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734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收纳箱,当需要移动箱体时,把四个翻转板绕对应的转动轴转动至翻转板呈横向设置,抵接边沿的上壁面与抵接台阶抵接,滑轮件转动至箱体的底侧,从而四个滑轮件支撑起箱体,人们可推动箱体滑动,翻转板依靠转动轴与转动孔的连接以及抵接边沿与抵接台阶抵接,使得翻转板与箱体之间的承载能力加强,令滑轮件在滑动时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散架的现象;当需要把箱体堆叠起来时,把翻转板绕转动轴反方向转动至翻转板呈竖向设置,滑轮件嵌入到凹槽内,从而可把滑轮件收起并藏进凹槽内,不外露在箱体的外侧,多个箱体即可相互地堆叠在一起,下方箱体的箱盖托住上方箱体的底面,便于堆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物品的收纳。

A storage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纳箱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的
,特别涉及一种收纳箱。
技术介绍
收纳箱常见于生活中,常用来收纳生活物品和其他杂物,一般人在搬运时,因装有物品以及收纳箱本身的重量,所以搬运起来比较吃力,往往需要多人操作,当运用在实验室时,因为实验室的空间狭小,物品堆积密集和实验人手不够时,便难以满足实验器材、实验器具使用以及转运,从而影响实验的进度,现有也有些带有滑轮件的收纳箱,便于搬运,但是现有带有滑轮件的收纳箱堆叠不便,箱体的底部装有滑轮,并且滑轮外露在箱体的底部,难以实现多个收纳箱的堆叠,同时带有滑轮件的收纳箱承载能力不强,在实际的使用中,滑轮件与箱体之间承载不稳定,容易散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收纳箱,滑轮件可收起,便于堆叠。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收纳箱,包括呈横向设置的箱体,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盖有箱盖,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左棱角边和右棱角边均设有两个往内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设有设置在箱体侧面上的第一槽口、设置在箱体底面上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第一槽口连接形成所述凹槽的槽口,两个凹槽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在棱角边上,在所述凹槽的前内壁和后内壁均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呈前后相对设置在第一槽口与第一槽口之间的连接处,在所述凹槽上安装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翻转板、安装在翻转板表面上的滑轮件,所述翻转板分别与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匹配,所述翻转板包括呈相对设置的转动边沿和抵接边沿,所述转动边沿和抵接边沿均呈前后延伸设置,在所述转动边沿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翻转板通过两个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口内设有抵接台阶,当所述翻转板绕转动轴转动至翻转板呈横向设置时,所述抵接边沿的上壁面与抵接台阶抵接,所述滑轮件转动至箱体的底侧,当所述翻转板绕转动轴反方向转动至翻转板呈竖向设置时,所述滑轮件从第一槽口嵌入到凹槽内。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轮件为万向滑轮。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抵接边沿的侧面设有定位槽,在所述抵接台阶的侧壁上设有与定位槽匹配的第一定位块,当所述抵接边沿与抵接台阶抵接时,所述第一定位块与定位槽卡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的截面呈半圆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块采用软性塑料制成。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一槽口上部的边沿内设有与定位槽匹配的第二定位块,当所述呈竖向设置时,所述第二定位块与定位槽卡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块采用软性塑料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移动箱体时,把四个翻转板绕对应的转动轴转动至翻转板呈横向设置,抵接边沿的上壁面与抵接台阶抵接,滑轮件转动至箱体的底侧,从而四个滑轮件支撑起箱体,人们可推动箱体滑动,翻转板依靠转动轴与转动孔的连接以及抵接边沿与抵接台阶抵接,使得翻转板与箱体之间的承载能力加强,令滑轮件在滑动时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散架的现象;当需要把箱体堆叠起来时,把翻转板绕转动轴反方向转动至翻转板呈竖向设置,滑轮件嵌入到凹槽内,从而可把滑轮件收起并藏进凹槽内,不外露在箱体的外侧,多个箱体即可相互地堆叠在一起,下方箱体的箱盖托住上方箱体的底面,便于堆叠。