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锡福专利>正文

另一种舰载机降落着舰时的减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866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25
另一种舰载机降落着舰时的减速方法。航母飞行甲板只有200多米,舰载机降落着舰时其尾钩要能勾住拦阻索,迫使飞机停下来。为了在沒勾住拦阻索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复飞,油门处于最大位置。拦阻索要承受比飞机冲击更大的力量。屡屡发生拦阻索断裂造成机毁人亡的悲剧......。本发明专利技术甩开拦阻着舰系统,从跑道上着眼,采用横截面具有三个独立空腔呈倒‘品’字形排列且实为一体的可塑性材质的模块。当舰载机降落着舰轮胎压到減速跑道上时,模块受压其多部位出现可逆性塑性形变,惯性动能快速消耗,安全停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另一种舰载机降落着舰时的减速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IPC中F部F41
,涉及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特别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当今常规方案中舰载机降落着舰时的減速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喷气式舰载机降落着陆速度一般在200-300公里/小时之间,如果不经过拦阻,需要滑行1000米以上才能停稳,而航母飞行甲板只有200多米,所以必须配备以拦阻装置。大多是由3或4根间距十几米横在斜角甲板上的拦阻索及与其相连的拦阻动机构成,当舰载机降落着舰时其尾钩能勾住其中的某一根,迫使飞机短时间内停下。但事情绝不象说的这么简单,问题在于,舰载机的尾钩可能哪一根拦阻索也沒勾住,为了在沒勾住拦阻索的情况下也能安全复飞,油门都处于最大位置,这意味着拦阻索要承受比飞机冲击更大的力量。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本想停下来却得加大油门......’。早有共识:“拦阻着舰系统被看作是航空母舰领域最重要、难度系数最高的一项技术”。理念层面属貨真价实的悖论,行为上头却得义无反顾,並非看不清矛盾之所在,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实施方案,甩开费力不讨好的拦阻着舰系统,另辟蹊径,从跑道上着眼,让舰载机降落着舰时因飞行惯性所具有的巨大动能消耗在特种跑道上,安全的着舰停稳。在农村推过独轮手推车的人都有切身体会,推重载手推车最怕遭遇挫板路,尤其是那种随时都会产生塑性形变的柔性挫板路。这是因筑路材质的局部细微差异,经无数车轮的碾压、撞击、摩擦、剥蝕......造成日渐严重的峰、谷交替变化的路面状况,犹似洗衣服用的挫衣板,俗称挫板路,将导致车行速度大大減缓。而柔性的则是在干燥表层下面的结构中有含水量稍多的部分,但水分並不过多(绝非稀泥更不是泥浆,那样会造成车轮陷进去而不能自拔),当然干燥的表层也不是一整个坚实干燥的壳体,而是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碎块复盖在塑性层上且又与之牢牢粘结难以剥离,造成独轮手推车车轮压上去后,在与之接触的车轮前面及左右两侧立即塑性癃起,这‘三面包围’之态势强劲阻挠着车轮前进,尤以前面为甚。且‘三面包围’似贴身保镖般形影不离步步紧逼,车轮过后又塑性弹回,形变部分恢复近似原状,给人的感觉是胜过滚刀肉百倍。这塑性形变的柔性挫板路呈现出巨大的阻尼——极端的损耗着推车人的体力,推不走几步,便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强烈消磨了推车者的内在意志。这里不妨临摹一次‘仿生学’原理,借鉴一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鋪设一条‘人工柔性挫板路’式的舰载机降落着舰时的特种減速跑道,让舰载机安全的迅速停稳。特种減速跑道采用这样一种结构———其横截面具有三个独立空腔呈倒‘品’字形排列且实为一体的有相当长度的可塑性材质的制品。其下部的长方形空腔是主降速通道,主降速通道的上沿表层是与飞机轮胎接触的‘路面’,左上角和右上角各有一内侧具相当倾斜度的回流通道,回流通道各设有与主降速通道相通的回流孔;在主降速通道内部的左下角和右下角,也就是左右两个回流通道的各自下方各设置一软胶囊,这俩软胶囊的形状相同均如同一根大香肠;且主降速通道外部两侧的下沿各有以备固定用的压舌。需要制作成具备上述相同构造的若干部件或者叫模块,其始末两端皆有相互适应的以便前后相邻的两个模块能够完美啮合的接插头,接插头上有准备用螺栓紧固的对应的孔洞。许多这样的模块联接起来就组成一条特种減速跑道。整条減速跑道首尾两端各有一到几个模块有些变形,尾端的变形稍小是淡出模块;首端的变形较大是导引模块。