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532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包括:一散热器,其具有一基板,基板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以上散热鳍片;至少一散热风扇,设置于散热器基板具有散热鳍片的一侧;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散热器基板的另一侧,其具有一导热体,导热体一端与发光元件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基板接触。且散热器与导热体都采用铝、铜、金、银或其合金等高导热性金属或合金制成,由此可通过热传导方式吸收发光元件的热能,再利用散热风扇加快散热器周边的空气对流,达到极好的散热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元件散热模块,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极好的散热性能,使LED 在技术研发方面可以突破瓶颈,不再受限于散热不良的问题,提升LED的产业利 用性。
技术介绍
由于全球能源成本不断飙升,节约能源的概念不断加强,使发光二极管(LED) 一夕之间成为照明新宠,以LED路灯为例,采用18 126颗不等的LED,亮度约 在90流明/瓦左右,采用70 80颗之间的LED,亮度即相当于一般的水银灯,但 用电量却只要水银灯的四分之一,比起现行的高压钠路灯,用电量约可节省近五 成。而且,只要散热问题处理得好,LED路灯的寿命至少可长达五万个小时,估 计约14年左右,亮度都不会衰减。近年来的光电展中,各家厂商也纷纷看准了以LED作为平面显示器背光源的 庞大商机,但却因为LED的成本、发光效率以及散热等问题,让LED在平面显 示器背光源的应用上迟迟没有发展。目前市面上已有3瓦以上的高瓦数LED,正好可以解决上述发光效率的问题。 根据统计,台湾去年LED产业的产值占全球总产值超过二成,为全世界LED供 应第二大国,且就上游LED晶粒而言,台湾的蓝光与四元(AlGalnP磷化铝镓铟) 高亮度LED的产量,也各占全球的34%与85%,早就是世界第一。以此产量与技 术,LED的成本应可逐渐降低,惟独LED的散热问题,特别是高瓦数的LED, 其散热问题至今仍未获得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可解 决LED照明灯具的散热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器,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以上散热鳍片;至少一散 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基板具有散热鳍片的一侧;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 所述散热器基板的另一侧,其具有一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一端与所述发光元件连 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基板接触。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器由铝、铜、金、银或其合金等高导热 性金属或合金制成。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器的散热鳍片为片状体或柱状体中的任 一种型态。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风扇采用轴流风扇或鼓风扇其中之一。 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基板呈平行或垂直方 向设置。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体由铝、铜、金、银或其合金等高导热 性金属或合金制成。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元件通过一基座固定在所述散热器基板上。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热体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接触面上涂布有 散热膏。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元件周围设置有灯罩。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器基板上设置有二个以上的发光元件, 且所述发光元件呈一字形排列。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器基板上设置有四个以上的发光元件, 且所述发光元件呈矩阵排列。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模块呈矩阵排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铝、铜、金、银或其合金等高导热性金 属或合金制成导热体,使导热部可通过热传导方式吸收发光元件的热能,并经导 热部本身的高导热能力,直接将热能传导至散热器基板,再由散热风扇加快散热 鳍片周边的空气对流,达到极好的散热效能。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型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型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型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型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型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实施型态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四种实施型态的立体示意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五种实施型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几种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如图1、图2所示,其包含有一散热器10,其具有一基板11,基板11由一高导热性金属或合金所制成, 例如铝、铜、金、银或其合金等。基板11 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以上的散热鳍片12, 其中散热鳍片12可以采用片状体或柱状体的任一种型态。至少一散热风扇20,其位于散热器10基板11具有散热鳍片12的一侧,其中 散热风扇20可选用轴流风扇或鼓风扇其中之一,而且散热风扇20可以与散热器 10的基板11呈水平(如图l、图2所示)或垂直(如图5、图6所示)方向装设, 以便利用散热风扇20加快散热鳍片12周边的空气对流,进而提升基板11的散热 效率。至少一发光元件30,最好选用一发光二极管(LED),且其周边可依据实际需 求选择增设灯罩31 (如图l、图2所示)或直接裸露于外(如图3、图4所示), 发光元件30位于散热器10的基板11未设置散热鳍片12的一侧,其设置于一基 座32上,通过基座32与散热器10基板11固结,且基座32底部具有一导热部33, 导热部33 —端连接发光元件30,另一端与散热器10的基板11直接贴设,其中导 热部33采用具有高导热能力的金属或合金材质制成,例如铝、铜、金、银或其 合金等,使导热部33可用热传导方式吸收发光元件30的热能,并由导热部33本 身的高导热能力,直接将热能传导至散热器10的基板11。另外,导热部33直接贴设于散热器10的基板11时,其间的接触面可以涂布 散热膏,以增加该散热模块的热传导效率。当需要大面积的照明时,可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组合排列使 用,可将二个以上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呈一字形排列,或者,如图7所示,将四 个以上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呈矩阵排列。再如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在一散热器10的基板11上设置至少二个以上 的发光元件30 (图中所示为设置有四个发光元件),并使发光元件30呈一字形排 列或矩阵排列,再配合至少一个以上的散热风扇20 (图中所示为设置有两个散热 风扇),以辅助散热鳍片12迅速散热,进而提高基板ll的散热效率。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发光元件30通过将导热部33直接贴接于散热器10基板 ll的方式,确实能有效提升发光元件30的散热效率,且此特征在同类产品当中实属首创。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几种较佳实施型态,凡依据本专利技术说明书、权利要 求书或附图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散热器,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以上散热鳍片;至少一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基板具有散热鳍片的一侧;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另一侧,其具有一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一端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基板接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由铝、 铜、金、银或其合金等高导热性金属或合金制成。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的散热 鳍片为片状体或柱状体中的任一种型态。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采用 轴流风扇或鼓风扇其中之一。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扇与所 述散热器基板呈平行或垂直方向设置。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为发 光二极管。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元件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器,其具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一侧具有至少一个以上散热鳍片; 至少一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基板具有散热鳍片的一侧; 至少一发光元件,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另一侧,其具有一导热体,所述导热体一端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基板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刘德真
申请(专利权)人:建凖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