本技术用于物品的收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板呈横向设置时的局部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板呈竖向设置时的局部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4,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收纳箱,包括呈横向设置的箱体100,在所述箱体100的顶部盖有箱盖110,在所述箱体100底部的左棱角边和右棱角边均设有两个往内凹进的凹槽120,所述凹槽120设有设置在箱体100侧面上的第一槽口121、设置在箱体100底面上第二槽口122,所述第二槽口122与第一槽口121连接形成所述凹槽120的槽口,两个凹槽120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在棱角边上,在所述凹槽120的前内壁和后内壁均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呈前后相对设置在第一槽口121与第一槽口121之间的连接处,在所述凹槽120上安装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翻转板200、安装在翻转板200表面上的滑轮件210,所述翻转板200分别与第一槽口121、第二槽口122匹配,所述翻转板200包括呈相对设置的转动边沿220和抵接边沿230,所述转动边沿220和抵接边沿230均呈前后延伸设置,在所述转动边沿220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转动轴221,所述转动轴221的轴线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翻转板200通过两个转动轴221分别与两个转动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口122内设有抵接台阶123,当所述翻转板200绕转动轴221转动至翻转板200呈横向设置时,所述抵接边沿230的上壁面与抵接台阶123抵接,所述滑轮件210转动至箱体100的底侧,当所述翻转板200绕转动轴221反方向转动至翻转板200呈竖向设置时,所述滑轮件210从第一槽口121嵌入到凹槽120内。如图3所示,当需要移动箱体100时,把四个翻转板200绕对应的转动轴221转动至翻转板200呈横向设置,抵接边沿230的上壁面与抵接台阶123抵接,滑轮件210转动至箱体100的底侧,从而四个滑轮件210支撑起箱体100,人们可推动箱体100滑动,翻转板200依靠转动轴221与转动孔的连接以及抵接边沿230与抵接台阶123抵接,使得翻转板200与箱体100之间的承载能力加强,令滑轮件210在滑动时更加稳定,避免出现散架的现象;如图4所示,当需要把箱体100堆叠起来时,把翻转板200绕转动轴221反方向转动至翻转板200呈竖向设置,滑轮件210嵌入到凹槽120内,从而可把滑轮件210收起并藏进凹槽120内,不外露在箱体100的外侧,多个箱体100即可相互地堆叠在一起,下方箱体100的箱盖110托住上方箱体100的底面,便于堆叠。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滑轮件210为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横向设置的箱体,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盖有箱盖,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左棱角边和右棱角边均设有两个往内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设有设置在箱体侧面上的第一槽口、设置在箱体底面上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第一槽口连接形成所述凹槽的槽口,两个凹槽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在棱角边上,在所述凹槽的前内壁和后内壁均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呈前后相对设置在第一槽口与第一槽口之间的连接处,在所述凹槽上安装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翻转板、安装在翻转板表面上的滑轮件,所述翻转板分别与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匹配,所述翻转板包括呈相对设置的转动边沿和抵接边沿,所述转动边沿和抵接边沿均呈前后延伸设置,在所述转动边沿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翻转板通过两个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口内设有抵接台阶,当所述翻转板绕转动轴转动至翻转板呈横向设置时,所述抵接边沿的上壁面与抵接台阶抵接,所述滑轮件转动至箱体的底侧,当所述翻转板绕转动轴反方向转动至翻转板呈竖向设置时,所述滑轮件从第一槽口嵌入到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纳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横向设置的箱体,在所述箱体的顶部盖有箱盖,在所述箱体底部的左棱角边和右棱角边均设有两个往内凹进的凹槽,所述凹槽设有设置在箱体侧面上的第一槽口、设置在箱体底面上第二槽口,所述第二槽口与第一槽口连接形成所述凹槽的槽口,两个凹槽呈前后间隔排列设置在棱角边上,在所述凹槽的前内壁和后内壁均设有转动孔,两个转动孔呈前后相对设置在第一槽口与第一槽口之间的连接处,在所述凹槽上安装有滑轮组件,所述滑轮组件包括翻转板、安装在翻转板表面上的滑轮件,所述翻转板分别与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匹配,所述翻转板包括呈相对设置的转动边沿和抵接边沿,所述转动边沿和抵接边沿均呈前后延伸设置,在所述转动边沿的前端和后端均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轴线呈前后延伸设置,所述翻转板通过两个转动轴分别与两个转动孔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槽口内设有抵接台阶,当所述翻转板绕转动轴转动至翻转板呈横向设置时,所述抵接边沿的上壁面与抵接台阶抵接,所述滑轮件转动至箱体的底侧,当所述翻转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常王华阳喻敏李学文李树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