附图说明图1为減速跑道模块的横截面图;图2为減速跑道模块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減速跑道模块在舰载机轮胎压到其上面时,其受力变形后的横截面图;图4为減速跑道模块在舰载机轮胎压到其上面、其开始受力时的纵向剖面图;图5为減速跑道模块当舰载机轮胎在其上面滚动时,其‘路面’受力变形后的侧视图;图6、图7均为減速跑道示意图,其中图6为俯视图、图7为图6A-A转向后的侧视图。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減速跑道之模块各部位的功能作用及运行流程。具有三个独立空腔呈倒‘品’字形排列且实为一体的可塑性材质的模块横截面如图1所示———其下部的长方形空腔是主降速通道ZJ,主降速通道ZJ外部的下沿两侧各有压舌YS,以便用压板施加压力将其固定在航母甲板上。主降速通道ZJ上沿表层LM是与飞机轮胎接触的‘路面’,左上角和右上角是内侧各有倾斜面的回流通道HT1及HT2,回流通道各设有回流孔HK与主降速通道ZJ相通,主降速通道ZJ内注满具有适当粘稠度的液体。主降速通道ZJ内部左下角和右下角的香肠状软胶囊RN1和RN2内也注满相同液体,但软胶囊是封闭的,不与主降速通道ZJ产生液体交流,而且软胶囊RN与主降速通道ZJ底部的接触面相粘连,换句话说,香肠形软胶囊RN1和RN2是受到束缚的,不会在主降速通道ZJ内随意游荡。图2是其纵剖面,其中HK1、HK2、HK3、HK4是回流孔,孔径大小根据需要决定(香肠状软胶囊的长度比同一回流通道内两回流孔之间的间距略小,不会堵塞回流孔)。需要制作成具备上述构造和功能的且长度仅为几米甚至更短的若干相同的模块,模块始末两端因皆有相互适应的接插头CT,如图5所示,所以前后相邻两段能够完美啮合,CT上对应的孔洞用螺栓紧固。许多这样的模块联接起来就组成一条特种減速跑道。为了便于舰载机降落着舰进入減速跑道和停稳后顺利离开,特种減速跑道的始端SD和末端MD的模块形状有些变化,但也仅仅是在高度及宽度方面,其内部的结构还是相同的。见图6和图7。图6中特种減速跑道始端SD的第一个模块担负着导引舰载机‘踏’上減速跑道的重任,称其为导引模块。导引模块的始端S与航母甲板基本上没有高度差而仅宽度较大,向末端M渐次宽度收敛、高度增加,至其末端M与相临一模块的始端S‘和谐’相处。舰载机降落着舰时,起落架轮胎压到減速跑道上时的情景如图3所示,主降速通道ZJ上表面LM受压下沉拉动回流通道HT1及HT2一起向内收缩且夹紧轮胎(轮毂)施加阻尼。与此同时,回流通道HT1和HT2下压加上主降速通道ZJ两外垂边因受力向内形变弯曲,双双挤压软胶囊令其变形,这变了形的软胶囊RN1和RN2正好堵住了被轮胎下压后‘路面’与主降速通道ZJ两‘垂’边之间形成的空隙,这空隙可是不受欢迎的主降速通道中适当粘稠度液体的‘侧漏暗道’,因为它会减弱阻尼作用且使之不再受到控制。当然,在两个回流通道的与轮胎(轮毂)之接融面上也可添设摩擦系数大的材料或装置,以增强阻尼效果。图4是轮胎(以空心箭头表示)从主降速通道ZJ的始端S开始向末端M滚动时,主降速通道ZJ内所注液体的流动情况(如实线箭头所示分为两路:一路由始向末通过回流孔HK1进入左回流通道HT1,再经回流孔HK2返回主降速通道ZJ的始端S;与此同步另一路则由始向末通过回流孔HK3进入右回流通道HT2,再经回流孔HK4返回主降速通道ZJ的始端S,这样共同形成一个循环)。在轮胎滚动前进的同时,主降速通道ZJ的上表面LM也因内部所注液体受到挤压而在轮胎前方塑性癃起,施加更大的阻尼,如图5。许多这样的模块联接起来就组成一条特种減速跑道。需要说明,接插头CT的完美啮合形成了‘人工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另一种舰载机降落着舰时的減速方法,舍弃在航母斜角甲板上的拦阻索及与其相连的拦阻动机,其特征在于:设置由多个相同与少量稍许变形模块联接组成的特种減速跑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另一种舰载机降落着舰时的減速方法,舍弃在航母斜角甲板上的拦阻索及与其相连的拦阻动机,其特征在于:设置由多个相同与少量稍许变形模块联接组成的特种減速跑道。


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減速跑道,其特征在于:联接组成特种減速跑道的模块,其横截面具有三个独立空腔呈倒‘品’字形排列且有相当长度的可塑性材质的制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減速跑道,其特征在于:联接组成特种減速跑道的模块,其上部左、右两空腔的内侧具有相当的倾斜度;在其可与轮胎(轮毂)发生作用力的接融面上,根据需要也可添设摩擦系数大的材料或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种減速跑道,其特征在于:联接组成特种減速跑道的模块,下部空腔与上部左空腔其两端内部各设有连通的孔;下部空腔与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锡福杨子恺杨浩轩
申请(专利权)人:杨锡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