底座21上端的围栏架29。围栏架29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面板架29a、第二面板架29b、第三面板架29c和第四面板架29d;第一面板架29a与第二面板架29b之间、第二面板架29b与第三面板架29c之间、第三面板架29c与第四面板架29d之间通过活页结构连接;活页结构包括连接在其一面板架的套筒、设置在另一面板架的铰接插销。活页结构如图4所示的B处。如图2所示,底座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面板架29a的插孔21a;底座21上有用于容置第二面板架29b下端进出的第二滑槽21b、用于第三面板架29c下端进出的第三滑槽21c以及用于第四面板架29d下端进出的第四滑槽21d。围栏架29的安装过程包括,第一面板架29a插接在底座21上;第二面板架29b的铰接插销连接第一面板架29a的套筒,第二面板架29b转动、其下端嵌入第二滑槽21b中;第四面板架29d的铰接插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21)、通过减震结构(22)连接底座(21)上端的物料台(23)、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后轮(24)以及通过换向机构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前轮(26);后轮(24)传动连接有行车电机(25),换向机构包括有换向电机(27);还包括有控制器(3)以及设置在底座(21)前端的相机(28),行车电机(25)、换向电机(27)、相机(28)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相机(28)用于识别路线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21)、通过减震结构(22)连接底座(21)上端的物料台(23)、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后轮(24)以及通过换向机构连接在底座(21)下端的前轮(26);后轮(24)传动连接有行车电机(25),换向机构包括有换向电机(27);还包括有控制器(3)以及设置在底座(21)前端的相机(28),行车电机(25)、换向电机(27)、相机(28)均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相机(28)用于识别路线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结构(22)包括弹性件;底座(21)上端设置有用于容置弹性件的凹部,物料台(23)的下端设置有插接在凹部中的凸部,弹性件的上端抵接凸部下端或抵接底座(21)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物流减震置物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底座(21)上端的围栏架(2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昶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大乘供应链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