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及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07873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及安装方法,工具包括卡圈引导部件(1)、导向螺钉(2)、钕铁硼强磁铁(3)、活动推杆(4)、卡圈定位部件(5)、限位销(6)、推动螺母(7)、限位螺母(8)、顶针(9)。通过在与从动锥齿轮内孔同轴的锥孔内同轴移动压缩小卡圈的外径,然后旋转小卡圈使其轴线与从动锥齿轮内孔轴线有一夹角,并保持该夹角移动直至小卡圈的一部分先进入卡槽内,然后再将其余部分推入卡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于卡圈安装工作而言可靠高效,质量有保证。

A small circlip installation tool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及小卡圈的安装方法,属于机械制造及装配

技术介绍
在航空发动机从动锥齿轮内孔槽小卡圈的安装过程中,由于卡圈直径小不好夹持在没有专用工具安装中,不是因为用力过大将卡圈压扁变形使卡圈报废,就是因为变形量不够不容易将卡圈安装在从动齿轮内孔槽中。由于卡圈变形量不容易控制,所以小卡圈安装效率低工作质量差。我们通过设计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和安装方法,不仅使小卡圈安装容易,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很好地满足了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设计及安装方法,满足航空发动机从动齿轮内孔槽小卡圈装配时小卡圈安装工作可靠高效,质量有保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小卡圈的安装方法,通过在与从动锥齿轮内孔同轴的锥孔内同轴移动压缩小卡圈的外径,然后旋转小卡圈使其轴线与从动锥齿轮内孔轴线有一夹角,并保持该夹角移动直至小卡圈的一部分先进入卡槽内,然后再将其余部分推入卡槽内。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包括,卡圈引导部件,所述卡圈引导部件的端面有一个直径与从动锥齿轮内孔直径相等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另一端与锥孔的小端连接;活动推杆,所述活动推杆包括可相对移动的上活动推杆和下活动推杆,上活动推杆表面开有第一槽口和第一凹槽,下活动推杆表面开有第二槽口、第二凹槽和限位销孔,且下活动推杆的一端有一条与下活动推杆长度方向相交的斜面;卡圈定位部件,所述卡圈定位部件的端面上有一个与小卡圈外径相等的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的一端与导向孔连接,卡圈定位部件上可拆卸连接有磁铁;推动螺母,所述推动螺母上有一贯穿推动螺母两端面的第一通孔,通孔内表面有第一螺纹段,推动螺母表面有一个与通孔连通的第一限位孔,且推动螺母通过第一限位销孔内设置的限位销与下活动推杆连接;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的一端为与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一凸台,限位螺母的表面设置有与推动螺母匹配的第二螺纹段,限位螺母上还设置有贯穿其两个端面的第二通孔;顶针,所述顶针包括与第一槽口以及第二槽口匹配的圆柱杆。所述卡圈引导部件为圆柱台体,从圆柱台体端面起且沿着圆柱台体的轴线方向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孔、锥孔、第一定位孔和螺纹孔。所述上活动推杆和所述下活动推杆为带偏心的半台阶圆柱体,且沿着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在表面贴合后形成完整圆柱面。所述下活动推杆表面有一条导向键槽。所述卡圈定位部件为圆柱台体,其表面设置有磁铁安装孔以及与导向孔连通的第二限位孔,第二限位孔内设置有导向螺钉,所述导向孔另一端与第一螺纹孔连通。所述推动螺母为圆柱台体,且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限位螺母的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三螺纹段。所述顶针还包括位于其表面的第四螺纹段,且第四螺纹段与圆柱杆的一端相连。一种采用上述小卡圈安装工具的小卡圈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依次移动推动螺母和限位螺母,分别驱动下活动推杆和上活动推杆与卡圈定位部件的第二圆孔底面齐平;步骤二,移动顶针使得活动推杆外径扩大至与卡圈定位部件的导向孔内径一致;步骤三,将小卡圈装并吸附在第二圆孔中,然后将卡圈定位部件与卡圈引导部件连接,确保第二圆孔与锥孔大端贴合;步骤四,分别移动推动螺母和限位螺母,使得下活动推杆推动小卡圈移动的同时上活动推杆沿着相反方向移动并驱动顶针同向运动;步骤五,当下活动推杆将小卡圈下端推入从动锥齿轮内孔卡圈槽时,沿着与步骤四相反移动方向移动限位螺母并驱动上活动推杆运动直至将小卡圈上端推入从动锥齿轮内孔卡圈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小卡圈安装工具设计及安装方法,不仅使小卡圈安装容易,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很好地满足了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小卡圈安装工具工作示意图;图2为小卡圈安装工具结构示意图;图3为卡圈引导部件示意图;图4、图4-1和图4-2为活动推杆示意图;图5、图5-1和图5-2为上活动推杆示意图;图6、图6-1和图6-2为下活动推杆示意图;图7为卡圈定位部件示意图;图8为推动螺母示意图;图9为限位螺母示意图;图10为顶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就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思想情况下,凡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修改、替换和变更,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针对小卡圈的安装进行了如下分析:一、工作原理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小卡圈外径Φ7.6mm,截面直径为Φ0.8mm(截面直径是指圆型弹簧卡圈钢丝截面直径)。要将小卡圈装入从动锥齿轮内孔卡槽中,从动锥齿轮内孔直径为Φ6.5mm,卡槽至从动齿轮端面6mm,卡槽尺寸为1×Φ7.5mm,安装小卡圈时要将小卡圈外径Φ7.6mm缩小为Φ6.5mm才能放入从动齿轮卡槽中。由于小卡圈尺寸小不好夹持,很难用现有工具使其发生弹性变形装入从动锥齿轮卡槽内。通过上述分析,为实现小卡圈方便装入从动锥齿轮卡槽内,设计了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及安装方法如图2所示。当安装小卡圈时:(一)、安装小卡圈前准备工作:首先,将推动螺母7旋转至使下活动推杆4.2左端面与卡圈定位部件5的Φ7.6×1.2mm孔底面齐平;然后,旋转限位螺母8使上活动推杆4.1左端面与卡圈定位部件5的Φ7.6×1.2mm孔底面齐平;最后,旋转顶针9使活动推杆4外圆扩张到Φ7.4mm,完成卡圈安装准备工作。(二)、卡圈安装:首先,将小卡圈装入卡圈定位部件5的Φ7.6×1.2mm内孔中,在磁力的作用下小卡圈被吸附在卡圈定位部件5上;其次,将卡圈定位部件5拧入卡圈引导部件1上,并使卡圈定位部件5左端面与卡圈引导部件1的Φ7.6mm孔右端面贴合无间隙;再次,沿右手旋向旋转推动螺母7使活动推杆4推动小卡圈向左移动,将活动推杆和卡圈推行移动距离3mm;沿左手旋向旋转限位螺母8使上活动推杆4-1向后退;同时,继续沿右手旋向旋转推动螺母7,这样一边沿左手旋向旋转限位螺母8一边沿左手旋向旋转顶针9直至转顶针不起作用(顶针9作用是使活动推杆4扩张或收缩,扩张时活动推杆最大外径为Φ7.6mm,收缩活动推杆外径为Φ6.5mm),同时限位螺母8退到刻线位置(Φ10×1mm槽处),这样活动推杆为一个60度斜截面(60度斜截面使小卡圈弹性变形外圆直径最小,使推动卡圈更容易,便于安装卡圈);然后,继续沿右手旋向旋转推动螺母7直至将卡圈以60度倾斜方式把卡圈下端推入卡圈槽中;这时,沿右手旋向旋转限位螺母8使上活动推杆4-1移动推动小卡圈上部直至将整个小卡圈从60度倾斜状态变成垂直状态,且整个小卡圈装入从动锥齿轮卡槽内;最后,移开小卡圈安装工具完成卡圈安装工作。二、安装工具的结构设计:通过上述工作原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卡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与从动锥齿轮内孔同轴的锥孔内同轴移动压缩小卡圈的外径,然后旋转小卡圈使其轴线与从动锥齿轮内孔轴线有一夹角,并保持该夹角移动直至小卡圈的一部分先进入卡槽内,然后再将其余部分推入卡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卡圈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与从动锥齿轮内孔同轴的锥孔内同轴移动压缩小卡圈的外径,然后旋转小卡圈使其轴线与从动锥齿轮内孔轴线有一夹角,并保持该夹角移动直至小卡圈的一部分先进入卡槽内,然后再将其余部分推入卡槽内。


