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星星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拉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72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公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拉环,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A弹簧、主齿条、B弹簧、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等,其中通过控制调节环来实现锥塞是否将A进出口堵住,进而实现油缸的中活塞是否能在油缸中滑动,从而达到调节连杆伸出油缸的长度,进而达到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环的长度。在乘客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环时,摩擦球面壳快速与球体进行摩擦限位,让环型球面壳无法围绕球体中心摆动,这样在公交车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环将不会晃动,让乘客能站立更稳定些,避免了乘客身体较大晃动所造成的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减少了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拉环
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公交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拉环。
技术介绍
目前公交车内普遍设置有横杆,在横杆上悬挂有方便乘客手握的拉环,站在车厢中的人手抓紧拉环来保持平衡,以免摔倒。目前的公交车拉环多采用尼龙带进行软连接。但是在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每遇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由于惯性的存在,加之拉环采用软连接,站着抓住拉环的乘客虽然不易摔倒,但晃动却在所难免,不稳定的晃动让人很不舒服,有时甚至会导致一些纠纷以及安全事故。如果拉环在不使用时能处于可随便摆动的状态,而在拉环使用时转变为刚性连接而不可随意摆动,那么拉环的使用效果将得到优化。另外,公交车内乘客的身高有高有低,对于身高较低的乘客在使用拉环时,虽然勉强能拉到拉环,当长时间不舒服的上举抓握,会使肩、臂、手部肌肉承受静负荷,导致疲劳,当司机踩刹车时很容易造成手臂拉伤或站不稳的情况。因此,拉手的高度应避免手臂长时间呈180°拉伸。那么具有可调长度的拉环将变得非常实用。本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可调拉环解决如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调拉环,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上”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筒壳、油缸、阀壳、弹性囊、握把摩擦球面壳、连杆、A弹簧、主齿条、B弹簧、活塞、拉绳、调节环、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A管、B管、C管,其中具有过渡壳的环型球面壳内旋转安装有球体,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球体上具有安装头且安装头始终位于环型球面壳外侧;过渡壳远离环型球面壳的一端固连有筒壳;油缸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筒壳中,另一端穿出筒壳;活塞密封滑动安装于油缸中,活塞与油缸顶端内壁之间安装有A弹簧;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连,另一穿出油缸底端且固连有旋转头;顶端具有圆孔的三角型握把旋转安装于旋转头上;油缸外避上固装有弹性囊且弹性囊始终处于筒壳的下方;位于筒壳与旋转头之间的阀壳固装在连杆上;A管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顶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B管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A进出口;C管的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低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B进出口;阀壳中心具有圆通道,圆通道与B进出口和A进出口之间采用锥口连通;滑动安装于圆通道中的锥塞与A进出口处的锥口配合;圆通道内装有供锥塞移动复位的C弹簧;阀壳下表面开有与圆通道相通的滑孔;滑杆密封滑动于滑孔中;连绳一端与锥塞连接,另一端与滑杆位于阀壳中的一端连接;调节环通过拉绳与滑杆位于阀壳之外的一端连接。油缸顶端对称固装有两个侧齿条;筒壳中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的两个转轴,每一个转轴上固装有小齿轮和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位于两个侧齿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齿条啮合;油缸顶端对称装有两个供其移动复位的B弹簧;滑动安装于油缸顶端的主齿条分别与两个小齿轮啮合;具有摩擦球面壳的承压块与主齿条远离油缸的一端固连;位于过渡壳中的摩擦球面壳与球体摩擦配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油缸顶端固装有梯型导轨;主齿条侧面具有梯型导块,梯型导块滑动安装于梯型导轨中。梯型导轨和梯型导块的作用满足主齿条平稳运动的同时,还能防止主齿条从两个小齿轮之间脱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筒壳内壁对称固装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位于油缸上方;两个上述B弹簧远离油缸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大齿轮的外径大于小齿轮的外径。大齿轮和小齿轮的设计在于,将侧齿条传递给主齿条的力进行放大,以满足本专利技术中摩擦球面壳与球体摩擦限位所需要的足够挤压力。本专利技术中侧齿条经大齿轮、转轴和小齿轮带动主齿条运动,侧齿条和主齿条的运动方向相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阀壳的圆通道中固装有定环和定滑轮,定环位于定滑轮与锥塞之间;上述C弹簧安装在定环与锥塞之间;上述连绳经过定滑轮的引导,位于定滑轮与锥塞之间的连绳位于C弹簧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管、B管和C管均为软管;油缸、A管、B管、弹性囊、C管和阀壳中均充满液压油。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A管、B管和C管均始终处于松弛状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筒壳内壁上开有导槽和滑槽;上述油缸外壁安装有导块,导块滑动安装于导槽中;导槽和导块的配合在于,一方面保证油缸平稳在筒壳中运动,另一方面防止油缸相对于筒壳旋转。