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弹簧套用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06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包括底座、套筒、上套杆和连接座,套筒固定于底座上,连接座固定于上套杆的上端;特征在于:套筒的中央由下至上依次开设有竖直的下、中、上柱形腔,中柱形腔处的套筒上开设有工件进出口,下柱形腔中设置有支撑弹簧和定位圆柱,上柱形腔与上套杆相配合,待加工工件上的圆孔套在定位圆柱的上端,待嵌入工件圆孔中的弹簧套放置于上柱形腔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在压力机械驱使上套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上套杆将弹簧套压出并压入工件的圆孔中,与现有的人工用锤头击打套入弹簧套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的制作成本,缩短了批量工件的制作周期。

A mould for upper spring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弹簧套用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弹簧套用模具,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快捷、省力地将环形弹簧套嵌入工件圆孔中的上弹簧套用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旋转工件来说,如灭茬机上的甩刀,为了增加旋转部位的耐磨性,需要将环形的由耐磨材料制成的弹簧套嵌入旋转孔中,利用环形弹簧套与圆孔之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弹簧套的牢固固定。现在均采用人工方式在工件圆孔中下入弹簧套,下弹簧套过程中,首先将具有一定锥度的弹簧套的细端放在工件圆孔上,然后用锤子连续敲打,直至弹簧套全部进入。由于弹簧套与工件圆孔的过盈配合量较大,使得用锤子敲打击入时十分费力、耗时,不仅影响了工件的生产效率,而且还增加了产品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可方便、快捷、省力地将环形弹簧套嵌入工件圆孔中的上弹簧套用模具。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包括底座、套筒、上套杆和连接座,套筒固定于底座上,底座固定于工作台上;连接座固定于上套杆的上端,连接座用于与压力机械的升降臂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套筒的中央由下至上依次开设有竖直的下柱形腔、中柱形腔和上柱形腔,上柱形腔的上端与外界相通,中柱形腔处的套筒上开设有工件进出口,中柱形腔经工件进出口与外界相通;下柱形腔中设置有支撑弹簧和定位圆柱,支撑弹簧位于定位圆柱的下方,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定位圆柱的上端露出于下柱形腔;上柱形腔与上套杆相配合,待加工工件上的圆孔套在定位圆柱的上端,待嵌入工件圆孔中的弹簧套放置于上柱形腔中。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空腔,套筒位于底座的圆柱形空腔中,套筒与底座经两个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所述下柱形腔和上柱形腔的直径均小于中柱形腔的直径。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所述上柱形腔为上粗下细的台阶腔,上柱形腔上部的直径大于弹簧套不受外力时的直径,上柱形腔下部的直径小于弹簧套不受外力时的直径且大于弹簧套受上套杆压力作用时的直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套筒的下柱形腔中设置有支撑弹簧和定位圆柱,通过将工件的圆孔套在定位圆柱的上端,实现了对待上弹簧套工件的定位;通过将连接座与压力机械的升降臂相连接,待嵌入的弹簧套放入上柱形腔中,在压力机械驱使上套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伸入上柱形腔中的上套杆将弹簧套压出并压入工件的圆孔中,在弹簧套压入工件圆孔的过程中,定位圆柱下移,不仅不会影响弹簧套的嵌入,而且通过定位圆柱对工件的定位,而且还确保了弹簧套的准确压入,与现有的人工用锤头击打套入弹簧套相比,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的制作成本,缩短了批量工件的制作周期,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的立体图;图6为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中:1底座,2套筒,3上套杆,4连接座,5下柱形腔,6中柱形腔,7上柱形腔,8工件进出口