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487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吊机、导向架、下锚机以及地锚,其中,吊机固定在支座上;导向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支座上,导向架竖直设置且导向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吊机的钢丝绳方向重合;下锚机与钢丝绳的末端固定连接,下锚机通过下锚机限位机构与导向架形成可移动连接,在钢丝绳的带动下沿导向架上下移动;地锚安装在下锚机的转子的安装孔位,在转子的带动下旋转进入泥土层。该装置保证了下锚始终沿直线运动,不需要人工扶正,避免避免了偏离基准中心线的情况发生。

A static penetration automatic anchor sett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土层勘探试验中,需要使用到液压静探机进行静力触探。一般一台液压静探机需要下6个地锚,目前静力触探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每台静力触探仪需要3-4名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人力进行下锚辅助。这种人力进行下锚辅助方式具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在施工过程中下锚辅助的工作人员需要保持时刻接触着下锚机,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容易发生人员受伤事故。2)在下地锚过程中,由于是人力进行扶正,人力难以控制锚杆保持直线运行,易发生锚杆偏离基准中心线运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吊机、导向架、下锚机以及地锚,其中,所述吊机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导向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导向架竖直设置且所述导向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吊机的钢丝绳方向重合;所述下锚机与所述钢丝绳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锚机通过下锚机限位机构与所述导向架形成可移动连接,在所述钢丝绳的带动下沿所述导向架上下移动;所述地锚安装在所述下锚机的转子的安装孔位,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旋转进入泥土层。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导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二个导向杆、固定连接在二个所述导向杆的上端部的上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二个所述导向杆的下端部的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具有供所述钢丝绳穿过的上下贯通的限位环孔;所述下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支座相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导向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二个所述导向杆的中部的中连接件,所述下锚机设置在所述中连接件与所述下连接件之间的位置。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下锚机设置在二个所述导向杆之间,二个所述导向架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与所述下锚机的直径相匹配;所述下锚机限位机构包含对称设置的二组限位杆件,每组由二个限位杆件组成,同组的二个所述限位杆件平行设置;每个所述限位杆件均水平设置,一端固定在所述下锚机的上表面,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下锚机的外部,使得每组的二个所述限位杆件与所述下锚机的侧表面形成一导向槽结构;二个所述导向槽结构分别对应于二个所述导向杆形成可移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下连接件包含槽钢、二个三角连接板以及矩形安装板;所述槽钢与二个所述导向杆的下端部焊接固定;二个所述三角连接板分别焊接固定所述槽钢的表面;所述矩形安装板与所述槽钢以及所述三角连接板均焊接固定,所述矩形安装板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支座上开设有第二螺栓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螺栓孔及所述第二螺栓孔,使得所述导向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座上。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支座设置在履带车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结构合理、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该装置的下锚过程为机械化自动过程,下锚机始终只能保持直线运动,避免了偏离基准中心线的情况发生,该下锚过程不需要人工扶正,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中省略三角连接板和矩形安装板);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图中省略三角连接板和矩形安装板);图4是图3在A-A剖面的俯视图;图5是图3在B-B剖面的俯视图;图6是图3在C-C剖面的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下锚机与下锚机限位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的主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下锚机与下锚机限位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地锚、下锚机、导向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的左视图(图中省略三角连接板和矩形安装板);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导向架与支座的连接关系示意图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作具体阐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100包括履带车1、支座2、吊机3、导向架4、下锚机限位机构5、下锚机6、地锚7。如图1所示,支座2设置在履带车1上,该支座2为金属支座,可采用与履带车的机架一体成型的方式或者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履带车的机架上。如图1所示,吊机3固定在支座2上,吊机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栓固定、焊接固定等常规的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吊机3包括吊臂31、起吊机构32、钢丝绳33。如图1所示,导向架4固定在支座上。导向架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如图2~3所示,导向架4由竖直设置的二个导向杆41以及分别设置在导向杆41的上端部、中部、下端部的上连接件42、中连接件43、下连接件44组成。如图4~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二个导向杆41均采用“匚”型结构的槽钢,但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杆4也可采用空心方钢或实心方钢。如图4所示,上连接件42固定连接在二个导向杆41之间,上连接件42具有供钢丝绳穿过的上下贯通的限位环孔421,限位环孔421与连接板块422焊接相连,连接板块422与导向杆41焊接相连。上连接件42起到对钢丝绳的纤维作用,以及连接二个导向杆41使结构稳固的作用。如图5所示,中连接件43包括由三块钢板焊接形成的“匚”型结构的槽钢431以及焊接在槽钢431的内角位置增加强度的三角加强板432,槽钢431的内表面与二个导向杆4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中连接件43用于对下锚机运行的最上方位置限位,以及连接二个导向杆41使结构稳固。如图6所示,下连接件44包括:由三块钢板焊接形成的“匚”型结构的槽钢441、焊接在槽钢441的内角位置增加强度的三角加强板442、焊接在槽钢441的外表面的二个三角连接板443(如图1和图9所示)、与槽钢442以及三角连接板443均焊接固定的矩形安装板444(如图1和图9所示),其中槽钢441的内表面与二个导向杆4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矩形安装板444开设有一组第一螺栓孔(一组具有二个第一螺栓孔444a)和一个第三螺栓孔444b。下连接件44用于将整个导向架4安装在支座2上;用于对下锚机运行的最下方位置限位;以及用于连接二个导向杆41使结构稳固。导向架4安装在支座2上的状态如图1和图9所示:支座2在与下连接件44相连接的部分设置为连接板21,连接板21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条状孔211,连接板21在条状孔211的一侧沿直线等距离开设有多个第二螺栓孔212。导向架4通过其下连接件44的矩形安装板444螺栓连接固定在支座2的连接板21上,形成可拆卸地连接。其具体的固定方式为:通过第一螺栓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座、吊机、导向架、下锚机以及地锚,/n其中,所述吊机固定在所述支座上;/n所述导向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导向架竖直设置且所述导向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吊机的钢丝绳方向重合;/n所述下锚机与所述钢丝绳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锚机通过下锚机限位机构与所述导向架形成可移动连接,在所述钢丝绳的带动下沿所述导向架上下移动;/n所述地锚安装在所述下锚机的转子的安装孔位,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旋转进入泥土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吊机、导向架、下锚机以及地锚,
其中,所述吊机固定在所述支座上;
所述导向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支座上,所述导向架竖直设置且所述导向架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吊机的钢丝绳方向重合;
所述下锚机与所述钢丝绳的末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锚机通过下锚机限位机构与所述导向架形成可移动连接,在所述钢丝绳的带动下沿所述导向架上下移动;
所述地锚安装在所述下锚机的转子的安装孔位,在所述转子的带动下旋转进入泥土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二个导向杆、固定连接在二个所述导向杆的上端部的上连接件、固定连接在二个所述导向杆的下端部的下连接件,
所述上连接件具有供所述钢丝绳穿过的上下贯通的限位环孔;
所述下连接件用于与所述支座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导向架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二个所述导向杆的中部的中连接件,
所述下锚机设置在所述中连接件与所述下连接件之间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静力触探自动扶正下锚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下锚机设置在二个所述导向杆之间,二个所述导向架之间的间距设置为与所述下锚机的直径相匹配;
所述下锚机限位机构包含对称设置的二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伟徐锋陈永年彭满华张海顺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