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生产装配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
技术介绍
多连杆后悬总成在总装车间底盘合车线合装车身前,需要将已经分装好的后悬总成从后悬分装线转移至底盘合车滑橇台板上方,然后再缓缓下落至台板工装上。由于多连杆后悬总成的纵臂在分装状态下微微内收,而在合车时需要保持张开至某一位置,从而合车滑橇上有一套后悬总成纵臂支撑外扩机构以保持纵臂姿态。因此,在后悬总成缓缓落件至台板工装上的过程中,后纵臂将不可避免的与台板支撑外扩发生剐蹭,导致后纵臂外伤,且影响落件效率。现有技术方案是通过一种非常简易的固定式的U型卡槽,卡槽内嵌带导向的尼龙片,尼龙通过螺栓紧固在U型卡槽上,起到适当的保护作用。现有的U型卡槽是固定设置的,在进行下纵臂外扩的时候,需要两个工作人员在纵臂的两端通过人手拉动纵臂外扩后再卡入至U型卡槽内以维持纵臂的外扩状态。现有方案的纵臂支撑外扩机构为固定式的,纵臂依靠后悬总成自重及落件时的惯性力将纵臂卡入纵臂支撑外扩机构,因此在卡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剐蹭;纵臂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第一支撑机构(10)、第二支撑机构(20)和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一支撑机构(10)与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与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和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连接驱动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和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反向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第一支撑机构(10)、第二支撑机构(20)和驱动机构,所述的第一支撑机构(10)与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连接,所述的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与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和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连接驱动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和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反向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直线运动机构(30)包括第一直线导轨(301)和第一滑块(302),所述的第一滑块(302)滑动设置在第一直线导轨(301)上,所述的第一支撑机构(10)与第一滑块(302)连接,所述的第二直线运动机构(40)包括第二直线导轨(401)和第二滑块(402),所述的第二滑块(402)滑动设置在第二直线导轨(401)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机构(20)与第二滑块(4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中心杆连杆(501)、第一侧拉杆(502)、第二侧杆杆和控制机构,所述的中心杆连杆(501)中心铰接固定,所述的第一侧拉杆(502)和第二侧拉杆(503)分别与中心杆连杆(501)两端铰接,所述的第一侧拉杆(502)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302)铰接,所述的第二侧拉杆(50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402)铰接,所述的控制机构与中心杆连杆(501)连接控制中心杆连杆(50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机构为手动操作机构,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包括操作臂(601),所述的操作臂(601)与中心杆连杆(50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后悬下纵臂外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操作机构还包括固定臂和弹簧销(604),所述的固定臂包括连接臂(602)和弯臂(603),所述的连接臂(602)与第一侧拉杆(502)或第二侧拉杆(503)连接,所述的弯臂(603)与连接臂(602)连接,所述的弯臂(603)上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怿,肖方,李庆喜,张卫国,袁昊博,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