,9支撑弹簧,10定位圆柱,11连接螺栓,12工件,13弹簧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分别给出了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的主视图、后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立体图,图6给出了图1中A-A截面的剖视图,所示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由底座1、套筒2、上套杆3和连接座4组成,底座1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底座1上开设有上端开口的圆柱形空腔,套筒2固定在底座1的圆柱形空腔中。连接座4固定于上套杆3的上端,使用时,底座1放置或固定于工作台上,连接座4固定于压力机的升降臂上。所示套筒2的中央由下至上依次开设有下柱形腔5、中柱形腔6和上柱形腔7,下柱形腔5中放置有支撑弹簧9和定位圆柱10,定位圆柱10位于支撑弹簧9的上端,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定位圆柱10的上端伸出于下柱形腔5。中柱形腔6处的套筒2上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工件进出口8,定位圆柱10伸出下柱形腔5的部位位于中柱形腔6中,工件12经工件进出口8伸入中柱形腔6中,并套在定位圆柱10的上端。为了保证工件12可方便套在定位圆柱10上,中柱形腔6的直径比下柱形腔5的直径和上柱形腔7的直径都要大。上柱形腔7的上端与外界相通,上柱形腔7用于与上套杆3相配合。由于弹簧套13为环形且具有一定锥度,当把弹簧套13放入上柱形腔7中时,应避免其自由落下,而且,当上套杆3对其施加向下的作用力时,应可以将弹簧套13从上柱形腔7推出,并压入工件12的圆孔中;这就要求上柱形腔7应上粗下细,因此将上柱形腔7设计为上部直径大、下部直径小的阶梯孔,且上部大孔与下部小孔之间为平滑过渡,且满足:上柱形腔7上部的直径大于弹簧套13不受外力时的直径,上柱形腔7下部的直径小于弹簧套不受外力时的直径且大于弹簧套受上套杆3压力作用时的直径。这样,弹簧套13放置到上柱形腔7中后,就会落到上部大孔与下部小孔之间的位置处,只有在上套杆3的推动作用下,才可将其推出。本技术的上弹簧套用模具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连接座4与压力机械的升降臂相连接,然后将底座1固定于工作台上,并保证上柱形腔7与上套杆3在同一竖向直线上。然后,将工件12经工件进入口8放入中柱形腔6中,并将工件12上的圆孔套在定位圆柱10的上端;接着,将弹簧套13放入上柱形腔7中;最后启动压力机,使压力机的升降臂驱使上套杆3下移,下移的上套杆3将弹簧套13从上柱形腔7从推出后,并压入工件12的圆孔中,在弹簧套13压入的过程中定位圆柱10同时下移,即实现了对工件12上旋转孔的上弹簧套13作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弹簧套用模具,包括底座(1)、套筒(2)、上套杆(3)和连接座(4),套筒固定于底座上,底座固定于工作台上;连接座固定于上套杆的上端,连接座用于与压力机械的升降臂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套筒的中央由下至上依次开设有竖直的下柱形腔(5)、中柱形腔(6)和上柱形腔(7),上柱形腔的上端与外界相通,中柱形腔处的套筒上开设有工件进出口(8),中柱形腔经工件进出口与外界相通;下柱形腔中设置有支撑弹簧(9)和定位圆柱(10),支撑弹簧位于定位圆柱的下方,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定位圆柱的上端露出于下柱形腔;上柱形腔与上套杆(3)相配合,待加工工件(12)上的圆孔套在定位圆柱(10)的上端,待嵌入工件圆孔中的弹簧套(13)放置于上柱形腔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弹簧套用模具,包括底座(1)、套筒(2)、上套杆(3)和连接座(4),套筒固定于底座上,底座固定于工作台上;连接座固定于上套杆的上端,连接座用于与压力机械的升降臂相连接;其特征在于:套筒的中央由下至上依次开设有竖直的下柱形腔(5)、中柱形腔(6)和上柱形腔(7),上柱形腔的上端与外界相通,中柱形腔处的套筒上开设有工件进出口(8),中柱形腔经工件进出口与外界相通;下柱形腔中设置有支撑弹簧(9)和定位圆柱(10),支撑弹簧位于定位圆柱的下方,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定位圆柱的上端露出于下柱形腔;上柱形腔与上套杆(3)相配合,待加工工件(12)上的圆孔套在定位圆柱(10)的上端,待嵌入工件圆孔中的弹簧套(13)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平关恒军李永强司道明付立元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运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