2.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圈引导部件(1),所述卡圈引导部件(1)的端面有一个直径与从动锥齿轮内孔直径相等的第一圆孔,第一圆孔的另一端与锥孔的小端连接;
活动推杆(4),所述活动推杆(4)包括可相对移动的上活动推杆(4-1)和下活动推杆(4-2),上活动推杆(4-1)表面开有第一槽口和第一凹槽,下活动推杆(4-2)表面开有第二槽口、第二凹槽和限位销孔,且下活动推杆(4-2)的一端有一条与下活动推杆(4-2)长度方向相交的斜面;
卡圈定位部件(5),所述卡圈定位部件(5)的端面上有一个与小卡圈外径相等的第二圆孔,第二圆孔的一端与导向孔连接,卡圈定位部件(5)上可拆卸连接有磁铁;
推动螺母(7),所述推动螺母(7)上有一贯穿推动螺母(7)两端面的第一通孔,通孔内表面有第一螺纹段,推动螺母(7)表面有一个与通孔连通的第一限位孔,且推动螺母(7)通过第一限位销孔内设置的限位销(6)与下活动推杆(4-2)连接;
限位螺母(8),所述限位螺母(8)的一端为与第一凹槽匹配的第一凸台,限位螺母(8)的表面设置有与推动螺母(7)匹配的第二螺纹段,限位螺母(8)上还设置有贯穿其两个端面的第二通孔;
顶针(9),所述顶针(9)包括与第一槽口以及第二槽口匹配的圆柱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引导部件(1)为圆柱台体,从圆柱台体端面起且沿着圆柱台体的轴线方向为依次连接的第一圆孔、锥孔、第一定位孔和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卡圈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活动推杆(4-1)和所述下活动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祥王勇杨洋郭剑朱兆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