上述A管与油缸连通的一端滑动于滑槽。滑槽的作用在于,油缸在筒壳中运动时,A管能在滑槽中自由滑动而不干涉。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阀门通过卡环固定套装在连杆上。上述滑杆位于阀壳的一端具有卡块。卡块的作用在于防止滑杆从阀壳中完成被拉出,进一步防止滑杆从阀壳中脱离。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连杆与油缸之间采用滑动密封处理;上述摩擦球面壳内球面采用摩擦面处理。本专利技术中也就是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环型球面壳在包裹住球体的同时还得保证球体无法从环型球面壳内拉出。相对于传统的公交车拉环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相比较于传统无法调节长度的拉环,本专利技术的拉环在使用过程中,不同身高的乘客可根据自己需求来调节握把与筒壳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调节本专利技术拉环长度的目的;不同身高的乘客调整属于适合自己的拉环长度,可有效避免手臂长时间呈180°拉伸,大大缓解乘客的疲劳。2、相比较于传统拉环在使用过程中依然处于软连接的状态,对于本专利技术在乘客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拉环时,摩擦球面壳未与球体进行摩擦限位,所以环型球面壳可在球体上自由摆动,特别是在乘客在公交车中走动时,乘客碰触到本专利技术拉环时,本专利技术的拉环可自由摆动,拉环不会对乘客造成较大碰撞伤害,达到传统拉环在不使用时也不伤人的目的。而在乘客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拉环时,摩擦球面壳快速与球体进行摩擦限位,让环型球面壳无法围绕球体中心摆动,从而本专利技术的拉环相当于与公交车上的横杆进行刚性连接,这样在公交车停止、启动、转弯、急刹车等情况时,本专利技术的拉环将不会晃动,让乘客能站立更稳定些,避免了乘客身体较大晃动所造成的与他人的肢体冲突,减少了安全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拉环在乘客使用结束后,本专利技术的拉环可自动复位至初始状态而不需要人工复位,其使用的便捷性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拉环整体及透视示意图。图2是拉环整体剖面正视以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阀壳、握把和旋转头的安装及拆解示意图。图4是阀壳剖面结构以及阀壳内部所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阀壳上管道的连接示意图以及拉环的连接图。图6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筒壳、油缸、阀壳、弹性囊、握把摩擦球面壳、连杆、A弹簧、主齿条、B弹簧、活塞、拉绳、调节环、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A管、B管、C管,其中具有过渡壳的环型球面壳内旋转安装有球体,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球体上具有安装头且安装头始终位于环型球面壳外侧;过渡壳远离环型球面壳的一端固连有筒壳;油缸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筒壳中,另一端穿出筒壳;活塞密封滑动安装于油缸中,活塞与油缸顶端内壁之间安装有A弹簧;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连,另一穿出油缸底端且固连有旋转头;顶端具有圆孔的三角型握把旋转安装于旋转头上;油缸外避上固装有弹性囊且弹性囊始终处于筒壳的下方;位于筒壳与旋转头之间的阀壳固装在连杆上;A管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顶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B管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A进出口;C管的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低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B进出口;阀壳中心具有圆通道,圆通道与B进出口和A进出口之间采用锥口连通;滑动安装于圆通道中的锥塞与A进出口处的锥口配合;圆通道内装有供锥塞移动复位的C弹簧;阀壳下表面开有与圆通道相通的滑孔;滑杆密封滑动于滑孔中;连绳一端与锥塞连接,另一端与滑杆位于阀壳中的一端连接;调节环通过拉绳与滑杆位于阀壳之外的一端连接;/n油缸顶端对称固装有两个侧齿条;筒壳中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的两个转轴,每一个转轴上固装有小齿轮和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位于两个侧齿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齿条啮合;油缸顶端对称装有两个供其移动复位的B弹簧;滑动安装于油缸顶端的主齿条分别与两个小齿轮啮合;具有摩擦球面壳的承压块与主齿条远离油缸的一端固连;位于过渡壳中的摩擦球面壳与球体摩擦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拉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球体、环型球面壳、筒壳、油缸、阀壳、弹性囊、握把摩擦球面壳、连杆、A弹簧、主齿条、B弹簧、活塞、拉绳、调节环、连绳、旋转头、锥塞、C弹簧、滑杆、大齿轮、侧齿条、小齿轮、A管、B管、C管,其中具有过渡壳的环型球面壳内旋转安装有球体,球体始终不会从环型球面壳脱离;球体上具有安装头且安装头始终位于环型球面壳外侧;过渡壳远离环型球面壳的一端固连有筒壳;油缸的一端滑动安装于筒壳中,另一端穿出筒壳;活塞密封滑动安装于油缸中,活塞与油缸顶端内壁之间安装有A弹簧;连杆的一端与活塞固连,另一穿出油缸底端且固连有旋转头;顶端具有圆孔的三角型握把旋转安装于旋转头上;油缸外避上固装有弹性囊且弹性囊始终处于筒壳的下方;位于筒壳与旋转头之间的阀壳固装在连杆上;A管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顶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B管一端密封连通于弹性囊,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A进出口;C管的一端密封连通于活塞与油缸低端之间的空间,另一端密封连通于阀壳的B进出口;阀壳中心具有圆通道,圆通道与B进出口和A进出口之间采用锥口连通;滑动安装于圆通道中的锥塞与A进出口处的锥口配合;圆通道内装有供锥塞移动复位的C弹簧;阀壳下表面开有与圆通道相通的滑孔;滑杆密封滑动于滑孔中;连绳一端与锥塞连接,另一端与滑杆位于阀壳中的一端连接;调节环通过拉绳与滑杆位于阀壳之外的一端连接;
油缸顶端对称固装有两个侧齿条;筒壳中通过轴承对称安装有的两个转轴,每一个转轴上固装有小齿轮和大齿轮;两个大齿轮位于两个侧齿条之间且分别与两个侧齿条啮合;油缸顶端对称装有两个供其移动复位的B弹簧;滑动安装于油缸顶端的主齿条分别与两个小齿轮啮合;具有摩擦球面壳的承压块与主齿条远离油缸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星星
申请(专利权)人:胡星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