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761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属于运输装置领域,包括输送带、两个传送辊、底座以及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水雾发生器、负压风机、水箱以及毛刷。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以及所述水雾发生器均固定于所述水箱的侧壁,所述水雾发生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水雾发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玩输送带吹风,风挡将两个风机吹来的风导至散热口,再通过散热口吹至输送带的表面,输送带表面的风叶将风再吹到输送带的表面,将输送带上携带的热量吹走。与此同时水雾发生器产生水雾,加湿吹往输送带的冷风,加强冷却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
技术介绍
输送带装置是应用于输送物料的装置,其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化工生产、农业加工生产中,将物料从一个位置带到另一个位置,提高生产的效率。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利用输送带来传送一些温度较高的物料。但是由于一般的输送带散热效果不好,很容易导致输送带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输送带的质量,严重时还会影响驱动输送带的装置。因此当输送带温度过高时,需要停机散热,待输送带的温度降低再重新进行物料输送。但是这样一来会严重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其能够快速地进行散热,并且能够持续不断地实现对输送带实现散热降温,使得输送带可以在运料过程中始终保持较低的温度,持续不断地运送物料,保证物料运送的效率不被影响。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包括输送带、两个传送辊、底座以及散热装置,所述输送带套设于两个所述传送辊上,所述传送辊通过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风机、第二风机、水雾发生器、负压风机、水箱以及毛刷。所述水箱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以及所述水雾发生器均固定于所述水箱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风机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输送带下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风机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输送带上侧的内表面,所述毛刷嵌于所述水箱底部,且所述毛刷通过毛细管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毛刷与所述输送带下侧的内表面接触。沿着所述输送带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热交换结构,每个所述热交换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输送带上的散热口,设置在所述输送带内表面上的、靠近所述散热口的风挡,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外表面上的、靠近所述散热口的、与所述风挡相对设置的风叶。其中所述风挡和所述风叶均朝所述散热口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风叶完全覆盖在所述散热口上。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海绵块,所述海绵块与所述输送带的外表面接触。所述负压风机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方。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入端连接有冷风管,所述冷风管贯穿所述水箱。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有多个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锁轮器。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带内嵌有金属导热片。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的内底壁固定有制冷片。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上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搅拌轴以及搅拌桨。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水箱的侧壁上,所述搅拌轴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箱的内壁延伸至所述水箱的内部,所述搅拌桨固定于所述搅拌轴上。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高效散热输送带还包括水管。所述传送辊转动轴的轴心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水管两端分别与所述水箱左右两侧连通,且所述水管还穿过两个所述传送辊的通孔,所述水管上设置有水泵。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负压风机的输入端连接有集尘罩,所述负压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储尘罐,所述导管与所述储尘罐连通。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的内壁设置有温度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通过设置的第一风机以及第二风机往风挡吹风,风挡将两个风机吹来的风导至散热口,再通过散热口吹至输送带的表面,输送带表面的风叶将风再吹到输送带的表面,将输送带上携带的热量吹走。与此同时水雾发生器产生水雾,加湿吹往输送带的冷风,加强冷却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效散热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效散热输送带的水管设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送带,2、传送辊,31、第一风机,32、第二风机,33、水雾发生器,34、负压风机,35、水箱,36、毛刷,37、冷风管,38、制冷片,39、温度计,41、散热口,42、风挡、43、风叶、44、金属导热片,51、滑轮,52、锁轮器,61、电机,62、搅拌轴,63、搅拌桨,64、水泵,65、水管,71、集尘罩,72、导管,73、储尘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包括输送带1、两个传送辊2、底座11以及散热装置,输送带1套设于两个传送辊2上,传送辊2通过第一支架固定于底座11上,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水雾发生器33、负压风机34、水箱35以及毛刷36。