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4483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包括河道,河道内横跨且封设有橡胶坝,橡胶坝将河道分隔成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橡胶坝上方设置有虹吸管,虹吸管的一端延伸至上游区域内,另一端延伸至下游区域内,虹吸管位于上游区域内的端部设置为进水端,虹吸管位于下游区域内的端部设置为出水端,进水端的高度高于出水端的高度,靠近虹吸管出水端的位置依次设置有抽气泵和阀门;抽气泵将虹吸管抽成真空状态,使得进水端的压强大于出水端的压强,从而使得上游区域内的水通过虹吸管朝向下游区域内自动流动,防止上游区域内的水通过橡胶坝掉落至下游区域造成噪音过大,减小了水流与河道底壁之间的垂向间距,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水流的噪音。

A kind of siphon rubber dam noise reduction and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
技术介绍
城市河道中往往通过修建闸坝模式壅高河道上游水位,提高河道两侧的景观效果,其中橡胶坝就是一种即经济又简便的挡水型式,在城市河道应用较多。橡胶坝,又称橡胶水闸,是用高强度合成纤维织物做受力骨架,内外涂敷橡胶作保护层,加工成胶布,再将其锚固于底板上成封闭状的坝袋,通过充排管路用水(气)将其充胀形成的袋式挡水坝。坝顶可以溢流,并可根据需要调节坝高,控制上游水位,以发挥灌溉、发电、航运、防洪、挡潮等效益。由于橡胶坝采用坝顶溢流方式,上下游水位落差较大,当水流通过橡胶坝后,由于坝顶与坝底之间的高度差较大,造成坝底处的噪音较大,而且城区内由于用地紧张,住宅小区与橡胶坝毗邻,受橡胶坝水声影响非常大,尤其在寂静的深夜,如雷轰鸣的水声,极大影响了小区居民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对此,附近小区居民颇有怨言,不满反响时见报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降低水流通过橡胶坝噪音且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包括横截面呈“U”形设置的河道,所述河道内横跨且封设有橡胶坝,所述橡胶坝将河道分隔成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所述橡胶坝上方设置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端延伸至上游区域内,另一端延伸至下游区域内,所述虹吸管位于上游区域内的端部设置为进水端,所述虹吸管位于下游区域内的端部设置为出水端,所述进水端的高度高于出水端的高度,靠近虹吸管出水端的位置依次设置有抽气泵和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河道上游区域内的水面高度高于进水端的高度时,通过打开虹吸管上的抽气泵,使得抽气泵将虹吸管抽成真空状态,此时因进水端的高度高于出水端的高度,因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作用,使得进水端的压强大于出水端的压强,从而使得上游区域内的水通过虹吸管朝向下游区域内自动流动,防止上游区域内的水通过橡胶坝掉落至下游区域造成噪音过大,减小了水流与河道底壁之间的垂向间距,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水流的噪音,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采用虹吸管的设置其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和操作,经济实用性强,适用范围较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上与进水端连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整体呈“U”形设置,“U”形的所述进水管包括连通至虹吸管上的第一进水管、连通至第一进水管上的第一进水弯管和连通至第一进水弯管上的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第一进水弯管的端部所在的高度高于出水端的高度,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为风琴管,所述第一进水弯管上设置有用于将风琴管固定至任意长度的第一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固定件调节风琴管的长度,操作人员可根据上游区域内水位的高度调节风琴管的长度;可通过调节风琴管的长度确保风琴管远离第一进水弯管的端部与出水端之间始终有高度差,从而使得虹吸管完成虹吸;并且当橡胶坝的高度不同时,可通过调节风琴管的长度适用于不同规格的橡胶坝;通过调节风琴管的长度,可调节风琴管远离第一进水弯管与出水端之间的高度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虹吸管在虹吸时水流于虹吸管内的流速,从而提高了上游区域内水流动至下游区域内的流动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进水弯管远离第一进水管的端部且位于第一进水弯管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二进水管远离第一进水弯管的端部且位于第二进水管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固定板与移动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固定板上的螺杆,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套设且螺纹连接于螺杆上的套筒,所述螺杆远离移动板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把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风琴管的长度时,通过第一把手带动螺杆于固定板上转动,因风琴管阻止了套筒与螺杆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套筒于螺杆上移动,使得套筒带动风琴管伸缩,从而使得风琴管调节其长度,当风琴管伸缩至指定长度后,套筒可于螺杆上自动固定,从而使得风琴管自动固定至任意长度,通过转动第一把手即可完成对风琴管的自动调节,方便简单。