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376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包括外壳部、基板部、按钮部、传导性材质的传递部、检测部及天线部,能够防止因无意对按钮部按压而导致车辆运转失常,其中,基板部内置于所述外壳部;按钮部形成于所述外壳部并能够通过外力变形;传导性材质的传递部安装在所述按钮部;检测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与因按压所述按钮部而发生移动的所述传递部接触而检测静电容量变化;天线部接收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送至车辆。

Remote control equipment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更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因用户无意地按压按钮而造成车辆运转失常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将汽车的车门制造为上锁或解锁状态,启动车辆的汽车用钥匙具有条状的普通钥匙和钥匙叶片(keyblade)向钥匙主体内部折叠进入的折叠钥匙(foldingkey)。并且,最近驾驶人员及用户主要使用以远程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方式运行的智能钥匙(smartkey),而并非将车辆的钥匙叶片直接与车门的钥匙孔结合从而将车门上锁或解锁的方式。这种智能钥匙或能够远程操作汽车的遥控器形成有用于上锁或解锁车门与后备箱的按钮。但是,近来存在因用户无意按压按钮而导致开启车门或后备箱而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因此,存在改善该问题的必要性。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在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2016-0148946号(2016年12月27日公开,专利技术名称:车辆用智能钥匙)中予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改善如上所述的问题而研发,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因用户无意按压按钮而导致车辆运转失常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包括:外壳部;基板部,内置于所述外壳部;按钮部,形成于所述外壳部并能够通过外力变形;传导性材质的传递部,安装在所述按钮部;检测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与因按压所述按钮部而发生移动的所述传递部接触而检测静电容量变化;以及天线部,接收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送至车辆。另外,所述外壳部包括:下外壳部,供安装所述基板部;及上外壳部,覆盖所述基板部,并与所述下外壳部结合,形成有所述按钮部。另外,所述上外壳部包括:上壳体部,形成有被所述按钮部覆盖的上孔部;及上结合部,形成于所述上壳体部的边缘,与所述下外壳部结合。另外,所述按钮部包括:按钮本体部,与所述上壳体部形成为一体,覆盖所述上孔部,厚度比所述上壳体部薄,供安装所述传递部;及按钮支撑部,安装在所述基板部,支撑所述按钮本体部。另外,所述按钮部包括:按钮膜部,附着在所述上壳体部,覆盖所述上孔部,供安装所述传递部,并具有弹性;及按钮膜支撑部,安装在所述基板部而支撑所述按钮膜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仅使得在检测到静电容量变化的情况下控制信号被传送至车辆,由此,能够防止因无意按压按钮部而导致车辆车门解锁或后备箱开启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简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的附图;图2为简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中的外壳部的附图;图3为简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按钮部的截面图;图4为简要显示图3中检测部未检测到静电容量变化的状态的附图;图5为简要显示图3中检测部检测到静电容量变化的状态的附图;图6为简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按钮部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该过程中,为了清楚及便于说明,附图中显示的线的粗细或构成要素的大小等可能被夸张显示。并且,下面所述的用语为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的用语,其根据用户、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这些用语的定义,基于本说明书的整体内容而定义。图1为简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的附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1包括:外壳部10、基板部20、按钮部30、传递部40、检测部50、天线部60。外壳部10形成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1的外观,基板部20内置于外壳部10。按钮部30形成于外壳部10,并能够借助外力变形。由此,在用户对按钮部30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因施加压力而按钮部30发生变形,从而能够向基板部20方向突出。传递部40被安装在按钮部30并包含传导性材质。作为一例,在按钮部30的底面可以结合传递部40,在用户按压按钮部30的情况下,因按钮部30的变形而传递部40能够向基板部20方向移动。检测部50形成于基板部20,与在对按钮部30按压时移动的传递部40接触而检测静电容量变化。作为一例,检测部50与传递部40保持分离的状态,通过外力,传递部40发生移动而能够与检测部50接触。此时,用户的身体对按钮部30进行按压的情况下,发生静电容量变化。但是,包含绝缘体物质的物体对按钮部30进行按压的情况下,不发生静电容量变化。如果发生静电容量变化,则检测部50的检测信号能够被传送至形成于基板部20的控制部70。若控制部70接收到检测部50的检测信号,则将车辆的控制信号传送至天线部60,天线部60将控制信号传送至车辆。作为一例,天线部60分为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在用作智能钥匙的情况下,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都能被安装在基板部20。而用作遥控器的情况下,则能够省略接收天线。此外,用于施加电源的电池部80可被安装在基板部20。这种电池部80能够充电,或无法充电而在使用一次后废弃。另一方面,假设基板部20的上侧面与按钮部30相对的情况下,在基板部20的上侧能够安装检测部50与各种电子元件。并且,在基板部20的下侧能够安装天线部60与电池部80。图2为简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中的外壳部的附图。参照图2,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外壳部10包括:下外壳部11与上外壳部12。在下外壳部11安装有基板部20。作为一例,下外壳部11可以包括:下板部111,与基板部20相对;下突起部112,在下板部111的边缘向上侧突出;下安装部113,从下板部111或下突起部112延伸并安装有基板部20。基板部20能够与下安装部113进行螺纹结合。上外壳部12覆盖基板部20,与下外壳部11结合,形成按钮部30。作为一例,上外壳部12可以包含上壳体部121与上结合部122。上壳体部121可为与下板部111对应的形状,以与基板部20相对的方式配置。该上壳体部121上形成有上孔部125,上孔部125可被按钮部30覆盖。上结合部122形成于上壳体部121的边缘并与下外壳部11结合。作为一例,上结合部122为与下突起部112对应的形状,能够与下突起部112接合。图3为简要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按钮部的截面图,图4为简要显示图3中检测部未检测到静电容量变化的状态的附图,图5为简要显示图3中检测部检测到静电容量变化的状态的附图。参照图3至图5,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按钮部30包括:按钮本体部31与按钮支撑部32。按钮本体部31与上壳体部121一体形成而覆盖上孔部125。按钮本体部31的厚度比上壳体部121薄,并在底面安装有传递部40。作为一例,按钮本体部31与上外壳部12注塑成型为一体,能够成型为厚度比上壳体部121薄。该按钮本体部31因厚度而设计为自身具有弹性,从而能够通过外力变形,在去除外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壳部;/n基板部,内置于所述外壳部;/n按钮部,形成于所述外壳部并能够通过外力变形;/n传导性材质的传递部,安装在所述按钮部;/n检测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与通过按压所述按钮部而发生移动的所述传递部接触而检测静电容量变化;以及/n天线部,接收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送至车辆。/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3 KR 10-2018-00769271.一种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部;
基板部,内置于所述外壳部;
按钮部,形成于所述外壳部并能够通过外力变形;
传导性材质的传递部,安装在所述按钮部;
检测部,形成于所述基板部,与通过按压所述按钮部而发生移动的所述传递部接触而检测静电容量变化;以及
天线部,接收所述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送至车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远程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部包括:
下外壳部,供安装所述基板部;及
上外壳部,覆盖所述基板部,并与所述下外壳部结合,形成有所述按钮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亨洛张成民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