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8382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包括碳纤维和阻燃树脂基体;阻燃树脂基体包括一定质量组分的环氧树脂、阻燃剂、固化剂;且阻燃剂至少为2种。其通过最优的阻燃剂组合,分别于燃烧的不同阶段实现阻燃效果,使得阻燃树脂既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中HL1或HL2级别,又适用低成本OoA工艺,降低对最终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使得其经预浸料固化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界面改性剂改善阻燃剂和树脂之间的界面极性,让树脂在完全浸润粉体后更加充分的接触和浸润纤维,实现纤维和树脂间的应力传递,充分发挥碳纤维复合材料优异力学性能的特点。

A prepreg for OOA process meeting en45545 flame retardant stand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浸料,具体涉及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属于阻燃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轨道交通机车车辆防火标准主要有欧盟EN45545:2013系列标准《铁路应用-铁路车辆防火》、英国的BS6853:1999《载客列车设计与构造防火通用规范》、德国DIN5510:2009系列标准《轨道车辆防火措施》、国际铁路联盟的UIC564-2《铁路客车或国际铁路联运用同类车辆的防火和消防规则》、美国的NFPA130《固定轨道交通和旅客铁路系统》、法国NFF16-101/102《铁路车辆防火性能》以及TB/T3237-2010《动车组用内装材料阻燃技术条件》,这其中又以EN45545:2013系列标准最能模拟真实的火灾环境,故被大部分的国家所采纳。随着新材料不断地创新,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拥有高模、高强、低重等特点,在新材料中崭露头角,逐步开始取得传统的钢铁及铝合金材料,但作为基体材料的树脂基材料并没有传统钢铁及铝合金的耐燃性,因此,提高树脂基材料的阻燃性能成为了重中之重。目前,市场上已有满足德国DIN5510:2009及TB/T3237-2010的环氧阻燃预浸料体系,但满足EN45545:2013的环氧阻燃碳纤维预浸料体系目前几乎没有。市场上多出现的是满足EN45545标准的内饰用玻纤预浸料,这些材料基本上都是非受力件,传统的玻璃钢就可以满足力学性能要求,因而可以在酚醛树脂或者环氧树脂中加入过量的阻燃剂,诸如ATH等,这样固化后板材的整体阻燃性能将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又可以兼顾内饰材料对力学性能的要求。对于碳纤维阻燃预浸料而言,需要同时发挥碳纤维的可承力的作用,因此在开发和使用中需要同时兼顾更高的力学性能和满足要求的阻燃性能。常用于碳纤维阻燃预浸料中的环氧树脂最常见的阻燃形式依然是添加型阻燃。添加型主要是在环氧树脂中引入各种具有阻燃性能的添加剂,使材料具有阻燃性能。添加型阻燃剂价廉易行,但想要达到所需阻燃要求往往添加的比例非常大,这就会影响后期固化后层压板的力学性能。目前市场上兴起了不含卤素的反应型阻燃剂,其中以DOPO为其典型代表,它们多是通过接枝到不同的环氧树脂上后形成的新型反应型阻燃树脂。由于是在环氧树脂的极性基团上接枝,整体的阻燃剂含量一般都比较低,一般在引入此类阻燃树脂时所需要的份量多达60份以上,再加之本身阻燃剂接枝环氧树脂成本高,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阻燃粉料的添加,但由于本身阻燃基团引入环氧树脂支链,增加了反应位阻,改变了树脂的整体极性,使得最终树脂的反应活性和对纤维的浸润性产生了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大量引入添加型阻燃剂后,仍可以满足预浸料树脂含浸工艺,同时通过OoA工艺固化后层压板阻燃性能也达到欧标EN45545中的HL1或HL2级别的预浸料。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包括碳纤维和阻燃树脂基体,所述阻燃树脂基体,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环氧树脂60-80份、阻燃剂15-30份、固化剂9-12份;预浸料中阻燃树脂基体的质量占比为40%-45%;所述阻燃剂至少为适用于以下两个燃烧阶段的组合,包括:初始阶段: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在整个燃烧过程的初始阶段(150℃到350℃温度区间内),通过阻燃剂的分解吸热,减缓树脂燃烧速度、减小燃烧过程中热能释放。中期阶段:三聚氰胺尿酸盐、有机膦酸盐、聚磷酸蜜胺和聚磷酸铵中的至少一种,在整个燃烧过程的中期阶段(350℃到550℃温度区间内),靠热量催化与环氧树脂反应成炭,降低树脂的主链分解为小分子链的几率,减少燃烧过程中气相碳源的生成。后期阶段:三嗪多元醇、季戊四醇、有机蒙脱土、硼酸盐和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在整个燃烧过程的后期阶段(550℃到900℃温度区间内),通过羟基的脱水辅助成炭作用及副族元素捕捉反应活性基团小分子的作用,降低烟尘的形成,促进焦炭层的成型及稳固,同时起到隔热绝氧的作用,从而降低树脂燃烧,提高阻燃性能。上述阻燃树脂基体还包括1-3份界面改性剂,包括BYK-W-969、BYK-W-980、BYK-W-996、BYK-088及BYK-9912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及大分子苯氧树脂。