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制石墨坩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90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特制石墨坩埚,涉及石墨坩埚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组合式坩埚的组合连接方式过于简单而容易导致坍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至少两个可上下组合的石墨筒体,最下方的石墨筒体底部封闭,每个石墨筒体顶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弧形槽,弧形槽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L形的卡槽,卡槽包括顶部槽口位于石墨筒体顶端面上的竖直段以及连接在竖直段下部的水平段,上方的石墨筒体底部设置有可插入下方石墨筒体顶部弧形槽的连接块,弧形槽的深度不小于连接块的高度,连接块两侧设置有可与卡槽配合的卡块,弧形槽的长度大于连接块的长度。

A special graphite cruc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制石墨坩埚
本技术涉及石墨坩埚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特制石墨坩埚。
技术介绍
石墨坩埚是以石墨、粘土等原料烧制而成的一类坩埚,具有耐高温、导热性能强、抗腐蚀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在高温使用过程中,热膨胀系数小,对急冷、急热具有一定抗应变性能。对酸性、碱性溶液抗蚀性较强,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在熔炼过程中不参与任何化学反应。石墨坩埚内壁平滑,被熔化的金属液体不易渗漏和粘附在坩埚内壁,使金属液体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浇铸性,被广泛用于合金工具钢冶炼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冶炼。由于原料本身的强度限制,难以加工出高度较大的石墨坩埚,所以现有的石墨坩埚高度通常较低,这样就导致石墨坩埚容量有限。要想扩大容量就必须增大石墨坩埚的直径,这就增大了水平方向上空间的占用,进而不能从竖直方向上增大石墨坩埚的容量就限制了石墨坩埚的使用。申请号为2018207070352的技术专利提出了一种可调式石墨坩埚,利用不同数量的石墨筒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组合,从而获得不同容量的石墨坩埚。但是该专利中石墨筒体的组合方式过于简单,仅仅靠重力与深度非常浅的卡槽结构。组合后的石墨坩埚在垂直状态下的稳定性尚可,一旦有些许倾斜或着在外力作用下非常容易坍塌,例如在用坩埚钳进行操作时。所以该专利中的石墨坩埚组合后的稳定性很差,使用过程中容易意外发生坍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组合式坩埚的组合连接方式过于简单而容易导致坍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特制石墨坩埚。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特制石墨坩埚,包括至少两个可上下组合的石墨筒体,最下方的石墨筒体底部封闭,每个石墨筒体顶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弧形槽,弧形槽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L形的卡槽,卡槽包括顶部槽口位于石墨筒体顶端面上的竖直段以及连接在竖直段下部的水平段,上方的石墨筒体底部设置有可插入下方石墨筒体顶部弧形槽的连接块,弧形槽的深度不小于连接块的高度,连接块两侧设置有可与卡槽配合的卡块,弧形槽的长度大于连接块的长度。进一步地,水平段末端下方的弧形槽槽底开设有凹槽,凹槽宽度与连接块宽度相同,弧形槽内壁上开设有与水平段末端连通的竖直的限位槽,限位槽向下延伸至凹槽中,连接块的高度不大于弧形槽的深度与限位槽的深度之和。进一步地,卡槽的竖直段与水平段以及限位槽的宽度均相同。进一步地,每个石墨筒体顶端面在除开弧形槽的其余部分上均设置有凸起的弧形条,石墨筒体底端面在除开连接块的其余部分上均设置有可与弧形条配合的弧形的固定槽。进一步地,弧形条与固定槽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进一步地,的连接结构在石墨筒体顶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石墨筒体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与若干连接结构中弧形槽一一对应的连接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改进,保留了其可以灵活组合实现调整容量的优点,同时解决了其石墨筒体组合方式过于简单而易发生坍塌的问题,利用连接块与弧形槽、卡块与卡槽的的双重配合,有效的提高石墨筒体组合的稳定性。同时本技术中石墨筒体的组合操作也十分简便,只需插入、旋转两步即可。2、利用凹槽对连接块的限位作用、限位槽对卡块的限位作用,使上下石墨筒体在正常组合状态时不会被轻易的转动,需要抬起上方的石墨筒体才能进行旋转,提高石墨坩埚组合的工作稳定性。3、石墨坩埚在组合状态时,上下石墨筒体上的弧形条与固定槽相互配合,在进一步提高了组合稳定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上下石墨筒体相互接触处的密封性。