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壳体及其成型方法、冲压装置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及其成型方法、用于电池壳体成型的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促使锂离子动力电池向高体积、高质量密度的方向发展。铝塑膜作为软包电池的核心材料,对电池的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铝塑膜一般采用冲坑成型的方法,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趋势,对铝塑膜冲坑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更大尺寸的冲坑深度,而且要求冲坑过程中对铝塑膜的损伤要非常小。目前,铝塑膜冲坑主要是通过冲压机带动冲坑模具运动来实现。首先通过压料机构将铝塑膜固定,然后通过凸凹模配合冲坑成形,使铝塑膜的四周产生延伸,形成一定深度的的凹坑形结构,在冲坑成形过程中,被压料机构定位的部分不能参加成型的形变,只有模具冲头部位接触的部分延伸成形,成形部分厚度不均一,极易破裂。铝塑膜冲深深度以及冲坑角部铝层厚度称为限制铝塑膜使用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要解决的是现有铝塑膜冲坑成型冲深深度以及冲坑角部铝层厚度低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壳体,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和第二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n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和第二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所述中间压紧区域形成所述目标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
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和第二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所述中间压紧区域形成所述目标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工膜片进行所述分段式冲坑之前具有预设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30℃-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所述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
6.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一待加工膜片经分段式冲坑成型,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个目标凹槽,每个所述目标凹槽分别对应有所述待加工膜片的预设加工区域,所述预设加工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定义为外围压边区域、中间压紧区域和冲压接触区域;
所述分段式冲坑包括第一段冲坑、第二段冲坑和第三段冲坑,其中,所述第一段冲坑为压紧所述外围压边区域,并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并同时逐渐压紧所述中间压紧区域形成第二预设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三段冲坑为继续冲压所述冲压接触区域形成所述目标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加工膜片进行所述分段式冲坑之前具有预设温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度为30℃-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25-0.35倍;和/或,
所述第二预设深度为所述目标凹槽深度的0.9-0.95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凹槽为圆形槽或多边形槽,所述目标凹槽的底部边缘具有圆角。
11.一种电池壳体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待加工膜片进行第一段冲坑,其中,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虎权,李根雨,朴镇奎,周滢杰,孙威,曹启飞,郭恒志,
申请(专利权)人:凌帕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四川新敏雅电池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科诺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