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990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包括一号底板、二号底板和把手;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轴固定板;两个所述转轴固定板的内侧通过转轴与二号底板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底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把手。二号底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当乘客需要拉住扶手助力上车时,可先将手伸高并握住把手,这时乘客的手向下拉动便可拉动二号底板和把手围绕转轴固定板内侧的转轴向下旋转,从而调整把手的角度,这样调整角度后更加利于乘客将把手握紧,而且也可以避免乘客手部下滑,不会对乘客手部造成磨损和挤压,在乘客将把手松开后强力弹簧又会重新推动二号底板使一号底板与二号底板平行,使用更加安全方便。

A kind of overturned handrai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
本技术属于车辆拉手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
技术介绍
拉手现已成为汽车的标准件,拉手设置在车辆中以当乘客进入和离开车辆时辅助乘客,以及当在崎岖的地形上行驶时维持乘客在其就座位置。例如申请号为201621327810.9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拉手组件及其上车辅助拉手,上车辅助拉手包括支撑骨架和包覆于该支撑骨架并由支撑骨架支撑的拉手本体;拉手本体包括用于安装在车身的两个安装部和连接在两个安装部之间的连接部;安装部上设置有防呆结构。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上车辅助拉手,通过在安装部上设置有防呆结构,在安装过程中,一旦发生错配,安装人员可以很快感知错误装配并及时纠正,优化了安装方法,节省了装配时间,确保了上车辅助拉手可以稳定的固定在汽车车身上。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拉手组件,可以适配于不同的车身,进一步降低了上车辅助拉手安装的复杂难度。基于上述检索发现,上述专利同时结合现有技术中的多数汽车上车扶手,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现在的汽车上车扶手均为固定在车辆外侧或内侧,这些扶手安装的位置高度也均较高,而当乘客需要拉住扶手助力上车时,需要先将手伸高并握住扶手再用力拉动身体帮助进入车内,因为扶手的角度垂直所以不便于乘客手部握紧,并且这时乘客会因为身体重力带动乘客手部在扶手上向下滑动,对手部造成磨损和挤压,不方便乘客手部握持。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br>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以解决现在的汽车上车扶手因为扶手的角度垂直所以不便于乘客手部握紧,并且这时乘客会因为身体重力带动乘客手部在扶手上向下滑动,对手部造成磨损和挤压,不方便乘客手部握持的问题。本技术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包括一号底板、连接板、强力弹簧、二号底板、转轴固定板和把手;所述一号底板的一侧固定对称连接有共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轴固定板;两个所述转轴固定板的内侧通过转轴与二号底板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底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把手。进一步的,所述一号底板与二号底板之间还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共六排强力弹簧,且在静止时强力弹簧会推动二号底板使一号底板与二号底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固定板之间的转轴固定嵌入安装在二号底板中间,且二号底板可通过这根转轴在两个转轴固定板之间进行旋转。进一步的,所述二号底板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凹陷状缺口,且转轴固定板分别嵌入这两个缺口中。进一步的,所述转轴固定板的外壁距离二号底板两侧缺口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二号底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当乘客需要拉住扶手助力上车时,可先将手伸高并握住把手,这时乘客的手向下拉动便可拉动二号底板和把手围绕转轴固定板内侧的转轴向下旋转,从而调整把手的角度,这样调整角度后更加利于乘客将把手握紧,而且也可以避免乘客手部下滑,不会对乘客手部造成磨损和挤压,在乘客将把手松开后强力弹簧又会重新推动二号底板使一号底板与二号底板平行,使用更加安全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图2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一号底板;2、连接板;3、强力弹簧;4、二号底板;5、转轴固定板;6、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包括一号底板1、连接板2、强力弹簧3、二号底板4、转轴固定板5和把手6;所述一号底板1的一侧固定对称连接有共两个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轴固定板5;两个所述转轴固定板5的内侧通过转轴与二号底板4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底板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把手6。其中,所述一号底板1与二号底板4之间还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共六排强力弹簧3,且在静止时强力弹簧3会推动二号底板4使一号底板1与二号底板4平行,在乘客上车完毕将把手6松开后强力弹簧3又会重新推动二号底板4使一号底板1与二号底板4平行,保持整体美观。其中,所述转轴固定板5之间的转轴固定嵌入安装在二号底板4中间,且二号底板4可通过这根转轴在两个转轴固定板5之间进行旋转,当乘客需要拉住扶手助力上车时,可先将手伸高并握住把手6,这时乘客的手向下拉动便可拉动二号底板4和把手6围绕转轴固定板5内侧的转轴向下旋转,从而调整把手6的角度,这样调整角度后更加利于乘客将把手6握紧。其中,所述二号底板4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凹陷状缺口,且转轴固定板5分别嵌入这两个缺口中,这样既能避免转轴固定板5向外凸出影响美观,又能起到旋转作用。其中,所述转轴固定板5的外壁距离二号底板4两侧缺口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5mm,可以避免二号底板4旋转时与转轴固定板5引起摩擦。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技术中,加工汽车外壳时先将汽车外壳压出一个与一号底板1和二号底板4尺寸对应的方形槽,且方形槽的深度可恰好将一号底板1和二号底板4没入,然后将一号底板1的底部与方形槽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当乘客需要拉住扶手助力上车时,可先将手伸高并握住把手6,这时乘客的手向下拉动便可拉动二号底板4和把手6围绕转轴固定板5内侧的转轴向下旋转,从而调整把手6的角度,这样调整角度后更加利于乘客将把手6握紧,而且也可以避免乘客手部下滑,不会对乘客手部造成磨损和挤压,在乘客将把手6松开后强力弹簧3又会重新推动二号底板4使一号底板1与二号底板4平行,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包括一号底板(1)、连接板(2)、强力弹簧(3)、二号底板(4)、转轴固定板(5)和把手(6);所述一号底板(1)的一侧固定对称连接有共两个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轴固定板(5);两个所述转轴固定板(5)的内侧通过转轴与二号底板(4)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底板(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把手(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包括一号底板(1)、连接板(2)、强力弹簧(3)、二号底板(4)、转轴固定板(5)和把手(6);所述一号底板(1)的一侧固定对称连接有共两个连接板(2);两个所述连接板(2)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轴固定板(5);两个所述转轴固定板(5)的内侧通过转轴与二号底板(4)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底板(4)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把手(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底板(1)与二号底板(4)之间还上下对称固定安装有共六排强力弹簧(3),且在静止时强力弹簧(3)会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红孔祥君肖琛琛赵斌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亨兴汽车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