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79021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2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串联变压器包括高压侧绕组、低压侧绕组和平衡绕组,高压侧绕组串接在正常输电线路中,低压侧绕组连接换流阀,所述高压侧绕组包括高压侧出线和高压侧进线,所述低压侧绕组包括低压侧中性点出线和低压侧出线,串联变压器高压侧绕组两端的高压侧出线和高压侧进线上跨接有避雷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跨接避雷器有效限制高压侧绕组两端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还能降低传递到阀侧绕组和平衡绕组的传递过电压,大大降低串联变压器制造难度,同时跨接避雷器结构合理,接线灵活,有效利用立体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力系统柔性输电
,特别涉及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统一潮流控制器(UnifiedPowerFlowController,UPFC)是第三代FACTS装置的典型代表,综合了数种FACTS装置的控制手段,被认为是最有创造性的FACTS装置,它的工程应用被视作FACTS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UPFC能够快速灵活地控制调节电力系统的有功、无功、电压、阻抗和功角,可以对交流输电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和动态补偿。串联变压器作为UPFC应用工程中的核心设备,其运行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一直是重点研究课题,以500kV电压等级UPFC应用工程为例,串联变压器系统侧同一绕组的两个端子可能遭受一端为500kV线路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另外一端为正常运行电压的峰值,当这两个电压极性相反时,串联变压器系统侧绕组将承受非常高的冲击电压。在这种情况下,串联变压器系统侧绕组使用常规500kV变压器绕组,绕组绝缘水平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同时系统侧绕组的冲击电压可通过串联变压器传递到阀侧绕组和平衡绕组,这样阀侧绕组和平衡绕组同样需要很高的绝缘水平。假如不采取限制系统侧绕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措施,串联变压器不仅制造成本高,并且设计和制造难度非常大。与此同时,目前土地资源较为紧张,在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立体空间,节省占地,同时还需要增加设备布置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提供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方式,利用跨接避雷器有效限制高压侧绕组两端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还能降低传递到阀侧绕组和平衡绕组的传递过电压,大大降低串联变压器制造难度,同时跨接避雷器结构合理,接线灵活,有效利用立体空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串联变压器包括高压侧绕组、低压侧绕组和平衡绕组,高压侧绕组串接在正常输电线路中,低压侧绕组连接换流阀,所述高压侧绕组包括高压侧出线和高压侧进线,所述低压侧绕组包括低压侧中性点出线和低压侧出线,串联变压器高压侧绕组两端的高压侧出线和高压侧进线上跨接有避雷器。进一步,所述串联变压器采用三相分体结构或三相共体结构。进一步,还包括在所述高压侧出线和高压侧进线的垂直方向上方设置构架。进一步,所述构架采用人字柱型式。所述构架将避雷器吊装在串联变压器的高压侧出线和高压侧进线的套管上方。进一步,所述避雷器为卧式布置,避雷器轴线方向平行于高压侧出线和高压侧进线线方向,构架通过悬垂绝缘子吊装避雷器。进一步,还包括吊架,所述避雷器布置于吊架中,所述吊架与悬垂绝缘子下挂点连接。进一步,所述吊架采用框架式结构,吊架由具有绝缘性能的复合材料制成。进一步,所述避雷器采用氧化锌避雷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跨接避雷器有效限制高压侧绕组两端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还能降低传递到阀侧绕组和平衡绕组的传递过电压,大大降低串联变压器制造难度,同时跨接避雷器结构合理,接线灵活,有效利用立体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接线图;图2为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俯视图;图3为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断面图;其中:1-串联变压器,2-高压侧绕组,3-低压侧绕组,4-平衡绕组,5-高压侧进线,6-高压侧出线,7-避雷器,8-低压侧中性点出线,9-低压侧出线,11-构架,12-悬垂绝缘子,13-吊架。具体实施方式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串联变压器1包括高压侧绕组2、低压侧绕组3和平衡绕组4,高压侧绕组2串接在正常输电线路中,低压侧绕组3连接换流阀,所述高压侧绕组2包括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所述低压侧绕组3包括低压侧中性点出线8和低压侧出线9,串联变压器1高压侧绕组2两端的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上跨接有避雷器7。前述串联变压器1采用三相分体结构或三相共体结构。前述的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还包括在所述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的垂直方向上方设置构架11。