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44049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借助I类和II类水解性脱氧核酶高效制备长单链DNA的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设计并构建重组噬菌粒,获得噬菌粒环状单链DNA步骤,同时采用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切割环状单链DNA,纯化回收酶切得到的所述长单链DNA。利用这两类能快速水解DNA的脱氧核酶,可代替限制性内切酶,低成本的实现对辅助噬菌体法制备出的DNA序列的特异性切割,大量、经济、高纯度制备任意长度和序列的单链DNA。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long single stranded D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两类能快速水解DNA的脱氧核酶,结合辅助噬菌体制备长单链DNA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DNA纳米技术,基因编辑如knockin(基因敲入)等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对单链DNA(SinglestrandDNA,ssDNA),尤其对长单链DNA(>100个碱基)具有广泛需求。然而,受化学合成方法的限制,长单链DNA的合成难以保证产率、产量和满意的性价比,因此对于长单链DNA需要借助于生物酶的体内或体外作用以及一些辅助变性的手段,目前常用的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反转录法,酶降解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磁珠生物素(Biotin)修饰法,非对称PCR法,RCA法等。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方法都存在产率低下、成本高昂等问题。辅助噬菌体法是一种较新的制备单链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构建一个含有M13复制起始点(M13ori)或者f1复制起始点(f1ori)的质粒,转入到含有F'因子的宿主细胞中,再用一个有缺陷的辅助噬菌体去感染。辅助噬菌体可以帮助该质粒形成单链DNA并包裹成噬菌体,分泌出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该方法成本低、产量高,是一种非常适合长单链DNA序列制备的方法。但其形成的单链DNA为环状,且含有一段必需的M13ori/f1ori保守序列。若采用传统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获得想要的单链DNA部分,则会极大提高制备成本。同时该方法受限于内切酶对DNA识别序列的依赖性。而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片段,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和结构识别能力,可以催化包括DNA的磷酸化、腺苷化、去糖基化等多种化学反应。近年来,也有研究者筛选出了以Zn2+作为辅助因子、能够在特定位点水解DNA磷酸二酯键的脱氧核酶,并利用脱氧核酶水解单链DNA。但是现有技术中利用I类脱氧核酶进行切割反应,所得单链DNA5’端残留AG两个碱基,3’端残留GTTGA五个碱基,并不能实现单链DNA序列完全自定义,不能完全满足探针制备等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利用两类能快速水解DNA的脱氧核酶代替限制性内切酶,可以低成本的实现对辅助噬菌体法制备出的DNA序列的特异性切割,获得任意长度和序列的单链DNA。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包括同时采用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切割环状单链DNA的步骤。可选择地,所述I类脱氧核酶为I-R3,其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1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2所示的序列。可选择地,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a,II-R1b,II-R1c,II-R1d中的一种。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a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3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4所示的序列;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b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5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6所示的序列;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c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7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8所示的序列;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d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9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10所示的序列。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的茎干区域序为任意核苷酸序列。可选地,在所述切割环状单链DNA的步骤中,在收集的环状单链DNA中,加入脱氧核酶切割反应缓冲液1(50mMHEPES,100mMLiCl,pH7.0)。若脱氧核酶以两条链的形式,即拆分成底物链和酶链发生切割,通过PCR分别在目的序列两端加入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的底物域序列,脱氧核酶水解切割时则另加入相应的脱氧核酶酶序列。其中,根据所要制备的单链序列3’端最后一个碱基,选择相对应的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如3’端最后一个碱基为G,选择II-R1a;如3’端最后一个碱基为A,选择II-R1b;如3’端最后一个碱基为T,选择II-R1c;如3’端最后一个碱基为C,选择II-R1d。若脱氧核酶底物域和酶域在一条序列上,以一条序列的形式发生切割时,通过PCR分别在目的序列两端加入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序列。变性退火后加入脱氧核酶切割反应缓冲液2(50mMHEPES,100mMLiCl,20mMMgCl2,4mMZnCl2,pH7.0),在37℃至50℃范围内进行切割,具体反应温度视脱氧核酶茎干区域长度而定,切割时间根据实际需求半小时至24小时不等。可选择地,在切割环状单链DNA的步骤之前,还包括设计并构建重组噬菌粒,以及获得噬菌粒环状单链DNA步骤。可选择地,所述设计并构建重组噬菌粒,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设计目标单链DNA的长度和序列。可以使用不同质粒或不同生物基因组为模板进行PCR扩增以获得DNA片段,或直接化学合成DNA片段;DNA片段长度可设计为从几十个碱基对至几万个碱基对不等。可选择地,所述设计并构建重组噬菌粒包括,在目标单链DNA序列的5'端和3'端分别添加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序列,或者分别添加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底物域序列。在此基础上,在DNA片段两边添加酶切位点或载体同源序列。所扩增的DNA片段可以通过酶切、连接反应或同源重组法连接到含有M13ori或f1ori的噬菌粒载体上,构建重组噬菌粒。可选择地,所述获得噬菌体环状单链DNA包括,将上述构建好的重组噬菌粒转化进入含有F因子的大肠杆菌细胞(如JM109,XL-1blue)中,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大量复制。之后通过辅助噬菌体(如M13KO7,VCSM13)的侵染,重组噬菌粒将以单链的形式包裹于噬菌体中,并一同被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通过离心除去大肠杆菌,收集上清并沉淀噬菌体颗粒,再利用碱裂解法剥去噬菌体蛋白外壳,即可得到对应的环状单链DNA。可选择地,在切割环状单链DNA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纯化回收酶切得到的所述长单链DNA,具体为在切割反应完成之后,根据目标单链DNA序列长度,选择合适浓度的琼脂糖凝胶或聚丙烯酰胺凝胶进行纯化,去除多余的载体序列和脱氧核酶序列。通过胶回收试剂盒或凝胶洗脱缓冲液可回收得到目标单链DNA。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在DNA纳米、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长单链DNA,在DNA纳米、基因编辑、基因治疗、DNA探针等方面的应用。可选地,在knockin实验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1)现有技术中利用I类脱氧核酶进行切割反应,所得单链DNA5’端残留AG两个碱基,3’端残留GTTGA五个碱基,而本专利技术利用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同时进行切割反应,所制备出的单链DNA仅5’端残留AG两个碱基,3’端无残留碱基,且切割效率均可达70%以上。在实际应用中,5’端残留的AG碱基可设计包含在所需制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同时采用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切割环状单链DNA的步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单链DNA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同时采用I类脱氧核酶和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切割环状单链DNA的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类脱氧核酶为I-R3,其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1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2所示的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a,II-R1b,II-R1c,II-R1d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a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3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4所示的序列;或
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b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5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6所示的序列;或
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c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7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8所示的序列;或
所述II类脱氧核酶突变体为II-R1d的底物域序列如SEQIDNO:9所示,酶域序列如SEQIDNO:10所示的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宏周张俏夏凯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