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054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包括加固结构单元,所述加固结构单元包括竖向预制柱和横向预制梁,所述竖向预制柱和横向预制梁可拆卸连接形成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预制支撑和预制隅撑,所述预制支撑一端与竖向预制柱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横向预制梁可拆卸连接,所述竖向预制柱和横向预制梁的连接处及预制支撑中部与所述预制隅撑可拆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强了抗侧刚度,提高了抗震能力,还可改善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使结构形成更合理的损伤屈服机制。

Assembled reinforced structure with energy dissipation of contact surface of exist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附加子结构加固,具体涉及一种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附加子结构整体加固,即利用附加整体子结构与原有结构的协同工作,改变原结构的结构体系,将损伤转移至附加子结构,从而改变原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模式,增强结构整体抗震能力,从而减缓整体抗震需求,是一种结构体系的加固方法。现有的加固方法却大多局限于构件层次的加固,如扩大构件截面,外贴钢板等等,无形中对结构抗震加固实践产生一种误导,使工程师更倾向于对原结构中抗震能力不足的构件进行加固,而不是从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角度进行考虑。目前已有的附加子结构加固多数需进行现浇作业,施工周期繁杂漫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这在一定程度丧失了其本来的优势。已有的附加子结构多为外附框架,而采用外附框架-支撑较少;存在的外附-支撑研究也多为钢结构,实际工程中支撑往往发生面外屈曲破坏,并未充分发挥其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解决现有加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结构单元,所述加固结构单元包括竖向预制柱(4)和横向预制梁(3),所述竖向预制柱(4)和横向预制梁(3)可拆卸连接形成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预制支撑(5)和预制隅撑(6),所述预制支撑(5)一端与竖向预制柱(4)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横向预制梁(3)可拆卸连接,所述竖向预制柱(4)和横向预制梁(3)的连接处与预制支撑(5)中部之间通过所述预制隅撑(6)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结构单元,所述加固结构单元包括竖向预制柱(4)和横向预制梁(3),所述竖向预制柱(4)和横向预制梁(3)可拆卸连接形成框架,所述框架内设置有预制支撑(5)和预制隅撑(6),所述预制支撑(5)一端与竖向预制柱(4)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横向预制梁(3)可拆卸连接,所述竖向预制柱(4)和横向预制梁(3)的连接处与预制支撑(5)中部之间通过所述预制隅撑(6)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结构外设接触面耗能的装配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预制柱(4)、横向预制梁(3)和预制支撑(5)均包括预制混凝土(16),所述预制混凝土(16)内均设置有内置钢板(7),所述内置钢板(7)两端均设置有外伸钢板(8),所述竖向预制柱(4)下端一侧设置有外伸斜向钢板,所述横向预制梁(3)中部设置有外伸斜向钢板,所述外伸钢板和外伸斜向钢板上均设置有通孔(17),所述内置钢板(7)上套有内置箍筋(9),所述内置钢板(7)与内置箍筋(9)之间设置有构造钢筋(11)。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德成吴刚曹徐阳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