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617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05
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在其中心部形成吐出口,并且形成有朝向所述吐出口连续移动的两个一对压缩室,在两侧所述压缩室中,多个旁通部沿着每个压缩室的移动路径各自隔开间隔而形成,两侧所述压缩室的压缩梯度形成为不同,其中,各个所述压缩室的旁通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吐出口的旁通部和与该旁通部相邻的另一个旁通部之间的间隔分别称为第一间隔时,两侧所述压缩室中的属于压缩梯度相对较大的压缩室的第二旁通部的第一间隔能够形成为小于属于另一个压缩室的第一旁通部的第一间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旋式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旋式压缩机,尤其涉及一种使被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排出之前进行旁通的旁通孔。
技术介绍
涡旋式压缩机是,与多个涡旋盘(scroll)啮合而进行相对回旋运动,并且在两侧涡旋盘之间形成有由吸入室、中间压力室、吐出室构成的压缩室的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压缩比,并且制冷剂的吸入、压缩、吐出行程平稳地延续,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扭矩。因此,涡旋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空调装置等中的制冷剂的压缩。最近,提出了一种通过降低偏心负载来使运转速度形成为180Hz以上的高效涡旋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的举动特性是由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的形状决定的。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可以具有任何形状,但是通常具有易于加工的渐开线曲线的形状。渐开线曲线是指,在解开缠绕于具有任意半径的基圆的外周的线时,与线的端部所绘制的轨迹相对应的曲线。在使用这种渐开线曲线的情况下,涡卷部的厚度恒定,由此体积变化率也恒定,因此,为了获得较高的压缩比,需要增加涡卷部的圈数,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有压缩机的尺寸也会一起增加的缺点。此外,通常,回旋涡旋盘中,在圆盘形状的端板部的一侧面形成有回旋涡卷部,在未形成有回旋涡卷部的背面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与用于使回旋涡旋盘进行回旋驱动的旋转轴相连接。这种形式,几乎可以在端板的整个面积上形成回旋涡卷部,这可以降低用于获得相同压缩比的端板部的直径。另一方面,这种形式在进行压缩时,制冷剂的排斥力所作用的作用点和用于抵消排斥力的相反力所作用的作用点在垂直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由此存在有回旋涡旋盘的举动在进行动作的过程中变得不稳定,并且产生振动或噪音变大的问题。鉴于此,已知有一种所谓的轴贯通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旋转轴和回旋涡旋盘相结合的位置在半径方向上与回旋涡卷部重叠。这种轴贯通涡旋式压缩机中,制冷剂的排斥力的作用点和其相反力的作用点作用在同一点上,因此能够显著地减少回旋涡旋盘发生倾斜的问题。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的轴贯通涡旋式压缩机与普通的涡旋式压缩机相同地,在压缩室的中间形成旁通孔,由此预先吐出压缩的制冷剂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事先防止因液体制冷剂和油过量流入而可能会发生的过压缩,从而提高压缩效率的同时能够确保可靠性。然而,对于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轴贯通涡旋式压缩机而言,由于吐出口形成于与回旋涡旋盘的中心呈偏心的位置,因此两侧的压缩室的压缩路径长度不同,据此,两侧压缩室的压缩梯度(或者,体积降低梯度)变得不同,从而在制冷剂的流速上产生差异。即,在两侧压缩室中的压缩路径的长度较短的压缩室(以下,称为第二压缩室或B袋(pocket))与其压缩路径的长度较长的压缩室(以下,称为第一压缩室或A袋)相比,其压缩梯度相对更大,并且第二压缩室中的制冷剂的速度将会比第一压缩室中的制冷剂的速度更快。因此,与第一压缩室相比,第二压缩室会将会发生过压缩,从而可能会降低压缩机的整体效率。然而,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轴贯通涡旋式压缩机,属于两侧压缩室的旁通孔形成为在相同的旋转角度的位置上具有相同的截面面积,因此无法消除两侧压缩室的压缩梯度的差异。由此,如上所述,压缩梯度较大的压缩室(即,第二压缩室)中将会产生过压缩损失,从而存在有压缩机的整体压缩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两侧压缩室的压缩梯度(或者,体积降低梯度)彼此不同的情况下,能够使压缩梯度较大的压缩室的过压缩损失最小化的涡旋式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两侧压缩室的压缩梯度(或者,体积降低梯度)彼此不同的情况下,能够降低两侧压缩室之间的压缩梯度差异的涡旋式压缩机。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中,在压缩梯度或压缩室的体积降低梯度较大的压缩室所形成的第二吐出旁通孔的总截面面积大于,在压缩梯度或压缩室的体积降低梯度较小的压缩室所形成的第一吐出旁通孔的总截面面积。这里,在形成多个所述压缩室的多个涡卷部中,在从固定的涡卷部的内侧端部到180°为止的旋转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二吐出旁通孔的间隔可以形成为小于所述第一吐出旁通孔的间隔。另外,在从形成多个所述压缩室的多个涡卷部中的固定了的涡卷部的内侧端部到180°的旋转角度范围内,所述第二吐出旁通孔的数量可以形成为多于所述第一吐出旁通孔的数量。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形成有吐出口,并且形成有朝向所述吐出口连续移动的两个一对压缩室,在两侧所述压缩室中,多个旁通部沿着每个压缩室的移动路径彼此隔开间隔而形成,两侧所述压缩室的压缩梯度形成为彼此不同,其特征在于,在两侧所述压缩室中,将压缩梯度相对较小一侧的压缩室称为第一压缩室,将压缩梯度相对较大一侧的压缩室称为第二压缩室,将属于所述第一压缩室的旁通部称为第一旁通部,将属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旁通部称为第二旁通部时,所述第二旁通部的与所述吐出口相邻的旁通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最小。这里,所述第一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和所述第二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可以相同。另外,所述第一旁通部和第二旁通部分别由多个旁通孔形成,所述各个旁通部可以由相同数量的旁通孔形成。另外,所述第一旁通部和所述第二旁通部均由多个旁通孔形成,所述各个旁通孔的横截面均可以形成为相同。另外,所述第二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可以大于所述第一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另外,所述第一旁通部和第二旁通部分别由多个旁通孔形成,所述第二旁通部的旁通孔的数量可以形成为多于所述第一旁通部。另外,所述吐出口可以设置有多个,并且形成为独立地连通于所述压缩室。