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71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包括主块板,上副板,下副板,上刮刀,下刮刀,上压板,下底板,数显表、旋钮、可动元件。主块板的″凹″槽开口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连接有上副板和下副板,上副板的一侧面上连接上刮刀,下副板的″L″型低平台侧面连接下刮刀,上刮刀和下刮刀连接在同侧;下副板连接上压板和下底板,上压板和下底板上设有″U″型开口,″U″型开口轴线与主块板的开口轴线一致;主块板顶部连接数显表,上压板连接可动元件,可动元件与数显表的测头接触;主块板底部设有旋钮,旋钮与下副板连接。该夹具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夹持试样操作可视,利用数显表显示数据保证了试验的精准性。

A micro drop debonding test fix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测试领域,涉及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相:基体相、增强相和界面相。界面相在复合材料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它是复合材料极为重要的微结构,其结构与性能直接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深入研究界面的形成过程、界面层性质、界面粘合、应力传递行为对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精确地表征增强相与基体之间界面的结合情况,利用定量化描述,进而有效进行控制,是获取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关键。其中微滴脱粘是一种快速、简单、有效地测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手段,采用对称加载的方式,固定纤维的两端,树脂微滴在刮刀的作用下产生脱落的现象。微滴脱粘测试样品的尺寸在微米级,试验参数的微小变化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包括微滴的大小、夹持的距离、纤维的直径和测试环境。现有的微滴脱粘测试夹具的刮刀刀口较锋利,很容易造成纤维的断裂;现有的微滴脱粘测试夹具不能实现夹持试样时的可视化操作,易造成试样破坏;同时,现有的微滴脱粘测试夹具不仅价格昂贵,且不能直观精确显示刮刀的夹持距离,从而易对试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该夹具制造成本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能够实现了夹持试样的可视化操作,避免了试样在夹持过程中的破坏,采用数显表能直观精确显示刮刀夹持的距离,减小了试验的误差,保证了试验的精准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包括主块板1,上副板2,下副板3,上刮刀4,下刮刀5,上压板6,下底板7,数显表8、旋钮9和可动元件10。主块板1为“凹”槽板,主块板1的“凹”槽开口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连接有上副板2和下副板3,上副板2和下副板3上设有沿主块板1“凹”槽的开口中轴线相互对称的半圆弧开口;上副板2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上刮刀4,下副板3为“L”型板,下副板3的“L”型低平台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刮刀5,上刮刀4和下刮刀5连接在同侧,上刮刀4和下刮刀5分别覆盖上副板2和下副板3的半圆弧开口,下副板3连接下刮刀5的一侧固定连接上压板6,下副板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下底板7;上压板6和下底板7上设有“U”型开口,“U”型开口轴线与主块板1的开口轴线一致,“U”型开口距离大于上刮刀4和下刮刀5的刀口距离,主块板1顶部固定连接数显表8,上压板6上固定连接有可动元件10,可动元件10与数显表8的测头接触;主块板1底部设有旋钮9,旋钮9与下副板3固定连接;数显表8、可动元件10、半圆弧开口和旋钮9依次分布在同一个轴线上。进一步的,上刮刀4和下刮刀5的刀口距离为1mm-3mm。进一步的,主块板1、上副板2和下副板3为钢制板。进一步的,上刮刀4、下刮刀5、上压板6和下底板7均为亚克力玻璃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的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其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2)上刮刀、下刮刀、上压板和下底板均为透明的亚克力玻璃板,可以实现夹持试样操作时的开放性和可视性;(3)上副板和下副板上设有相互对称的半圆弧开口,保护微滴状基体在放样操作中不被破坏;(4)采用数显表能直观精确显示刮刀夹持的距离,减小了试验的误差,保证了试验的精准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主视图;图2为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右视图;图3为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俯视图;图4为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内主块板和上、下副板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内上、下刮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做微滴脱粘测试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主块板,2、上副板,3、下副板,4、上刮刀,5、下刮刀,6、上压板,7、下底板,8、数显表,9.、旋钮,10、可动元件,11、固定装置,12.、纤维,13、微滴状树脂基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包括主块板1,上副板2,下副板3,上刮刀4,下刮刀5,上压板6,下底板7,数显表8、旋钮9、可动元件10和固定装置11。