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36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38
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包括杯体、内胆及杯盖,内胆底部下方依次设置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风扇、隔热板及电池组,内胆底部下方还包括选档开关;内胆底部、隔热板及杯体底部内壁所围成区域形成第一腔室,电池组及选档开关均位于第一腔室内,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及风扇均位于第一腔室外;内胆底部下方靠近半导体制冷片一侧的杯体外壁设置散热孔;选档开关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风扇、电池组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池组单独设置于第一腔室内,避免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电池组,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同时,热量通过散热孔排至外界,使用方便安全。

A semiconductor insulating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导体保温杯
本技术涉及保温杯
,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保温杯。
技术介绍
现在提倡健康生活,每天摄入足量水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对于饮用水温度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有人喜欢热水,有人喜欢冰水。然而出门在外时很可能身边没有饮水机或者冰箱来提供热水或冰水。通过饮水机升温与冰箱降温的水一般不能及时饮用完,造成水资源浪费,多次加热水或冷藏会导致水质改变、饮水机或冰箱不干净,污染饮用水等问题。并且,我国存在大量患有糖尿病,需要注射胰岛素的人群,而胰岛素需要保存在2℃~8℃条件下,不便于随身携带,这就限制了糖尿病人群的生活。市面现已推出半导体制冷制热保温杯,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杯身与杯座分开,此结构导致保温杯体积、重量均较大,不方便携带使用。第二类:杯身与杯座一体式,电源、半导体制冷片、杯身内壁之间的间距较小。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高达150℃,此类保温杯结构导致保温杯加热或制冷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排出至保温杯外部,热量直接传递至电池及其它部件,影响电池及其它部件使用寿命。同时,电池过热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半导体保温杯。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包括杯体1、内胆11及杯盖2,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依次设置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风扇6、隔热板及电池组9,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还包括选档开关3;所述内胆11底部、隔热板及杯体1底部内壁所围成区域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电池组9及选档开关3均位于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及风扇6均位于第一腔室外;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靠近半导体制冷片4一侧的杯体1外壁设置散热孔13;所述选档开关3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4、风扇6、电池组9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选档开关3设置三个档位,分别为制冷档位、制热档位及关闭档位。进一步地,所述内胆11底部、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及散热片5依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杯体1底部设置USB充电接口8,所述USB充电接口8与电池组9电连接,所述USB充电接口8能够与外部电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USB充电接口8设置USB充电接口保护板12,所述USB充电接口保护板12与USB充电接口8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型号为SP1848-27145。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组9为L型。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13包括上层及下层。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孔13表面贴有防水透气膜。进一步地,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隔热板7及第二隔热板10,所述第一隔热板7与第二隔热板10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主要有益效果如下:(1)在内胆底部下方设置隔热板,内胆底部、隔热板及杯体底部内壁所围成区域形成第一腔室,电池组及选档开关均位于第一腔室内,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及风扇均位于第一腔室外。通过隔热板将电池组单独设置于第一腔室内,避免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电池组,防止电池组因过热而影响电池组工作性能,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使用方便安全。(2)内胆底部下方设置风扇,内胆底部下方靠近半导体制冷片一侧的杯体外壁设置散热孔,散热孔表面贴有防水透气膜。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风扇加快散热,同时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至保温杯外部,加快保温杯底部内热量散失,避免热量集中于保温杯底部内无法及时排出,使半导体制冷片、选档开关、风扇及电池均能正常工作。散热孔表面的防水透气膜能够使保温杯内部热量与外界发生对流,同时也能够防止保温杯内部进水。(3)当电池组没电时,将USB充电接口与外部电源连接,通过USB充电接口给电池组充电,使保温杯能够正常制冷或者制热,使用方便。(4)保温杯底部内设置的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导热硅胶、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风扇、隔热板、选档开关及电池组布局合理,杯体外壁设置散热孔,使保温杯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快速排出至外界环境,加快保温杯底部内的散热速度。同时,将电池组单独设置于第一腔室内,避免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直接传导至电池组,防止电池组因过热而影响电池组工作性能,延长电池组使用寿命,使用方便安全,携带方便,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具有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USB充电接口保护板12及散热孔13的示意图1-杯体;2-杯盖;3-选档开关;4-半导体制冷片;5-散热片;6-风扇;7-第一隔热板;8-USB充电接口;9-电池组;10-第二隔热板;11-内胆;12-USB充电接口保护板;13-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包括杯体1、内胆11及杯盖2,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依次设置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风扇6、隔热板及电池组9,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还包括选档开关3;所述内胆11底部、隔热板及杯体1底部内壁所围成区域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电池组9及选档开关3均位于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及风扇6均位于第一腔室外;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靠近半导体制冷片4一侧的杯体1外壁设置散热孔13;所述选档开关3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4、风扇6、电池组9电连接。具体地,所述选档开关3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4、风扇6、电池组9通过导线进行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选档开关3设置有三个档位,分别为制冷档位、制热档位及关闭档位。进一步地,所述内胆11底部、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及散热片5依次连接。当需要对内胆11内液体制冷时,选择选档开关3的制冷档位,选档开关3与电池组9接通,选档开关3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4、风扇6、电池组9电连接,半导体制冷片4及风扇6均通电并工作。半导体制冷片4顶部的端面制冷,半导体制冷片4底部的端面制热。内胆11底部、第一导热硅胶及半导体制冷片4顶部的端面依次连接,冷量通过第一导热硅胶均匀地传递至内胆11底部,从而对内胆11内液体进行制冷处理,使内胆11内的液体降温。半导体制冷片4底部、第二导热硅胶及散热片5依次连接,散热片5下方为风扇6,半导体制冷片4底部的端面制热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硅胶及散热片5吸收。散热片5下方设置风扇6,风扇6通电转动,使第二导热硅胶及散热片5吸收的热量通过杯体1外壁的散热孔13排出至外界,使杯体1底部内温度降低。当需要对内胆11内液体制热时,选择选档开关3的制热档位,选档开关3与电池组9接通,选档开关3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4、电池组9电连接,选档开关3与风扇6断开,风扇6与电池组9不接通,不工作,半导体制冷片4通电并工作。半导体制冷片4顶部的端面制热,半导体制冷片4底部的端面制冷。内胆11底部、第一导热硅胶及半导体制冷片4顶部的端面依次连接,热量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包括杯体(1)、内胆(11)及杯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依次设置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风扇(6)、隔热板及电池组(9),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还包括选档开关(3);所述内胆(11)底部、隔热板及杯体(1)底部内壁所围成区域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电池组(9)及选档开关(3)均位于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及风扇(6)均位于第一腔室外;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靠近半导体制冷片(4)一侧的杯体(1)外壁设置散热孔(13);所述选档开关(3)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4)、风扇(6)、电池组(9)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包括杯体(1)、内胆(11)及杯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依次设置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风扇(6)、隔热板及电池组(9),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还包括选档开关(3);所述内胆(11)底部、隔热板及杯体(1)底部内壁所围成区域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电池组(9)及选档开关(3)均位于第一腔室内,所述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散热片(5)及风扇(6)均位于第一腔室外;所述内胆(11)底部下方靠近半导体制冷片(4)一侧的杯体(1)外壁设置散热孔(13);所述选档开关(3)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4)、风扇(6)、电池组(9)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档开关(3)设置三个档位,分别为制冷档位、制热档位及关闭档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1)底部、第一导热硅胶、半导体制冷片(4)、第二导热硅胶及散热片(5)依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种半导体保温杯,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通雷景胜丁明刚岑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