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挂铰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74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吊挂铰链装置。吊挂铰链装置包括铰接和两个卡位件。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卡位件固定设置。此外,铰接支臂能够相对于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止动块未被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

A hanging hin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吊挂铰链装置
本技术涉及飞机制造领域的固定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吊挂铰链装置,其尤其适用于需要对吊挂其上的部件进行移动以检查、维护的场景。
技术介绍
吊挂铰链用于悬挂短舱部件,飞机短舱在试飞中需频繁打开检查和维护,在运营中短舱也是检查、维护保养和大修都必须打开的部件。考虑维护性和限位的需要,吊挂铰链设计十分重要。在现有飞机结构中,吊挂铰链是短舱组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图1示出了现有短舱组件的吊挂铰链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吊挂铰链由固定横梁1和铰链臂2组成。由于这种铰链安装时无定位卡塞位置,为了将短舱组件准确地安装固定于所需位置,操作人员需要多次借助于地面装置不断定位调整吊挂铰链的位置,因此短舱组件安装过程较为繁琐。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前后沿铰链轴运动的组件(如短舱组件),其安装定位更为困难。此外,在对短舱组件进行维护时,需要将其打开并定位,而现有的吊挂铰链并不能对打开后的组件进行定位作用,短舱组件需要借助独立于吊挂铰链的其他设备来固定,因此,短舱组件拆装维护过程也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吊挂铰链装置。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铰接支臂和两个卡位件。其中,所述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所述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所述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所述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所述卡位件固定设置。并且,所述铰接支臂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所述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所述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所述止动块未被所述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卡位件分别通过第四固定支点固定,且两个所述第四固定支点形成的直线大致垂直于所述转动平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支点和所述第四固定支点同轴设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卡位件的间距大于所述止动块的厚度,使得所述铰接支臂处于所述第一限位状态时也能够沿垂直于所述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固定点设有多个。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铰接支臂被构造成具有大致为“L”的形状。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吊挂铰链装置至少包括两个铰接支臂,且所述两个铰接支臂设置于所述卡位件的不同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卡位件还设有形状相同且同轴设置的长圆形通孔,两个所述卡位件被构造成能够通过穿设于所述长圆形通孔的长圆形固定件而彼此紧固在一起。根据本技术的吊挂铰链装置包括铰接和两个卡位件。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卡位件固定设置。此外,铰接支臂能够相对于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止动块未被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附图说明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和功能,可以参考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旨在示意性地阐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图中各个部件并非按比例绘制。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吊挂铰链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吊挂铰链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吊挂铰链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以图1的左下方朝右上方的视角示出了处于第一限位状态下的铰接支臂、卡位件等的连接关系,其中为了便于展示,其隐去了图1左下方的卡位件;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吊挂铰链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以图1的左下方朝右上方的视角示出了处于第二限位状态下的铰接支臂、卡位件等的连接关系,其中为了便于展示,其隐去了图1左下方的卡位件。具体实施方式接下来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吊挂铰链装置。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想到能够实现本技术的其他方式,所述其他方式同样落入本技术的范围。在以下的具体描述中,方向性的术语,例如“左”、“右”、“上”、“下”、“前”、“后”、“水平”、“竖直”等,参考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使用。本技术的实施例的部件可被置于多种不同的方向,方向性的术语是用于示例的目的而非限制性的。为了清楚展示本技术的吊挂铰链装置,在以下详细说明中,固定于铰接支臂的吊挂装置以短舱组件为例进行说明,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吊挂装置亦适用于对其进行维护时需要进行转动、平移的其他部件。如图2-5所示,本技术的吊挂铰链装置包括铰接支臂3和两个固定于横梁4的卡位件5、6。其中,铰接支臂3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31、第二固定支点32和第三固定支点33。第一固定支点31被构造成为铰接支臂3的转动中心,铰接支臂3可借由第一固定支点31固定于飞机的两个横梁4位置。第二固定支点32上固定设置止动块8。第三固定支点33被构造成能够固定短舱组件。铰接支臂3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卡位件5、6转动,由此使得铰接支臂3能够在止动块8被两个卡位件5、6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参见图2、4)和止动块8未被卡位件5、6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铰接支臂3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也即图5所示的第三固定支点33上的固定件的长度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当需要对固定在铰接支臂3上的短舱组件进行维护时,转动铰链支臂3使其由图4状态转动至图5状态。此时,固定于铰接支臂3第二固定支点32的止动块8不再受位于其厚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卡位件5、6约束,铰接支臂3能够沿着位于第一固定支点31上的铰链轴7前后移动,也即沿图5中垂直纸面的方向移动,便于对短舱组件进行维护,维护完毕后,再转动铰接支臂3使其变为图4的第一限位状态。参见图2-5,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卡位件5、6分别通过第四固定支点固定,且两个第四固定支点形成的直线大致垂直于转动平面。更优选地,第一固定支点31和第四固定支点同轴设置。然而,第一固定支点31和第四固定支点也不必然地设置成同轴。例如,可在图2-5中的铰链轴7上方或下方设置另一铰链轴(未示出),将第一固定支点31可转动地固定于该另一铰链轴上。参见图3-4并结合图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可将两个卡位件5、6的间距设置成大于止动块8的厚度。由此,当铰接支臂3处于第一限位状态时也能够沿垂直于转动平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吊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铰接支臂和两个卡位件,其中所述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所述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所述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所述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所述卡位件固定设置,/n其中,所述铰接支臂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所述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所述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所述止动块未被所述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装置包括铰接支臂和两个卡位件,其中所述铰接支臂至少包括互成三角关系的第一固定支点、第二固定支点和第三固定支点,所述第一固定支点被构造成为所述铰接支臂的转动中心,所述第二固定支点被构造成用于固定止动块,所述第三固定支点被构造成能够固定待吊挂物件,两个所述卡位件固定设置,
其中,所述铰接支臂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卡位件转动,由此使得所述铰接支臂能够在止动块被两个所述卡位件限位的第一限位状态和所述止动块未被所述卡位件限位且能够沿垂直于所述铰接支臂转动过程形成的转动平面的方向位移的第二限位状态之间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件分别通过第四固定支点固定,且两个所述第四固定支点形成的直线大致垂直于所述转动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挂铰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支点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森从昊王加成胡莹何翔谈志晶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