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9824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4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其包括:主体基座以及连接于主体基座上的助力机械臂;主体基座包括:位于底部的配重座以及下端连接于配重座上的立柱,立柱包括上立柱以及下立柱,下立柱的下端连接于配重座上,下立柱的上端与上立柱的下端相连接;助力机械臂包括:拉杆、主臂、副臂、枢转连接轴,拉杆和主臂的一端枢转连接于上立柱的上端处,拉杆和主臂保持平行设置,拉杆与主臂相联动,拉杆和主臂的的另一端与副臂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枢转连接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的机身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应用于搬运机械手上,有利于降低搬运作业过程中的人工成本,降低劳动者工作强度,降低产品报废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
技术介绍
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在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某些产品的体积与质量相继提高,人工搬运往往不能很好的满足生产的需要。尤其面对一些高温、高压、粉尘、易碎等环境中,人工搬运显得非常困难。其次,人工在搬运大型工件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也会加大。此时,需要通过搬运机械手来协助人工进行搬运作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因此,针对上述实际需求,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其包括:主体基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基座上的助力机械臂;所述主体基座包括:位于底部的配重座以及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以及下立柱,所述下立柱的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上,所述下立柱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柱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助力机械臂包括:拉杆、主臂、副臂、枢转连接轴,所述拉杆和主臂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上立柱的上端处,所述拉杆和主臂保持平行设置,所述拉杆与所述主臂相联动,所述拉杆和主臂的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枢转连接轴上。作为本技术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改进,所述立柱的下端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配重座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改进,所述立柱的下端与配重座之间还设置有多条周向间隔设置的加强筋,任一条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为三角形。作为本技术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改进,所述下立柱的上端通过一法兰结构与所述上立柱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立柱和下立柱保持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改进,所述枢转连接轴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拉杆和主臂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上立柱的上端处的旋转轴线保持垂直。作为本技术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改进,所述拉杆和主臂的一端与所述上立柱连接处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方便所述拉杆和主臂上下运动的开口。作为本技术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改进,所述枢转连接轴包括:旋转轴承、穿置于所述旋转轴承中的旋转轴,所述拉杆和主臂的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承上,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旋转轴承进行自转,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与所述副臂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的机身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应用于搬运机械手上,有利于降低搬运作业过程中的人工成本,降低劳动者工作强度,降低产品报废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安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机身结构应用于搬运机械手上时,形成所述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的主体结构,其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包括:主体基座11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基座11上的助力机械臂12。所述主体基座11用于支撑并连接所述助力机械臂12,其包括:位于底部的配重座111以及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111上的立柱112。所述配重座111与其上的立柱11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等。同时,所述立柱112的下端与配重座111之间还设置有多条周向间隔设置的加强筋113,任一条所述加强筋113的形状为强度较好的三角形,任一条所述加强筋113与所述立柱112和配重座111之间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立柱112包括上立柱1121以及下立柱1122,所述下立柱1122的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111上,所述下立柱1122的上端通过一法兰结构1123与所述上立柱1121的下端相连接。优选地,所述上立柱1121和下立柱1122保持同轴设置。所述上立柱1121的上端进一步连接所述助力机械臂12。所述助力机械臂12用于带动所述扶手夹爪2运动至合适的夹装位置处,其采用硬臂式结构,强度高,安全性高,易于操控。所述助力机械臂12包括:拉杆121、主臂122、副臂123、枢转连接轴124。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上立柱1121的上端处,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保持平行设置,所述拉杆121与所述主臂122相联动,以辅助所述主臂122进行动作。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的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123的一端共同连接于一枢转连接轴124上,同时,所述副臂123的另一端通过另一枢转连接轴124与所述扶手夹爪2相连接,其中所述枢转连接轴124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上立柱1121的上端处的旋转轴线保持垂直。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上立柱1121的上端处的旋转轴线保持水平设置,所述枢转连接轴124的旋转轴线保持竖直设置。如此设置,使得副臂123的能够实现前、后、左、右、上、下多自由度的运动,方便所述扶手夹爪2控制工件的搬运、摆放。此外,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的一端与所述上立柱1121连接处设置有保护罩114,相应的,该保护罩114上开设有方便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上下运动的开口1141。如上所述,所述枢转连接轴124用于实现副臂123的枢转运动,其结构简单,且有利于副臂123的高效运动。所述枢转连接轴124具体包括:旋转轴承、穿置于所述旋转轴承中的旋转轴。此时,所述拉杆121和主臂122的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123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承上,所述旋转轴能够相对所述旋转轴承进行自转,所述旋转轴的端部与所述副臂123相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的机身结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应用于搬运机械手上,有利于降低搬运作业过程中的人工成本,降低劳动者工作强度,降低产品报废率、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安全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结构包括:主体基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基座上的助力机械臂;/n所述主体基座包括:位于底部的配重座以及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以及下立柱,所述下立柱的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上,所述下立柱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柱的下端相连接;/n所述助力机械臂包括:拉杆、主臂、副臂、枢转连接轴,所述拉杆和主臂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上立柱的上端处,所述拉杆和主臂保持平行设置,所述拉杆与所述主臂相联动,所述拉杆和主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枢转连接轴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结构包括:主体基座以及连接于所述主体基座上的助力机械臂;
所述主体基座包括:位于底部的配重座以及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包括上立柱以及下立柱,所述下立柱的下端连接于所述配重座上,所述下立柱的上端与所述上立柱的下端相连接;
所述助力机械臂包括:拉杆、主臂、副臂、枢转连接轴,所述拉杆和主臂的一端枢转连接于所述上立柱的上端处,所述拉杆和主臂保持平行设置,所述拉杆与所述主臂相联动,所述拉杆和主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副臂的一端共同连接于所述枢转连接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下端通过焊接方式与所述配重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搬运机械手的机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下端与配重座之间还设置有多条周向间隔设置的加强筋,任一条所述加强筋的形状为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汝文彬洪二江许鹏李尚伟钮晓平钱亮韩冲蔡文柱王锐王任凭李卫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光导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