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丘志煌专利>正文

一体式泡茶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6636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泡茶杯,它包括第一底部1、第二底部2、茶杯开口3以及与该茶杯内相连的过滤隔板4,第一底部1、第二底部2以及杯壁围成杯体,过滤隔板4把茶杯内空间分成前部分5和后部分6,第一底部1与第二底部2形成的二面角为钝角θ。第一底部1与过滤隔板形4成的二面角小于θ。首先将第一底部1在水平面放置,把茶叶放入后部分6中再冲入开水,根据自己需要的时间泡茶,泡茶完毕后只需要翻转杯子使第二底部2在水平面放置,前部分5得到过滤茶叶后的茶水,可以从茶杯开口3一端喝茶,回到第一底部1在水平面加水续杯。一体式的设计可以减少泡茶工序,减少了材料种类与数量的使用,简约而且方便携带与清洗。

Integrated tea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泡茶杯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杯茶具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一体式泡茶杯。
技术介绍
普通的泡茶程序需要茶杯和一个茶壶,甚至还需要中间容器来盛放泡好的茶,避免茶在茶壶泡太久,如果一个人喝茶的话用这么多个器皿,从清洗、携带、收纳的角度都不够方便。市面上有一些杯子通过外加金属过滤网来隔离茶叶,一方面是不够简约,另一方面是不能控制茶水浓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一体式泡茶杯,它能够使得泡茶后只需要翻转杯体就可以将茶水在杯内分离,实现了在杯内自由控制茶水浓度,而且它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依赖其它茶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一体式泡茶杯,它包括第一底部1、第二底部2、茶杯开口3以及与该茶杯内相连的过滤隔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部1、所述的第二底部2以及杯壁围成杯体;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的一端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a;所述的过滤隔板4开有过滤孔,该过滤隔板4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上面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b,该过滤隔板4的两侧与茶杯内壁相连,该过滤隔板4把茶杯内空间分成前部分5和后部分6,液体可以在前部分5和后部分6之间流通,后部分6用于放茶叶,茶叶不能经过该过滤隔板4;在茶杯内空间的前部分5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形成的二面角为钝角θ;在茶杯内空间的后部分6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过滤隔板4形成的二面角小于θ。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过滤隔板4的底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中间偏所述的线段a的一方。上述方案中,所述的线段a和所述的线段b相互平行,且都与所述的茶杯开口3所在的平面平行。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隔板4的顶部不超过茶杯开口3。上述方案中,当所述第一底部1在水平面放置时,注满水直至茶杯开口3的一个端点,设此时水的体积为V1,当所述第二底部2在水平面放置时,注满水直至茶杯开口3的另一个端点,设此时水的体积为V2,V1≥V2。上述方案中,所述过滤隔板4的顶部边缘的上侧设置有突出块用于阻挡底部茶叶的滑出。上述方案中,在茶杯内空间的前部分5中,当所述第二底部2在水平面放置时,经过茶杯开口3的最低点所在的部分杯壁与第二底部2形成的二面角为钝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底部的角度为钝角有益于增加杯子盛茶水的容量、以及减少翻转杯子时需要的弧度。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过滤隔板4形成的二面角小于θ,这样可以使得杯子反转后过滤隔板4有一定的倾斜度,有益于阻挡茶叶滑出。首先将第一底部1在水平面放置,把茶叶放入后部分6再冲入开水,按需要的时间泡茶,泡茶完毕后只需要翻转杯子使第二底部2在水平面放置,前部分5得到过滤茶叶后的茶水,可以从茶杯开口3一端喝茶,回到第一底部1在水平面加水续杯。一体化的设计可以减少泡茶工序,减少了材料种类与数量的使用,简约而且方便携带与清洗。附图说明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体式泡茶杯的泡茶后的摆放的结构示意图,虚线为水位线,θ为角度,a和b为板与板之间的接触位置。图2为一体式泡茶杯在泡茶时的摆放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体式泡茶杯,它包括第一底部1、第二底部2、茶杯开口3以及与该茶杯内相连的过滤隔板4,所述的第一底部1、所述的第二底部2以及杯壁围成杯体;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的一端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a;所述的过滤隔板4开有过滤孔,该过滤隔板4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上面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b,该过滤隔板4的两侧与茶杯内壁相连,该过滤隔板4把茶杯内空间分成前部分5和后部分6,液体可以在前部分5和后部分6之间流通,后部分6用于放茶叶,茶叶不能经过该过滤隔板4;在茶杯内空间的前部分5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形成的二面角为钝角θ,在本实施例中,θ为120度。