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617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可以包括:驱动马达,其设置在机壳的内部空间;旋转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框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第一涡旋盘,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并在其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第二涡旋盘,其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的方式偏心结合于所述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的蒸发器的出口侧;以及注入部,其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其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

Scroll compressor and its air conditio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尤其,涉及一种压缩部位于电动部下侧的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所述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
技术介绍
空气调节器是,根据用途和目的而将室内的空气保持在适当状态的家用电器。这种空气调节器驱动用于执行制冷剂的压缩、冷凝、膨胀以及蒸发过程的制冷循环,由此可以执行室内空间的制冷或制热运转。根据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离是否,这种空气调节器可以划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分离的分离式空气调节器;以及室内机和室外机结合为一个装置的一体式空气调节器。室外机包括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室内机包括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空气调节器可以驱动成能够切换到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当空气调节器以制冷模式运行时,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而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相反,当空气调节器以制热模式运行时,室外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而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通常,当外部空气的条件欠佳时,空气调节器的制冷或制热性能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当设置有空气调节器的区域的外部空气温度非常高或非常低时,空气调节器为了获得所需的制冷或制热性能,需要确保足够的制冷剂循环量。为此,在设置有大容量的压缩机的情况下,存在有空气调节器的制造成本和安装成本将会增加的问题。鉴于此,可以在不增加压缩机的容量的情况下,使从压缩机吐出的制冷剂的一部分在制冷循环的中间旁通并注入到压缩室的中间。这称为注入(injection)循环,并且已知有应用了这种注入循环的空气调节器和应用于该注入循环型的空气调节器中的涡旋式压缩机。如已知那样,涡旋式压缩机是,与多个涡旋盘(scroll)啮合而进行相对回旋运动,并且在两侧涡旋盘之间形成有由吸入室、中间压力室、吐出室构成的压缩室的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压缩比,并且制冷剂的吸入、压缩、吐出行程平稳地延续,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扭矩。因此,涡旋式压缩机广泛应用于空调装置等中的制冷剂的压缩。最近,提出了一种通过降低偏心负载来使运转速度形成为180Hz以上的高效涡旋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可以分为低压式和高压式,在低压式中,吸入管与形成低压部的机壳的内部空间连通,在高压式中,吸入管直接与压缩室连通。因此,低压式中,驱动部设置于作为低压部的吸入空间,而在高压型中,驱动部设置于作为高压部的吐出空间。这种涡旋式压缩机可以根据驱动部和压缩部的位置划分为上部压缩式和下部压缩式,如果压缩部位于比驱动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则称为上部压缩式,相反地,如果压缩部位于比驱动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则称为下部压缩式。在涡旋式压缩机中,通常,随着压缩室的压力上升,回旋涡旋盘在远离固定涡旋盘(或者,也包括可以上下移动的非回旋涡旋盘)的方向上受到气体力。所以,当回旋涡旋盘远离固定涡旋盘时,压缩室之间发生泄漏,由此压缩损失将会增加。鉴于此,在涡旋式压缩机中,应用将密封构件插入于固定涡卷部和回旋涡卷部的前端面的尖端密封方式,或者应用在回旋涡旋盘或固定涡旋盘的背面形成构成为中间压力或吐出压力的背压室,并且以该背压室的压力将回旋涡旋盘或固定涡旋盘施压于相对侧涡旋盘的背压方式。如上所述,应用于注入循环的涡旋式压缩机和空气调节器的现有技术有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0-0096791号(涡旋式压缩机及应用其的制冷设备)和韩国授权专利第101382007号(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其的空气调节器)等。然而,这些现有技术都应用于上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其存在有压缩机的结构自身复杂,基于压缩机的运行速度的供油不恒定,并且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此外,对于上部压缩式的涡旋式压缩机,在其特征上是所注入的制冷剂从压缩室的上侧朝向下侧注入的结构,因此,在防止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压缩室的方面上存在有限制。即,上部压缩式得涡旋式压缩机中,在其下部设置有主框架,固定涡旋盘设置于主框架的上侧,回旋涡旋盘配置在主框架和固定涡旋盘之间。因此,在注入孔形成于主框架的情况下,该注入孔需要穿过回旋涡旋盘的端板部,从而这可能不是实际上能够实现的结构。因此,注入孔通常贯通构成压缩室的上侧的固定涡旋盘而形成。然而,当注入孔从压缩室的上侧贯通时,在制冷剂经由该注入孔而注入到压缩室的过程中,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一起注入到压缩室,因此存在有发生压缩损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其通过简化压缩机的结构来可以降低压缩机的制造成本及应用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制造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其通过与压缩机的运行速度无关地提高供油性能来可以提高压缩机的性能及应用该压缩机的制冷循环的性能。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及具备涡旋式压缩机的空气调节器,其可以有效地抑制液体制冷剂流入到应用于注入循环的压缩机的中间压力室。