前述构架11采用人字柱型式。所述构架将避雷器7吊装在串联变压器1的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的套管上方。前述避雷器7为卧式布置,避雷器7轴线方向平行于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线方向,构架11通过悬垂绝缘子12吊装避雷器7。前述的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还包括吊架13,所述避雷器7布置于吊架13中,所述吊架13与悬垂绝缘子12下挂点连接。前述吊架13采用框架式结构,吊架13由具有绝缘性能的复合材料制成。前述避雷器7采用氧化锌避雷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为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接线图;串联变压器1包括高压侧绕组2、低压侧绕组3和平衡绕组3,高压侧绕组2串接在正常输电线路中,低压侧绕组3连接换流阀,通过UPFC技术对线路运行参数进行调节,所述高压侧绕组2包括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所述低压侧绕组3包括低压侧中性点出线8和低压侧出线9,本技术对现有技术的优化在于:串联变压器1高压侧绕组2两端的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上跨接有避雷器7。通过在高压侧绕组两端跨接避雷器解决了在正常运行时,串联变压器系统侧绕组的两个端子可能遭受一端为线路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另外一端为线路正常运行电压的峰值,并且当这两个电压极性相反时,串联变压器系统侧绕组将承受非常高的冲击电压;采取本技术不仅可以限制系统侧绕组两端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还能降低传递到阀侧绕组和平衡绕组的传递过电压,是降低串联变压器制造难度和成本非常有效的措施。如图2所示,为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俯视图;串联变压器1可以采用三相分体结构或者三相共体结构,所述高压侧出线6、高压侧进线5和低压侧出线9具有三路出线;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的垂直方向上方设置构架11。如图3所示,为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断面图;在本实施例中,构架11采用人字柱型式,构架11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电压等级校验安全净距、设备吊装尺寸等因素并进行一定的冗余设计后确定,例如:500kV电压等级采用26m的构架,220kV电压等级采用21m左右的构架。本实施例中跨接的避雷器采用卧式布置,并且利用构架11吊装于串联变压器1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的套管上方,卧式摆放的避雷器7平行于高压侧进线5和高压侧出线6的方向;同时,避雷器7采用悬垂绝缘子12吊装于构架上,用于保持平衡和维持稳定,避雷器7布置于吊架13中,吊架13与悬垂绝缘子12的下挂点连接,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并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吊架13可采用框架式结构,制作材料选用绝缘性和力学性能较好的复合材料,加强了串联变压器的抗雷击能力,避免受到周围高压线路高电压和强电磁环境的影响,并且加强了该装置的稳定性能。本技术所述的串联变压器1高压侧进线5和高压侧出线6的引接点双层布置,上层引接点通过构架11上的悬垂绝缘子12悬挂,下层引接点直接为串联变压器1高压侧进线5和高压侧出线6的套管引线端子,上下层引接点通过导线连接。上层引接点高度与跨接的避雷器7高度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串联变压器(1)包括高压侧绕组(2)、低压侧绕组(3)和平衡绕组(4),高压侧绕组(2)串接在正常输电线路中,低压侧绕组(3)连接换流阀,所述高压侧绕组(2)包括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所述低压侧绕组(3)包括低压侧中性点出线(8)和低压侧出线(9),其特征在于:串联变压器(1)高压侧绕组(2)两端的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上跨接有避雷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串联变压器(1)包括高压侧绕组(2)、低压侧绕组(3)和平衡绕组(4),高压侧绕组(2)串接在正常输电线路中,低压侧绕组(3)连接换流阀,所述高压侧绕组(2)包括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所述低压侧绕组(3)包括低压侧中性点出线(8)和低压侧出线(9),其特征在于:串联变压器(1)高压侧绕组(2)两端的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上跨接有避雷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变压器(1)采用三相分体结构或三相共体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高压侧出线(6)和高压侧进线(5)的垂直方向上方设置构架(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串联变压器高压侧跨接避雷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构架(11)采用人字柱型式。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亚龙熊静王椿丰周冰陈斌王彬彬李享车倩王雨节丁子轩马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