在茶杯内空间的后部分6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过滤隔板4之间形成的二面角为75度。翻转杯子至第二底部2于水平面,此时过滤隔板4倾斜度为45度,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茶叶从边缘滑出的可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隔板4的底端也就是线段b位于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中间偏移所述的线段a的一方约1厘米。过滤茶叶后的茶水,它的体积小于茶水加茶叶的体积,通常为了设计的对称会让两个底部面积相等,假设第一底部所在的空间和第二底部所在的空间容积相等时,当水完全进入第二底部时,水位会比它在第一底部时略低。考虑了水位的降低后,这样我可以通过让线段b往线段a这边靠近,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大茶叶仓的空间或可以让过滤隔板4更有向上倾斜的余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线段a和所述的线段b相互平行,且都与所述的茶杯开口3所在的平面平行。假设不平行的话,会让造型看起来不规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隔板4的顶部不超过茶杯开口3,避免喝茶时让过滤隔板4容易碰到鼻子,从实用角度和美观角度都是要低于茶杯开口3。当所述第一底部1在水平面放置时如图2所示,注满水直至茶杯开口3的一个端点,设此时水的体积为V1,当所述第二底部2在水平面放置时如图1所示,注满水直至茶杯开口3的另一个端点,设此时水的体积为V2,V1≥V2。如上述,考虑到茶水水位低于茶叶加茶水水位,设计了这个关系优化茶杯内部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在本实施例中,3/4V1=V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隔板4的顶部边缘的上侧设置有突出块,高度约为5毫米。在翻转杯子时,位置高处在外部的一些茶叶可能会落下,稍微增加突出块有益于阻挡最前面落入最低点那部分茶叶滑出。在本实施例中,在茶杯内空间的前部分5中,当所述第二底部2在水平面放置时,经过茶杯开口3的最低点所在的部分杯壁与第二底部2形成的二面角为120度钝角。结合上述,当把杯子完全倾倒至可以把水全部倒出的状态,也就是当经过茶杯开口3的最低点所在的部分杯壁至水平状态,隔板的斜度为向下5度,再结合突出块的设置、茶叶本身的摩擦和液体的张力,更使得喝茶时茶叶不容易滑出。以上所述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前提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做各种情况改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任何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上的非实质性变更包括在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式泡茶杯,它包括第一底部(1)、第二底部(2)、茶杯开口(3)以及与该茶杯内相连的过滤隔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部(1)、所述的第二底部(2)以及杯壁围成杯体;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的一端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a;所述的过滤隔板(4)开有过滤孔,该过滤隔板(4)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上面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b,该过滤隔板(4)的两侧与茶杯内壁相连,该过滤隔板(4)把茶杯内空间分成前部分(5)和后部分(6),液体可以在前部分(5)和后部分(6)之间流通,后部分(6)用于放茶叶,茶叶不能经过该过滤隔板(4);在茶杯内空间的前部分(5)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形成的二面角为钝角θ;在茶杯内空间的后部分(6)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过滤隔板(4)形成的二面角小于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式泡茶杯,它包括第一底部(1)、第二底部(2)、茶杯开口(3)以及与该茶杯内相连的过滤隔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底部(1)、所述的第二底部(2)以及杯壁围成杯体;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的一端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a;所述的过滤隔板(4)开有过滤孔,该过滤隔板(4)的底端与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上面相连,连接处设为线段b,该过滤隔板(4)的两侧与茶杯内壁相连,该过滤隔板(4)把茶杯内空间分成前部分(5)和后部分(6),液体可以在前部分(5)和后部分(6)之间流通,后部分(6)用于放茶叶,茶叶不能经过该过滤隔板(4);在茶杯内空间的前部分(5)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第二底部(2)形成的二面角为钝角θ;在茶杯内空间的后部分(6)中,所述的第一底部(1)与所述的过滤隔板(4)形成的二面角小于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隔板(4)的底部位于所述的第一底部(1)的中间偏所述的线段a的一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丘志煌
申请(专利权)人:丘志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