上述固化剂为双氰胺、4,4’-二氨基二苯砜、有机脲类、硫脲类、咪唑类化合物和路易斯酸类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的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的制备方法,按质量份混料制得的阻燃树脂基体,与碳纤维经热熔法涂膜、含浸后,制得预浸料。进一步的,上述混料为:按质量份,将一定量的环氧树脂加入到混合釜中,升温搅匀;加入阻燃剂,搅匀;再加入界面改性剂,搅匀;降温后加入固化剂,搅匀后出料,制得阻燃树脂基体。进一步的,上述涂膜,控制涂膜的温度为70-75℃,计量辊间隙为0.1-0.2mm,支持辊压力为100-160kg,涂胶速度为7-12m/min。进一步的,上述含浸,控制开纤维辊温度为75-85℃,加热板温度为90-110℃,含浸辊温度为60-80℃,冷风箱温度为7-12℃,含浸速度为3-5m/min。进一步的,上述预浸料中的碳纤维为同一方向并行排列或以相互垂直方向2/2方式排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针对现用技术中由于添加过量低效率的阻燃剂,使得阻燃树脂改性后难浸润,需依靠高成本的热压罐工艺,其很难适用低成本的OoA工艺等问题;通过选用最优的阻燃剂,发挥不同阻燃剂在燃烧初始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等的作用,以最高效的用量实现阻燃效果,使得阻燃树脂可以很好地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中HL1或HL2阻燃级别,又可适用于低成本OoA生产工艺,同时降低对最终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经预浸料固化后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本专利技术还引用了界面改性剂,改善阻燃剂和树脂之间的界面极性,使得两者有效浸润,让树脂在完全浸润阻燃剂粉体后更加充分的接触和浸润纤维,实现纤维和树脂间的应力传递,充分发挥碳纤维复合材料优异力学性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不同组合的阻燃剂与界面改性剂,改善了现有的预浸料,使其能够基于并适用于低成本的混料、涂膜、含浸、OoA工艺,并制得高性能的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制备效率,降低了原料、工艺及设备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涂膜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含浸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预浸料A固化后层压板的C扫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预浸料B固化后层压板的C扫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预浸料C固化后层压板的C扫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预浸料D固化后层压板的C扫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和阻燃树脂基体,/n所述阻燃树脂基体,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环氧树脂60-80份、阻燃剂15-30份、固化剂9-12份;/n预浸料中阻燃树脂基体的质量占比为40%-45%;/n所述阻燃剂至少为适用于以下两个燃烧阶段的组合,包括:/n初始阶段: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n中期阶段:三聚氰胺尿酸盐、有机膦酸盐、聚磷酸蜜胺和聚磷酸铵中的至少一种,/n后期阶段:三嗪多元醇、季戊四醇、有机蒙脱土、硼酸盐和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碳纤维和阻燃树脂基体,
所述阻燃树脂基体,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环氧树脂60-80份、阻燃剂15-30份、固化剂9-12份;
预浸料中阻燃树脂基体的质量占比为40%-45%;
所述阻燃剂至少为适用于以下两个燃烧阶段的组合,包括:
初始阶段: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
中期阶段:三聚氰胺尿酸盐、有机膦酸盐、聚磷酸蜜胺和聚磷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后期阶段:三嗪多元醇、季戊四醇、有机蒙脱土、硼酸盐和硅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树脂基体还包括1-3质量份的界面改性剂,界面改性剂包括BYK-W-969、BYK-W-980、BYK-W-996、BYK-088及BYK-9912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及大分子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满足EN45545阻燃标准的OoA工艺用预浸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双氰胺、4,4’-二氨基二苯砜、有机脲类、硫脲类、咪唑类化合物和路易斯酸类中的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涛钱京尹国强单瑞俊毛慧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