此外,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涡旋盘,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第一端板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沿着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端板部的吐出口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端部的附近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板部的中心形成为偏心,沿着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面在多个位置上隔开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一旁通孔,沿着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外侧面在多个位置上隔开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二旁通孔,多个所述第一旁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旁通孔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第一端板部;第二涡旋盘,在所述第二涡旋盘的第二端板部的一侧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并且通过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压缩室,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压缩室;以及旋转轴,其具有偏心部,所述旋转轴贯通结合于所述第二涡旋盘的中心部,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当将属于所述第一压缩室的旁通孔称为第一旁通部,将属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旁通孔称为第二旁通部,将所述第一旁通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吐出口的旁通部和与该旁通部相邻的下一个旁通部之间的间隔称为第一内侧间隔,将所述第二旁通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吐出口的旁通部和与该旁通部相邻的下一个旁通部之间的间隔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形成有吐出口,并且形成有朝向所述吐出口连续移动的一对压缩室,在两侧所述压缩室中,多个旁通部沿着每个压缩室的移动路径彼此隔开间隔而形成,两侧所述压缩室的压缩梯度形成为彼此不同,其特征在于,/n在两侧所述压缩室中,当将压缩梯度相对较小的压缩室称为第一压缩室,将压缩梯度相对较大的压缩室的称为第二压缩室,并且将属于所述第一压缩室的旁通部称为第一旁通部,将属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旁通部称为第二旁通部时,/n所述第二旁通部的与所述吐出口相邻的旁通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最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14 KR 10-2017-0074856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所述涡旋式压缩机形成有吐出口,并且形成有朝向所述吐出口连续移动的一对压缩室,在两侧所述压缩室中,多个旁通部沿着每个压缩室的移动路径彼此隔开间隔而形成,两侧所述压缩室的压缩梯度形成为彼此不同,其特征在于,
在两侧所述压缩室中,当将压缩梯度相对较小的压缩室称为第一压缩室,将压缩梯度相对较大的压缩室的称为第二压缩室,并且将属于所述第一压缩室的旁通部称为第一旁通部,将属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旁通部称为第二旁通部时,
所述第二旁通部的与所述吐出口相邻的旁通部之间的间隔形成为最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和所述第二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形成为彼此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旁通部和所述第二旁通部分别由多个旁通孔形成,
各个所述旁通部由相同数量的旁通孔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旁通部和所述第二旁通部分别由多个旁通孔形成,
各个所述旁通孔的截面面积均形成为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旁通部的总截面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旁通部和所述第二旁通部分别由多个旁通孔形成,
所述第二旁通部的旁通孔的数量形成为多于所述第一旁通部的旁通孔的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吐出口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吐出口独立地连通于各个所述压缩室。


8.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涡旋盘,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第一端板部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沿着厚度方向贯通所述第一端板部的吐出口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端部附近相对于所述第一端板部的中心形成为偏心,沿着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面在多个位置上隔开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一旁通孔,沿着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外侧面在多个位置上隔开恒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第二旁通孔,多个所述第一旁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旁通孔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沿着厚度方向贯通第一端板部;
第二涡旋盘,在所述第二涡旋盘的第二端板部的一侧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并且通过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内侧面和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外侧面之间形成第一压缩室,在所述第一涡卷部的外侧面和所述第二涡卷部的内侧面之间形成第二压缩室;以及
旋转轴,具有偏心部(53),所述旋转轴贯通结合于所述第二涡旋盘的中心部,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
当将属于所述第一压缩室的旁通孔称为第一旁通部,将属于所述第二压缩室的旁通孔称为第二旁通部,将所述第一旁通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吐出口的旁通部和与该旁通部相邻的下一个旁通部之间的间隔称为第一内侧间隔,将所述第二旁通部中的最靠近所述吐出口的旁通部和与该旁通部相邻的下一个旁通部之间的间隔称为第一外侧间隔时,
所述第一外侧间隔形成为小于所述第一内侧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龙揆金哲焕朴相栢金兑炅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