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79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包括杯体,杯体内部分为外腔和内腔,杯体靠近底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出水孔内部设有孔塞,杯体的顶部设有杯盖,杯体侧壁上设有杯柄,杯体底部设有底座,底座内部安装有水泵,水泵上连接有引水管和送水管,引水管与内腔内部相连通,送水管与外腔内部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水泵抽取内腔水量,水经引水管和送水管输送至外腔内,实现调整内腔内部的水量,防止饮水过量,并通过感应模块实时监测内腔水量变化,通过处理模块分析处理监测的水量信号,通过显示模块实时显示处理后的水量,便于观察记录内腔内部的水量变化,有助于控制患者的饮水量,提高实用性。

An intelligent drinking water cup for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杯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
技术介绍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在心衰患者日常饮水时,需要控制饮水量,防止过量饮水,导致意外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心衰患者日常饮水时,需要控制饮水量,防止过量饮水,导致意外发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部分为外腔和内腔,所述杯体靠近底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内部设有孔塞,所述杯体的顶部设有杯盖,所述杯体侧壁上设有杯柄,所述杯体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内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上连接有引水管和送水管,所述引水管与所述内腔内部相连通,所述送水管与所述外腔内部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杯体侧壁顶端设有外螺纹,所述杯盖内壁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契合,便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杯体。作为优选,所述孔塞端部呈圆台状,使所述孔塞与所述出水孔相适配,便于堵塞所述出水孔。作为优选,所述杯柄内部中空,为后续安装设备提供条件。作为优选,所述杯柄上安装有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的控制按钮,便于后续观察记录所述内腔内部的水量变化。作为优选,所述显示面板内部安装有水量处理系统,为后续控制所述内腔内部的水量提供便利。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设有充电口和若干散热孔,通过所述充电口便于后续充电,通过若干所述散热孔散发所述底座内部的热量,防止所述底座内部热量无法散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通过水泵抽取内腔水量,水经引水管和送水管输送至外腔内,实现调整内腔内部的水量,防止饮水过量,并通过感应模块实时监测内腔水量变化,通过处理模块分析处理监测的水量信号,通过显示模块实时显示处理后的水量,便于观察记录内腔内部的水量变化,有助于控制患者的饮水量,提高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杯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杯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杯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水量处理系统工作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单片机的引脚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水量处理系统工作原理图。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1、杯体;10、外螺纹;11、外腔;12、内腔;13、出水孔;2、孔塞;3、杯柄;30、显示面板;31、控制按钮;4、底座;40、充电口;41、散热孔;5、杯盖;50、内螺纹;6、水泵;60、引水管;61、送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如图1-图8所示,包括杯体1,杯体1内部分为外腔11和内腔12,杯体1靠近底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13,出水孔13内部设有孔塞2,杯体1的顶部设有杯盖5,杯体1侧壁上设有杯柄3,杯体1底部设有底座4,底座4内部安装有水泵6,水泵6上连接有引水管60和送水管61,引水管60与内腔12内部相连通,送水管61与外腔11内部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杯体1侧壁顶端设有外螺纹10,杯盖5内壁上设有内螺纹50,外螺纹10与内螺纹50相契合,在打开或关闭杯体1时,可转动杯盖5,通过外螺纹10与内螺纹50相契合产生作用力,使杯盖5可沿杯体1的外壁移动,将杯盖5固定在杯体1上或将杯盖5脱离杯体1。进一步的,孔塞2端部呈圆台状,使孔塞2与出水孔13相适配,便于堵塞出水孔13,杯柄3内部中空,为后续安装设备提供条件。在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控制引水管60和送水管61水量流通,引水管60和送水管61上均安装有电磁阀,通过电磁阀的关闭或开启,用于控制引水管60和送水管61内部水量流通。此外,杯柄3上安装有显示面板30和设置在显示面板30下方的控制按钮31,显示面板30内部安装有水量处理系统,水量处理系统包括感应模块、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感应模块的输出端与处理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感应模块采用GML670电子微型压力称重传感器,该传感器安装在内腔12底部,用于实时监测内腔12水量变化,处理模块采用STC89C51RC单片机为控制芯片,用于分析处理监测的水量信号,显示模块采用LCD1602型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处理后的水量,驱动模块采用L298N电桥驱动器,通过电桥驱动器控制水泵6和电磁阀的电源开启或关闭,按键模块用于控制整体电路的电源开启或关闭,电源模块用于对电路供电,确保电路正常运行。值得说明的是,底座4的外侧壁上设有充电口40和若干散热孔41,通过充电口40便于后续充电,通过若干散热孔41散发底座4内部的热量,防止底座4内部热量无法散发。本专利技术中涉及到水泵6、电磁阀、电路、管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专利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便于控制内腔12内部的水量,在需要调整内腔12内部的水量时,首先,开启水泵6,通过水泵6抽取内腔12水量,水经引水管60和送水管61输送至外腔11内,实现调整内腔12内部的水量。通过感应模块实时监测内腔12水量变化,通过处理模块分析处理监测的水量信号,通过显示模块实时显示处理后的水量,便于观察记录内腔12内部的水量变化。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内部分为外腔(11)和内腔(12),所述杯体(1)靠近底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13),所述出水孔(13)内部设有孔塞(2),所述杯体(1)的顶部设有杯盖(5),所述杯体(1)侧壁上设有杯柄(3),所述杯体(1)底部设有底座(4),所述底座(4)内部安装有水泵(6),所述水泵(6)上连接有引水管(60)和送水管(61),所述引水管(60)与所述内腔(12)内部相连通,所述送水管(61)与所述外腔(11)内部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包括杯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内部分为外腔(11)和内腔(12),所述杯体(1)靠近底端的位置开设有出水孔(13),所述出水孔(13)内部设有孔塞(2),所述杯体(1)的顶部设有杯盖(5),所述杯体(1)侧壁上设有杯柄(3),所述杯体(1)底部设有底座(4),所述底座(4)内部安装有水泵(6),所述水泵(6)上连接有引水管(60)和送水管(61),所述引水管(60)与所述内腔(12)内部相连通,所述送水管(61)与所述外腔(11)内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心衰患者饮用水的智能水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1)侧壁顶端设有外螺纹(10),所述杯盖(5)内壁上设有内螺纹(50),所述外螺纹(10)与所述内螺纹(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咏华周花仙胡佩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