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6354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包括:首先,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确定避雷器串联间隙高压侧和低压侧电极结构;其次,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确定避雷器直流湿耐受电压,并提出不同海拔条件下最小串联间隙距离;最后,根据直流输电线路典型杆塔型式,确定杆塔塔头空气间隙及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并根据所述直流输电系统最高运行电压,确定避雷器直流1mA参考电压,提出避雷器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最大串联间隙距离,最终完成串联间隙选择。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实现了直流输电系统用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精准选取,避免了初选时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了避雷器设计、制造和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避雷器
,特指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直流输电技术因其输送容量大、线损小、传输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为有效保障直流输电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我国学者率先开发出直流输电系统用线路避雷器,以保护输电线路免遭因雷电过电压引起的绝缘闪络。避雷器与被保护的线路绝缘子串或杆塔塔头空气间隙并联,通常避雷器串联间隙承受80-90%的直流系统电压,避雷器本体则承受较少的电压,因此串联间隙的选择对避雷器长期可靠工作至关重要。目前,我国不同电压等级直流输电系统用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结构设计及距离选择尚无相关的技术规范,仅通过多次试验来反复修改串联间隙设计,以满足试验要求,造成了人、财、物的巨大浪费,降低了避雷器设计、制造和试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以解决初选时的盲目随机性,实现了直流输电系统用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精准选取,大大提高了避雷器设计、制造和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电极结构;/n根据线路避雷器直流湿耐受电压水平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最小距离;/n根据线路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水平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最大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电极结构;
根据线路避雷器直流湿耐受电压水平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最小距离;
根据线路避雷器雷电冲击放电电压水平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最大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电极结构的步骤中,包括步骤:
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高压侧电极;
根据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高压侧电极结构,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低压侧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高压侧电极采用圆环形的管状电极结构,外径为1-1.5m,管径为0.1-0.2m,管壁厚度为0.003-0.008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低压侧电极采用跑道形的管状电极结构,总长度为1-1.5m,端部圆弧直径为0.4-0.6m,管径为0.05-0.12m,管壁厚度为0.003-0.008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线路避雷器直流湿耐受电压水平确定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最小距离的步骤中,包括步骤:
根据直流输电系统电压等级确定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根据所述直流输电系统最高运行电压确定线路避雷器直流湿耐受电压;
根据所述线路避雷器直流湿耐受电压,提出线路避雷器在不同海拔条件下最小串联间隙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输电系统选择线路避雷器串联间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山强曹伟万帅王剑彭波陈家宏谭进刘新杜雪松王智凯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