主块板1为“凹”槽板,主块板1的“凹”槽开口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连接有上副板2和下副板3,上副板2和下副板3上设有沿主块板1“凹”槽的开口中轴线相互对称的半圆弧开口;上副板2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上刮刀4,下副板3为“L”型板,下副板3的“L”型低平台侧面固定连接有下刮刀5,上刮刀4和下刮刀5连接在同侧;上刮刀4和下刮刀5分别覆盖上副板2和下副板3的半圆弧开口,下副板3连接下刮刀5的一侧固定连接上压板6,下副板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下底板7。上压板6、下刮刀5、下副板3的“L”型低平台和下底板7固定连接,上压板6、下副板3的“L”型高平台和下底板7固定连接。上压板6和下底板7上设有“U”型开口,“U”型开口轴线与主块板1的开口轴线一致,“U”型开口距离大于上刮刀4和下刮刀5的刀口距离,这样在样品放入时能够清楚的观测到样品相对于刮刀的位置,上刮刀4和下刮刀5的刀口距离为1mm-3mm。主块板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数显表8,数显表8的量程为0-10mm,精度为0.001mm。上压板6上固定连接有可动元件10,可动元件10与数显表8的测头接触。主块板1底部设有旋钮9,旋钮9与下副板3固定连接。数显表8、可动元件10、半圆弧开口和旋钮9依次分布在同一个轴线上。固定装置11固定在主块板1上,其为“T”字型,固定装置11用来连接万能试验机和夹具。上副板2和下副板3上设有相互对称的半圆弧开口,两圆弧的开口光滑,且距离远大于微滴状基体的直径,可以保护微滴状基体在放样操作中不被破坏。上刮刀4、下刮刀5、上压板6和下底板7均为亚克力玻璃板,亚克力玻璃板为透明材质,实现了夹持试样的可视化操作。采用数显表能直观精确显示刮刀夹持的距离,减小试验误差,保证试验的精准性。本实施例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该夹具的固定装置11与万能试验机拉伸夹具的下夹头相连接,将做好的微滴脱粘试样在上刮刀4、下刮刀5、上副板2的半圆弧开口和下副板3的半圆弧开口共同形成的夹具开口处放入,纤维12的上端与万能试验机的上夹头相连,旋动旋钮9,控制下副板3和下刮刀5上移,同时带动上压板6和下底板7上移,由于上压板6的上移带动可动元件10上移,以此带动数显表8测头移动,使数显表8显示数值,根据数显表8显示的数值,保证微滴状基体13在适当位置并被夹紧。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夹具从万能试验机上拆卸,不影响其他测试,也可用于其他万能试验机上。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微滴脱粘测试夹具,通过固定装置与万能试验机连接,拆卸方便,可以实现夹持试样操作时的开放性和可视性,减少试样夹持时被破坏,能直观精确显示夹持的距离,减小试验误差,保证试验的精准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滴脱粘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块板(1),上副板(2),下副板(3),上刮刀(4),下刮刀(5),上压板(6),下底板(7),数显表(8)、旋钮(9)和同动元件(10);/n所述主块板(1)为″凹″槽板,所述主块板(1)的″凹″槽开口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连接有所述上副板(2)和所述下副板(3),所述上副板(2)和所述下副板(3)上设有沿所述主块板(1)″凹″槽的开口中轴线相互对称的半圆弧开口;/n所述上副板(2)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所述上刮刀(4),所述下副板(3)为″L″型板,所述下副板(3)的″L″型低平台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下刮刀(5),所述上刮刀(4)和所述下刮刀(5)连接在同侧,所述上刮刀(4)和所述下刮刀(5)分别覆盖所述上副板(2)和所述下副板(3)的半圆弧开口,所述下副板(3)连接所述下刮刀(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6),所述下副板(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7);所述上压板(6)和所述下底板(7)上设有″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轴线与所述主块板(1)的开口轴线一致,所述″U″型开口距离大于所述上刮刀(4)和所述下刮刀(5)的刀口距离;/n所述主块板(1)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数显表(8),所述上压板(6)上固定连接所述可动元件(10),所述可动元件(10)与所述数显表(8)的测头接触;所述主块板(1)底部设有所述旋钮(9),所述旋钮(9)与所述下副板(3)固定连接;所述数显表(8)、所述可动元件(10)、所述半圆弧开口和所述旋钮(9)依次分布在同一个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滴脱粘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块板(1),上副板(2),下副板(3),上刮刀(4),下刮刀(5),上压板(6),下底板(7),数显表(8)、旋钮(9)和同动元件(10);
所述主块板(1)为″凹″槽板,所述主块板(1)的″凹″槽开口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对称连接有所述上副板(2)和所述下副板(3),所述上副板(2)和所述下副板(3)上设有沿所述主块板(1)″凹″槽的开口中轴线相互对称的半圆弧开口;
所述上副板(2)的一侧面上固定连接所述上刮刀(4),所述下副板(3)为″L″型板,所述下副板(3)的″L″型低平台侧面固定连接有所述下刮刀(5),所述上刮刀(4)和所述下刮刀(5)连接在同侧,所述上刮刀(4)和所述下刮刀(5)分别覆盖所述上副板(2)和所述下副板(3)的半圆弧开口,所述下副板(3)连接所述下刮刀(5)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6),所述下副板(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7);所述上压板(6)和所述下底板(7)上设有″U″型开口,所述″U″型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威李娟子支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