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73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1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带结构和车辆,所述安全带结构包括具有卷收器和织带的安全带本体,且所述织带具有可相对于所述卷收器拉动的解锁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卷收器锁止的锁止状态,所述安全带动结构还包括缓冲组件,且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所述卷收器固连、并转动设于所述车辆车身上的转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车身之间的弹性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的所述织带因外力而带动所述卷收器及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弹性件可对转动的所述转动件施加弹性拉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带结构能为乘客提供缓冲,而可更好的保护乘员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带结构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带
,特别涉及一种安全带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有如上所述安全带结构的车辆。
技术介绍
为了将车辆的驾乘员等固定在座位上,安全带装置具备由对紧急加速、碰撞或者减速做出反应的传感器所驱动的,物理性地锁紧织带释放的紧急锁定机构,从而能够安全有效地固定、保护驾乘员。但现有安全带结构在车辆发生紧急状况时采用了将驾乘员完全固定在座位上的方式,安全带本身可能对驾乘员造成严重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安全带结构,以能够在安全带锁定后具有一定的缓冲,从而保护驾乘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安全带结构,装设于车辆上,所述安全带结构包括具有卷收器和织带的安全带本体,且所述织带具有可相对于所述卷收器拉动的解锁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卷收器锁止的锁止状态,所述安全带动结构还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与所述卷收器固连、并转动设于所述车辆车身上的转动件,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件和所述车身之间的弹性件;处于所述锁止状态的所述织带因外力而带动所述卷收器及所述转动件转动时,所述弹性件可对转动的所述转动件施加弹性拉力。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为串接设置的多级,且各级所述缓冲组件的转动件之间经由连接单元连接,由靠近所述卷收器的所述缓冲组件至远离所述卷收器的所述缓冲组件,各级所述缓冲组件的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依次在提供预设的弹性拉力后失效,并由相邻的所述弹性件继续提供所述弹性拉力。进一步的,各级所述缓冲组件的所述转动件呈筒状、并可转动的套装于固设在所述车身上的转轴上;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构造在所述转动件一端的挡块,以及构造在相邻所述转动件端部的、可供所述挡块滑动的滑槽;所述挡块转动至与所述滑槽的侧壁抵接时,所述转动件可带动相邻所述转动件转动,各所述缓冲组件的所述弹性件在所述转动件开始转动时提供所述弹性拉力。进一步的,各级所述缓冲组件的所述转动件固定连接,且由靠近所述卷收器的所述缓冲组件至远离所述卷收器的所述缓冲组件,各级所述缓冲组件的所述弹性件具有依次增加的冗余量,各所述弹性件可在所述转动件缠绕所述冗余量后对所述转动件施加所述弹性拉力。进一步的,于所述车身上转动设有与各级所述缓冲组件一一对应的卷轴,各所述缓冲组件的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缠绕于所述卷轴上,且由靠近所述卷收器的所述缓冲组件至远离所述卷收器的所述缓冲组件,各所述缓冲组件的所述弹性件于所述卷轴上的缠绕量依次增加,所述缠绕量构成所述冗余量。进一步的,各所述弹性件采用弹性带。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卷收器的两侧。进一步的,所述安全带结构还包括回转限制组件,所述回转限制组件被配置为可构成对所述转动件向所述弹性件的拉动方向转动的限制。进一步的,所述回转限制组件包括构造于所述转动件上的棘齿,以及设置于所述车身上的、与所述棘齿配合设置的棘爪。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安全带结构,通过在卷收器上设置转动件,并在转动件和车辆车身之间设置弹性件,使得在织带相对于卷收器锁止后,卷收器和转动件仍可在弹性件的拉动下发生转动,为驾乘员提供缓冲,以可更好的保护驾乘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于所述车辆上应用有如上所述的安全带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车辆与上述的安全带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安全带结构的示意简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弹性件于转动件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的各级转动件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所述的各级缓冲组件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全带本体,11-卷收器,111-壳体,1112-卷收轴,12-织带,2-缓冲组件,21-转动件,2101-贯通槽,2102-通孔,211-挡块,22-弹性件,23-滑槽,24-棘齿,25-棘爪,3-转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安全带结构,其装设于车辆上,参考图1所示,该安全带结构包括具有卷收器11和织带12的安全带本体1,且织带12具有可相对于卷收器11拉动的解锁状态,以及相对于卷收器11锁止的锁止状态;该安全带结构还包括缓冲组件2,该缓冲组件2包括与卷收器11固连、并转动设于车辆车身上的转动件21,以及连接于转动件21和车辆车身间的弹性件22,处于锁止状态的织带12因外力而带动卷收器11及转动件21转动时,弹性件22可对转动的转动件21和卷收器11施加弹性拉力。