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提供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内部空间连通结合有与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入口侧相连接的吐出管;驱动马达,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旋转轴,其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框架,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第一涡旋盘,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并且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第二涡旋盘,其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的方式偏心地结合于所述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通过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的蒸发器出口侧;以及注入部,其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其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这里,所述注入部可以包括:注入管,其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而另一端贯通结合于所述机壳;以及注入流路,其连接于所述注入管的另一端,并且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内部并与所述压缩室连通。另外,所述注入流路可以包括:第一流路,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沿中心方向形成;以及第二流路,其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而另一端与所述压缩室连通,其内径小于第一流路的内径。另外,在所述第一涡旋盘还形成有旁通孔,所述旁通孔用于在最终的压缩室之前排出所述压缩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所述注入部的出口可以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旁通孔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连通。另外,在所述框架和第二涡旋盘之间形成有背压室,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形成有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连通于所述背压室和压缩室之间,所述注入部的出口可以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供油通路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另外,所述注入部的出口可以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后的压缩室连通。另外,所述注入部可以由多个构成,多个所述注入部可以以旋转轴的旋转角为基准形成于不同的角度。另外,多个所述注入部可以分别与彼此形成不同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壳,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连通结合有吐出管,所述吐出管连接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入口侧;/n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n旋转轴,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n框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n第一涡旋盘,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n第二涡旋盘,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的方式偏心结合于所述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出口侧;以及/n注入部,所述注入部的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所述注入部的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2 KR 10-2017-00788511.一种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连通结合有吐出管,所述吐出管连接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冷凝器的入口侧;
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空间;
旋转轴,结合于所述驱动马达;
框架,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下侧;
第一涡旋盘,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下侧,在所述第一涡旋盘的一侧面形成有第一涡卷部;
第二涡旋盘,形成有与第一涡卷部啮合的第二涡卷部,所述旋转轴以在半径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涡卷部重叠的方式偏心结合于所述第二涡卷部,所述第二涡旋盘相对于第一涡旋盘进行回旋运动来在所述第二涡旋盘和所述第一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室,所述压缩室连接于所述制冷循环装置的蒸发器的出口侧;以及
注入部,所述注入部的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所述注入部的另一端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并连接于所述压缩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部包括:
注入管,所述注入管的一端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的制冷剂配管分支,所述注入管的另一端贯通结合于所述机壳;以及
注入流路,连接于所述注入管的另一端,并且贯通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内部并与所述压缩室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流路包括:
第一流路,从所述第一涡旋盘的外周面沿着中心方向形成;以及
第二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流路,所述第二流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室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路的内径小于第一流路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涡旋盘还形成有旁通孔,所述旁通孔在最终的压缩室之前排出所述压缩室中被压缩的制冷剂,
所述注入部的出口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旁通孔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和所述第二涡旋盘之间形成有背压室,
在所述第一涡旋盘形成有供油通路,所述供油通路连通于所述背压室和所述压缩室之间,
所述注入部的出口连通于压力低于连通有所述供油通路的压缩室的其他压缩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部的出口与吸入到所述压缩室的制冷剂结束吸入之后的压缩室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入部由多个构成,多个所述注入部以旋转轴的旋转角为基准形成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朴汉轩姜秀真李康旭郑昊宗金哲焕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