4、若干连接结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上下石墨筒体之间组合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石墨筒体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石墨筒体,2-固定槽,3-弧形条,4-连接块,5-卡块,6-弧形槽,7-卡槽,7.1-竖直段,7.2-水平段,8-限位槽,9-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特制石墨坩埚,包括至少两个可上下组合的石墨筒体1,最下方的石墨筒体1底部封闭,每个石墨筒体1顶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弧形槽6,弧形槽6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L形的卡槽7,卡槽7包括顶部槽口位于石墨筒体1顶端面上的竖直段7.1以及连接在竖直段7.1下部的水平段7.2,上方的石墨筒体1底部设置有可插入下方石墨筒体1顶部弧形槽6的连接块4,弧形槽6的深度不小于连接块4的高度,连接块4两侧设置有可与卡槽7配合的卡块5,弧形槽6的长度大于连接块4的长度。工作原理:在石墨坩埚进行石墨筒体1组合时,首先将上方的石墨筒体1底部的连接块4对准下方石墨筒体1顶部的弧形槽6,更具体的说,是同时让连接块4两侧的卡块5对准弧形槽6两侧的卡槽7中的竖直段7.1,而后向下使连接块4插入弧形槽6中,进而连接块4两侧的卡块5也由竖直段7.1进入到卡槽7中,当连接块4插入一定深度时,上下石墨筒体1相互接触,此时卡块5位于竖直段7.1底部并与水平段7.2对应,随后旋转上方的石墨筒体1,使连接块4沿弧形槽6、卡块5沿水平段7.2移动,移动至卡块5与竖直段7.1错开一定距离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块4的形状为弧形槽6相同的弧形,且连接块4的厚度与弧形槽6的厚度相同。本技术在现有技术上进行改进,保留了其可以灵活组合实现调整容量的优点,同时解决了其石墨筒体组合方式过于简单而易发生坍塌的问题,利用连接块与弧形槽、卡块与卡槽的的双重配合,有效的提高石墨筒体组合的稳定性。同时本技术中石墨筒体的组合操作也十分简便,只需插入、旋转两步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水平段7.2末端下方的弧形槽6槽底开设有凹槽9,凹槽9宽度与连接块4宽度相同,弧形槽6内壁上开设有与水平段7.2末端连通的竖直的限位槽8,限位槽8向下延伸至凹槽9中,连接块4的高度不大于弧形槽6的深度与限位槽8的深度之和。在石墨筒体1进行组合使,连接块4在随石墨筒体1旋转后会落入至凹槽9中、卡块5会进入到限位槽8中,利用凹槽9对连接块4的限位作用、限位槽8对卡块5的限位作用,使石墨筒体1在正常组合状态时无法反向旋转。需要解除组合状态时,只需将上方的石墨筒体1抬起,使连接块4向上移动脱离凹槽9,进而可以反向旋转石墨筒体1完成组合的解除。利用凹槽对连接块的限位作用、限位槽对卡块的限位作用,使上下石墨筒体在正常组合状态时不会被轻易的转动,需要抬起上方的石墨筒体才能进行旋转,提高石墨坩埚组合的工作稳定性。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卡槽7的竖直段7.1与水平段7.2以及限位槽8的宽度均相同。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以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每个石墨筒体1顶端面在除开弧形槽6的其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特制石墨坩埚,包括至少两个可上下组合的石墨筒体(1),最下方的石墨筒体(1)底部封闭,其特征在于:每个石墨筒体(1)顶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弧形槽(6),弧形槽(6)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L形的卡槽(7),卡槽(7)包括顶部槽口位于石墨筒体(1)顶端面上的竖直段(7.1)以及连接在竖直段(7.1)下部的水平段(7.2),上方的石墨筒体(1)底部设置有可插入下方石墨筒体(1)顶部弧形槽(6)的连接块(4),弧形槽(6)的深度不小于连接块(4)的高度,连接块(4)两侧设置有可与卡槽(7)配合的卡块(5),弧形槽(6)的长度大于连接块(4)的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制石墨坩埚,包括至少两个可上下组合的石墨筒体(1),最下方的石墨筒体(1)底部封闭,其特征在于:每个石墨筒体(1)顶端面上均设置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弧形槽(6),弧形槽(6)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L形的卡槽(7),卡槽(7)包括顶部槽口位于石墨筒体(1)顶端面上的竖直段(7.1)以及连接在竖直段(7.1)下部的水平段(7.2),上方的石墨筒体(1)底部设置有可插入下方石墨筒体(1)顶部弧形槽(6)的连接块(4),弧形槽(6)的深度不小于连接块(4)的高度,连接块(4)两侧设置有可与卡槽(7)配合的卡块(5),弧形槽(6)的长度大于连接块(4)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制石墨坩埚,其特征在于:水平段(7.2)末端下方的弧形槽(6)槽底开设有凹槽(9),凹槽(9)宽度与连接块(4)宽度相同,弧形槽(6)内壁上开设有与水平段(7.2)末端连通的竖直的限位槽(8),限位槽(8)向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尚银陈远洲宁忠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成远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