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上与出水端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整体呈“U”形设置,“U”形的所述出水管包括连通至虹吸管上的第一出水管、连通至第一出水管上的第一出水弯管和连通至第一出水弯管上的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第一进水弯管的端部高于第二出水管远离第一出水弯管的端部,所述抽气泵和阀门设置在第二出水管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形的出水管的设置可使得出水管内始终保持充水状态,当第一次打开抽气泵将虹吸管内的空气抽走后,因出水管内始终保持充水状态,使得虹吸管内始终保持充水真空状态,当上游区域内的水位高于第二进水管所在的位置时,水流进入至第二进水管内,虹吸管可自动为完成抽水,无需再次打开抽气泵,一次吸水后可实现泄流的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了泄流装置的泄流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出水管远离第一出水弯管的端部与第二出水管连通设置有喇叭管,所述喇叭管的管径朝向远离第二出水管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游区域内的水通过虹吸管和出水管排出后可进入至喇叭管内,因喇叭管的管径依次增大,使得喇叭管减缓了水流的流动速度,从而减小了水流与河道底壁之间的撞击力,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水流的噪音,提高了泄流装置的降噪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喇叭管远离第二出水管的端部与喇叭管连通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管径与喇叭管的管径相同,所述软管远离喇叭管的端部朝向河道底壁延伸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喇叭管的水流可进入至软管内,因软管呈柔性设置,软管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与河道底壁之间的间距,防止水流由软管流出至撞击河道底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流的噪音,进一步提高了泄流装置的降噪效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河道的底壁上且位于多个第一进水弯管和多个第一出水弯管所在的位置均设置有支座,所述支座沿河道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支座与河道底壁之间呈一体设置,所述支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将第一进水弯管和第一出水弯管固定至支座上的第二固定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固定件的设置可对第一进水弯管和第二进水弯管起到固定的效果,方便对多个虹吸管进行安装和拆卸,符合实际应用;将支座与河道底壁呈一体设置,提高了支座与河道底壁之间的牢固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侧所述支座上沿河道的宽度方向均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一进水弯管和第一出水弯管上设置有分别卡接且滑动连接于两侧滑轨上的连接块,所述滑轨的两端与河道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间,所述空间用于供第一进水弯管和第二出水弯管带动连接块滑动至滑轨上,所述滑轨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所述连接块与“T”形的所述滑轨配合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和连接块的设置方便调节各个虹吸管之间的间距,从而方便使得多个虹吸管沿河道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使得多个虹吸管对河道上游内的水流起到更好的泄流效果;将滑轨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防止连接块沿垂直于滑轨的长度方向与滑轨之间脱离,从而防止虹吸管沿河道的高度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包括横截面呈“U”形设置的河道(1),所述河道(1)内横跨且封设有橡胶坝(11),所述橡胶坝(11)将河道(1)分隔成上游区域(12)和下游区域(13),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坝(11)上方设置有虹吸管(14),所述虹吸管(14)的一端延伸至上游区域(12)内,另一端延伸至下游区域(13)内,所述虹吸管(14)位于上游区域(12)内的端部设置为进水端(146),所述虹吸管(14)位于下游区域(13)内的端部设置为出水端(147),所述进水端(146)的高度高于出水端(147)的高度,靠近虹吸管(14)出水端(147)的位置依次设置有抽气泵(141)和阀门(14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包括横截面呈“U”形设置的河道(1),所述河道(1)内横跨且封设有橡胶坝(11),所述橡胶坝(11)将河道(1)分隔成上游区域(12)和下游区域(13),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坝(11)上方设置有虹吸管(14),所述虹吸管(14)的一端延伸至上游区域(12)内,另一端延伸至下游区域(13)内,所述虹吸管(14)位于上游区域(12)内的端部设置为进水端(146),所述虹吸管(14)位于下游区域(13)内的端部设置为出水端(147),所述进水端(146)的高度高于出水端(147)的高度,靠近虹吸管(14)出水端(147)的位置依次设置有抽气泵(141)和阀门(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4)的进水端(146)上与进水端(146)连通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整体呈“U”形设置,“U”形的所述进水管包括连通至虹吸管(14)上的第一进水管(143)、连通至第一进水管(143)上的第一进水弯管(144)和连通至第一进水弯管(144)上的第二进水管(145),所述第二进水管(145)远离第一进水弯管(144)的端部所在的高度高于出水端(147)的高度,所述第二进水管(145)设置为风琴管,所述第一进水弯管(144)上设置有用于将风琴管固定至任意长度的第一固定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弯管(144)远离第一进水管(143)的端部且位于第一进水弯管(144)的两侧设置有固定板(15),所述第二进水管(145)远离第一进水弯管(144)的端部且位于第二进水管(145)的两侧设置有移动板(151),所述固定板(15)与移动板(15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穿设且转动连接于固定板(15)上的螺杆(152),所述移动板(151)上设置有套设且螺纹连接于螺杆(152)上的套筒(153),所述螺杆(152)远离移动板(15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把手(1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橡胶坝降噪泄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14)的出水端(147)上与出水端(147)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整体呈“U”形设置,“U”形的所述出水管包括连通至虹吸管(14)上的第一出水管(16)、连通至第一出水管(16)上的第一出水弯管(161)和连通至第一出水弯管(161)上的第二出水管(162),所述第一进水管(143)远离第一进水弯管(144)的端部高于第二出水管(162)远离第一出水弯管(161)的端部,所述抽气泵(141)和阀门(142)设置在第二出水管(16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虹吸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殿芳谢鲁聂青凌皓李果唐川赵泽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