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6444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顺畅地进行向体内的插入作业的缝合装置。缝合装置(1)在鞘部(3)的远端具有缝合部,在近端具有操作部(4),该鞘部具有可滑动地穿插金属线(31)的管(32)。缝合部具有:第1臂,其与金属线(31)的远端连接,并支承缝合线;以及第2臂,其与管(32)的远端连接,并具有保持结扎工具的针状构件。操作部(4)具有:滑动部(41),其连接在金属线(31)的近端;基座部(42),其连接在管(32)的近端,并以相对于滑动部(41)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以及滑动限制单元(41d、42d、43),其在以成为针状构件的顶端部与被第1臂支承的缝合线的卡合构件不卡合而是靠近的接近并停止的状态的方式配置了滑动部(41)和基座部(42)的状态下,以能被解除的方式限制它们的滑动。

Stitch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缝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经自然孔道内窥镜手术中对在消化道等的管腔壁形成的切开部等进行缝合的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经自然孔道内窥镜手术(NOTES:NaturalOrificeTranslumenalEndoscopicSurgery)作为在体表表面不形成创口的微创手术近年来受到关注。与切开体表并到达体腔内的患部的以往的外科手术不同,使用内窥镜,使治疗器具从口、肛门、尿道口、阴道口等自然孔道经过消化道、尿道、产道等而到达患部。已经报道了这种经自然孔道内窥镜手术从腹腔内观察、肝活检等诊断性手术技术应用到阑尾切除、胆囊摘除、输卵管结扎、卵巢摘除、胃肠吻合等多种手术技术的可能性。作为在经自然孔道内窥镜手术中对在消化道等管腔壁形成的切开部(包含穿孔部、缺损部等)进行缝合的缝合装置,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缝合装置包括:前侧臂,其具有以搭设缝合线的方式安装的两股状的线支承部;后侧臂,其具有穿刺用的针;以及机构,其使前侧臂和后侧臂相对地进行转动及移动。作为用于这样的缝合装置的缝合线,使用了在线的两端部装配有卡合构件的缝合线。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缝合装置,其具有:/n鞘部,其包括分别具有远端和近端的第1长条构件和第2长条构件,所述第2长条构件以相对于该第1长条构件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n缝合部,其设置在该鞘部的远端;以及/n操作部,其设置于该鞘部的近端,/n其中,所述缝合部具有:/n第1臂,其与所述第1长条构件的远端连接并具有形成有卡合构件收容部的线支承部,所述卡合构件收容部将设置于缝合线的端部的卡合构件可拆卸地收容;以及/n第2臂,其具有针状构件,所述第2臂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臂进行滑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臂连接在所述第2长条构件的远端,/n所述操作部具有:/n第1操作部,其连接在所述第1长条构件的近端;/n第2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3 JP 2017-1232831.一种缝合装置,其具有:
鞘部,其包括分别具有远端和近端的第1长条构件和第2长条构件,所述第2长条构件以相对于该第1长条构件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
缝合部,其设置在该鞘部的远端;以及
操作部,其设置于该鞘部的近端,
其中,所述缝合部具有:
第1臂,其与所述第1长条构件的远端连接并具有形成有卡合构件收容部的线支承部,所述卡合构件收容部将设置于缝合线的端部的卡合构件可拆卸地收容;以及
第2臂,其具有针状构件,所述第2臂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臂进行滑动的方式设置,所述第2臂连接在所述第2长条构件的远端,
所述操作部具有:
第1操作部,其连接在所述第1长条构件的近端;
第2操作部,其连接在所述第2长条构件的近端,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操作部进行滑动的方式设置;以及
滑动限制单元,其在以成为接近并停止状态方式配置了所述第1操作部和所述第2操作部的状态下,对该第1操作部和该第2操作部的滑动以能被解除的方式进行限制,所述接近并停止状态是所述针状构件的顶端部与收容在所述卡合构件收容部的所述卡合构件不卡合并接近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合装置,其中,
所述滑动限制单元具有:
第1突起部,其设置在所述第1操作部;
第2突起部,其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谷龙朗川崎洋次郎水谷恭一郎森宏仁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国立大学法人香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