其中,卷收器11包括壳体111,以及转动设于壳体111上的卷收轴112,上述的织带12缠绕于卷收轴112上,在卷收轴112和壳体111之间设有锁紧机构,在正常情况下,锁紧机构处于解锁模式,卷收轴112可相对于壳体111转动,织带12可从卷收器11内拉出或者收回,也即织带12处于本实施例所说的解锁状态;当车辆发生紧急情况,例如车辆发生碰撞或者车辆急刹车时,锁紧机构会自动转换至锁止模式,此时卷收轴112将不能相对于壳体111转动,织带12也就不能从壳体111内拉出,也即此时织带12处于本实施例所述的锁止状态,本实施例卷收器11和织带12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现有成熟产品,在此对其结构不再详述。本实施例的转动件21与壳体111固定连接,例如可一体成型,或者采用螺栓等方式与壳体11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该缓冲组件2,使得本实施例的安全带结构能够在车辆发生紧急情况,例如车辆发生碰撞或者车辆急刹车时,在卷收轴112相对于壳体111的转动被锁止后,卷收轴112和壳体111以及转动间21可具有在弹性件22拉动下的转动,使得织带12仍具有一定的释放余量,从而可为乘客提供缓冲,避免安全带本身对乘客造成伤害。具体结构上,参考图1所示,在车身上固定设置有转轴3,上述的转动件21呈筒状,并可转动的套装在该转轴3上,为了保证该转轴3的转动效果,例如可在转轴3上固定套装两个轴承,上述转轴3的两端分别套装在两个轴承上,从而可较好的在转轴3上转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22采用一端固定在转动件21上的、另一端固定在车身上的弹性带,该弹性带的一种具体固定方式参考图2所示,在转动件21上设置有贯通转动件21侧壁的贯通槽2101,同时,在转动件21上设置有垂直于贯通槽2101的侧壁,并与贯通槽2101的侧壁相交的通孔2102,弹性件22的一端夹置在贯通槽2101内,然后通过在通孔2102上设置螺栓副的方式构成对弹性件22的夹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弹性件也可包括一端与车辆固连的弹簧,以及与弹簧串接的带状件,在转动件21发生转动时,由带状件缠绕于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带结构,装设于车辆上,所述安全带结构包括具有卷收器(11)和织带(12)的安全带本体(1),且所述织带(12)具有可相对于所述卷收器(11)拉动的解锁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卷收器(11)锁止的锁止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动结构还包括缓冲组件(2),所述缓冲组件(2)包括与所述卷收器(11)固连、并转动设于所述车辆车身上的转动件(21),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件(21)和所述车身之间的弹性件(22);处于所述锁止状态的所述织带(12)因外力而带动所述卷收器(11)及所述转动件(21)转动时,所述弹性件(22)可对转动的所述转动件(21)施加弹性拉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带结构,装设于车辆上,所述安全带结构包括具有卷收器(11)和织带(12)的安全带本体(1),且所述织带(12)具有可相对于所述卷收器(11)拉动的解锁状态,以及相对于所述卷收器(11)锁止的锁止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动结构还包括缓冲组件(2),所述缓冲组件(2)包括与所述卷收器(11)固连、并转动设于所述车辆车身上的转动件(21),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件(21)和所述车身之间的弹性件(22);处于所述锁止状态的所述织带(12)因外力而带动所述卷收器(11)及所述转动件(21)转动时,所述弹性件(22)可对转动的所述转动件(21)施加弹性拉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2)为串接设置的多级,且各级所述缓冲组件(2)的所述转动件(21)之间经由连接单元连接,由靠近所述卷收器(11)的所述缓冲组件(2)至远离所述卷收器(11)的所述缓冲组件(2),各级所述缓冲组件(2)的所述弹性件(22)被配置为依次在提供预设的弹性拉力后失效,并由相邻的所述弹性件(22)继续提供所述弹性拉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级所述缓冲组件(2)的所述转动件(21)呈筒状、并可转动的套装于固设在所述车身上的转轴(3)上;所述连接单元包括构造在所述转动件(21)一端的挡块(211),以及构造在相邻所述转动件(21)端部的、可供所述挡块滑动(211)的滑槽;所述挡块转动至与所述滑槽(23)的侧壁抵接时,所述转动件(21)可带动相邻所述转动件(21)转动,各所述缓冲组件(2)的所述弹性件(22)在所述转动件(21)开始转动时提供所述弹性拉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鸟巢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