水箱35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底座11上,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以及水雾发生器33均固定于水箱35的侧壁上,其中第一风机31的吹风口朝向输送带1下侧的内表面,第二风机32的吹风口朝向输送带上侧的内表面,毛刷36嵌于水箱35底部,且毛刷36通过毛细管与水箱35连通,毛刷36与输送带1下侧的内表面接触。沿着输送带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热交换机构,每个热交换机构包括:开设在输送带1上的散热口41,设置在输送带1内表面上的、靠近散热口41的风挡42,和设置在输送带1外表面上的、靠近散热口的、与与风挡42相对设置的风叶。其中风挡42和风叶43均朝散热口41方向倾斜设置,且风叶43完全覆盖在散热口上。由于风叶43完全覆盖在散热口41上,从而避免物料经由散热口掉落。水雾发生器33的输入端与水箱35连通,水雾发生器33的输出端与第一风机31连接。底座11上固定有海绵块12,海绵块12与输送带1的外表面接触。负压风机34设置于输送带1的上方。当输送带1在输送物料时,两个传送辊2转动,带动着整个输送带1与物料一起转动,从而实现物料的传送。如果要输送温度较高的物料时,在输送带1持续不断的运送的过程中,物料的热量会传到输送带1上,导致输送带1的温度升高。如果不尽快将其温度降低,输送带1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行很容易就会发生损坏。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在该输送带1对温度较高的物料输运时,能够不断地对输送带1进行散热降温,从而避免了输送带1长时间工作在高温条件下。当输送带1卸下物料往下运转返回初始位置的过程中,输送带1会经过毛刷36。毛刷36与水箱35相连接,水箱35中会装满用于冷却输送带1的冷水。冷水通过毛细管流到毛刷36上,将毛刷36湿润,毛细管的管径较小,因此流到毛刷36上的水较少,并不会出现漏水的情况,同时还可以在毛细管上设置阀门,在输送带1停止使用时关闭阀门。输送带1在经过毛刷36时,湿润的毛刷36将水刷到输送带1的内表面上,达到降温的效果。同时水雾发生器33从水箱35中抽水,将水转化成水雾,水雾随后被第一风机31吸走吹出。第一风机31吹出的带有水雾的空气在风挡42的作用下,往散热口41吹出,这些湿润的水雾从散热口41吹出到输送带1的外侧。在散热口41外侧的风叶43的导向作用下,湿润的水雾会落到输送带1的外表面。由于输送带1的外表面本身温度较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两个传送辊(2)、底座(11)以及散热装置,所述输送带(1)套设于两个所述传送辊(2)上,所述传送辊(2)通过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水雾发生器(33)、负压风机(34)、水箱(35)以及毛刷(36);/n所述水箱(35)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11)上;/n所述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以及所述水雾发生器(33)均固定于所述水箱(35)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风机(31)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输送带(1)下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风机(32)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输送带(1)上侧的内表面;/n所述毛刷(36)嵌于所述水箱(35)底部,且所述毛刷(36)通过毛细管与所述水箱(35)连通,所述毛刷(36)与所述输送带(1)下侧的内表面接触;/n沿着所述输送带(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热交换机构,每个所述热交换机构包括:/n开设在所述输送带(1)上的散热口(41),/n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内表面上的、靠近所述散热口(41)的风挡(42),/n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外表面上的、靠近所述散热口(41)的、与所述风挡(42)相对设置的风叶(43);/n其中,所述风挡(42)和所述风叶(43)均朝所述散热口(41)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风叶(43)完全覆盖在所述散热口(41)上;/n所述水雾发生器(33)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35)连通,所述水雾发生器(3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机(31)连接;/n所述底座(11)上固定有海绵块(12),所述海绵块(12)与所述输送带(1)的外表面接触;/n所述负压风机(34)设置于所述输送带(1)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1)、两个传送辊(2)、底座(11)以及散热装置,所述输送带(1)套设于两个所述传送辊(2)上,所述传送辊(2)通过第一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水雾发生器(33)、负压风机(34)、水箱(35)以及毛刷(36);
所述水箱(35)通过第二支架固定于所述底座(11)上;
所述第一风机(31)、第二风机(32)以及所述水雾发生器(33)均固定于所述水箱(35)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风机(31)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输送带(1)下侧的内表面,所述第二风机(32)的吹风口朝向所述输送带(1)上侧的内表面;
所述毛刷(36)嵌于所述水箱(35)底部,且所述毛刷(36)通过毛细管与所述水箱(35)连通,所述毛刷(36)与所述输送带(1)下侧的内表面接触;
沿着所述输送带(1)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热交换机构,每个所述热交换机构包括:
开设在所述输送带(1)上的散热口(41),
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内表面上的、靠近所述散热口(41)的风挡(42),
和,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外表面上的、靠近所述散热口(41)的、与所述风挡(42)相对设置的风叶(43);
其中,所述风挡(42)和所述风叶(43)均朝所述散热口(41)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风叶(43)完全覆盖在所述散热口(41)上;
所述水雾发生器(33)的输入端与所述水箱(35)连通,所述水雾发生器(3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风机(31)连接;
所述底座(11)上固定有海绵块(12),所述海绵块(12)与所述输送带(1)的外表面接触;
所述负压风机(34)设置于所述输送带(1)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输送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风机(32)的输入端连接有冷风管(37),所述冷风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东杨茹帆连业学由洪林刘华刚
申请(专利权)人:荣成市华诚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