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叠片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叠片系统。
技术介绍
热电池,贮存时电解质为不导电的固体,使用时用电发火头或撞针机构引燃其内部的加热药剂,使电解质熔融成为离子导体而被激活的一种储备电池。现有地,热电池生产过程常采用热工装填的方式,也就是说,人工将不同的极片叠装至一起组成热电池,人工实施叠装,可见的叠装效率较低,叠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一些极片造成损伤,增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同时,不可预见地出现叠装顺序出现错误,导致废品的出现,无疑扩大了企业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叠片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系统实现整体流水作业,大大地提高了热电池叠装效率,同时,本系统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一种自动叠片系统,包括:旋转装置,用于多个热电池套筒组件的转动以及定位;叠片单机,数量至少为一个,设于旋转装置周侧,用于当旋转装置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叠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旋转装置(2),用于多个热电池套筒组件(9)的转动以及定位;/n叠片单机(3),数量至少为一个,设于旋转装置(2)周侧,用于当旋转装置(2)所定位的热电池套筒组件(9)转动到位后,以使极片相互叠加地置于热电池套筒组件(9)内;/n顶升装置(4),数量至少为一个,设于叠片单机(3),用于极片的储放以及极片被叠片单机(3)转移时的顶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叠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装置(2),用于多个热电池套筒组件(9)的转动以及定位;
叠片单机(3),数量至少为一个,设于旋转装置(2)周侧,用于当旋转装置(2)所定位的热电池套筒组件(9)转动到位后,以使极片相互叠加地置于热电池套筒组件(9)内;
顶升装置(4),数量至少为一个,设于叠片单机(3),用于极片的储放以及极片被叠片单机(3)转移时的顶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片系统,其特征在于,旋转装置(2)包括:
旋转装置支撑板(21)若干,旋转装置支撑板(21)安装有旋转装置支撑体(20),旋转装置支撑体(20)上端设有安装有旋转装置上板(22),旋转装置上板(22)设有旋转驱动机构(28),旋转驱动机构(28)设有下旋转盘(23),下旋转盘(23)上端设有上固定盘(29),下旋转盘(23)呈圆周阵列地设有定位件(24),上固定盘(29)呈圆周阵列地设有顶压气缸(25),顶压气缸(25)活动端设有顶压件(26),旋转装置支撑体(20)内部设有气缸驱动模组(27),气缸驱动模组(27)连接于各个顶压气缸(25);
旋转驱动机构(28)用于驱动下旋转盘(23)的转动;
顶压气缸(25)用于驱动顶压件(26)向定位件(24)侧运动;
顶压件(26)与定位件(24)相互配合用于热电池套筒组件(9)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叠片系统,其特征在于,叠片单机(3)包括:
叠片单机支撑体(30),叠片单机支撑体(30)下端设有叠片单机底板(31),叠片单机支撑体(30)上端安装有放置板(32),放置板(32)两侧均安装有安装组件(33),其中一个安装组件(33)上端安装有转移机构(34),转移机构(34)用于极片的转移;
转移机构(34)包括安装于安装组件(33)的直线丝杠(340),直线丝杠(340)装配有转移活动块(341),转移活动块(341)安装有转移气缸固定件(342),转移气缸固定件(342)安装有转移气缸(343),转移气缸(343)活动端安装有转移升降板(345),转移升降板(345)两端向上延伸地安装有转移升降导杆(346),转移升降导杆(346)均穿于转移气缸固定件(342),转移升降板(345)下端安装有转移前延板(347),转移前延板(347)另一端安装有转移吸嘴(348);
转移吸嘴(348)用于吸取顶升装置(4)内的极片;
放置板(32)贯穿地成形有放置穿孔(321)若干,放置穿孔(321)周侧均设有定位孔(322)若干;
顶升装置(4),置于放置穿孔(321)内,并通过定位孔(322)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叠片系统,其特征在于,顶升装置(4)包括:顶升装置下板(40),顶升装置下板(40)一端安装有顶升驱动电机(49),顶升驱动电机(49)输出轴设有驱动轮(43),顶升装置下板(40)另一端安装有顶升机构(44),顶升机构(44)上端设有极片储放组件(4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叠片系统,其特征在于,顶升机构(44)包括从动轮(440),从动轮(440)通过皮带与驱动轮(43)连接,从动轮(440)中心位置处装配有转动衔接件(441),转动衔接件(441)中心位置处装配有内螺纹筒(442),内螺纹筒(442)穿有底盖(460),底盖(460)安装于顶升装置下板(40),底盖(460)上端安装有下支撑外壳(461),下支撑外壳(461)内装配有第三轴承(444)若干,第三轴承(444)内圈装配于内螺纹筒(442),内螺纹筒(442)上端延伸出于下支撑外壳(461),下支撑外壳(461)上端安装有上支撑壳(463),上支撑壳(463)上端安装有上扣盖(464),上支撑壳(463)外侧设有外壳(462);
内螺纹筒(442)内装配有升降块(445),升降块(445)上端装配有升降杆(446),升降杆(446)外壁贯穿地成形有导向槽(447),导向槽(447)内装配有升降限位件(448),升降限位件(448)安装于上支撑壳(463),升降杆(446)上端延伸出于上扣盖(464),升降杆(446)上延伸端设有垫片(465);
内螺纹筒(442)与升降块(445)用于驱动升降杆(446)运动;
限位件(448)用于限制升降杆(446)的运动方向,以使升降杆(446)沿着内螺纹筒(442)的轴向进行直线运动;
垫片(465)在升降杆(446)的推动下,用于极片储放组件(48)内的极片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叠片系统,其特征在于:
极片储放组件(48)设于外壳(462)内,极片储放组件(48)包括下底盘(480),下底盘(480)位于上扣盖(464)上方,下底盘(480)向上延伸地设有储放件(481),储放件(481)呈弧形结构,储放件(481)上端安装有上安装盘(483),上安装盘(483)中心位置处贯穿地成形有运动孔(486),上安装盘(483)安装有第三传感器固定座(484),第三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仲,黄琦琦,祝少林,赵俊铭,陈光柱,胡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拓源仲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