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480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电机、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和泰勒反应器,泰勒反应器由外筒、内筒、中轴和进水口组成,泰勒反应器的中轴设于内筒顶端,且中轴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外筒设于内筒外侧,进水口设于外筒底端中心处,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圆锥收缩管、喉管、圆锥扩散管和外管,圆锥收缩管、喉管和圆锥扩散管均设于外管内部,且圆锥收缩管和圆锥扩散管分别设于喉管两端,喉管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穿过外管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360度全方位发生、喷射微纳米气泡。可避免曝气死角的产生、提高水体曝气的均匀性,充氧性。

A kind of rotating self-priming double head venturi nano bubble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生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旋转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命脉,不仅有水土保持、贮水调洪、生态涵养、水源补给等功能,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和周围生活环境,对城市的景观生态和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城镇工业和人口的迅速发展,污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有了显著的增长,而城市河流一直被人们视为城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污通道和场所,过度的污染直接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甚至导致水体发黑发臭,形成黑臭水,完全丧失使用功能、影响景观以及人类生活和健康。国内对于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方法包括有加压溶气释气法、文丘里射流法等方法。加压溶气释气法是通过改变气体压力,使气体在溶气灌中溶解度发生变化,进而恢复压力使气体以微纳米气泡形式析出。该方法产生的微能高、应用范围小等缺点;传统的单管文丘里式射流装置由于射流方向单一不能形成360°全方位射流,产生的微纳米气泡在河湖水体应用时扩散不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0)和泰勒反应器(11),所述泰勒反应器(11)由外筒(8)、内筒(7)、中轴(2)和进水口(9)组成,所述泰勒反应器(11)的中轴(2)设于内筒(7)顶端,且所述中轴(2)与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外筒(8)设于内筒(7)外侧,所述进水口(9)设于外筒(8)底端中心处,所述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0)包括圆锥收缩管(4)、喉管(5)、圆锥扩散管(6)和外管(12),所述圆锥收缩管(4)、喉管(5)和圆锥扩散管(6)均设于外管(12)内部,且所述圆锥收缩管(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0)和泰勒反应器(11),所述泰勒反应器(11)由外筒(8)、内筒(7)、中轴(2)和进水口(9)组成,所述泰勒反应器(11)的中轴(2)设于内筒(7)顶端,且所述中轴(2)与电机(1)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外筒(8)设于内筒(7)外侧,所述进水口(9)设于外筒(8)底端中心处,所述自吸式双头文丘里管纳米气泡发生装置(10)包括圆锥收缩管(4)、喉管(5)、圆锥扩散管(6)和外管(12),所述圆锥收缩管(4)、喉管(5)和圆锥扩散管(6)均设于外管(12)内部,且所述圆锥收缩管(4)和圆锥扩散管(6)分别连接于喉管(5)两端,所述喉管(5)上连接有进气管(3),所述进气管(3)穿过外管(12)设置。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龙申彪孙广东王浩蒋云钟殷俊暹刘家宏李丽娟杨珂吕冠梦张萍杨明祥孔繁鑫刘跃龙杨金董珍珍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环域生态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