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茶毫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毫加工
,具体是以茶毫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的方法。
技术介绍
茶树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L.),多年生常绿植物,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随着茶树自然选择的演变,茶树的形态特征也随之发生改变,茶毫就是长期演化的产物。茶毫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也叫茶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鲜叶的嫩度越嫩,茶毫就越多。茶毫很多茶都有,特别是绿茶红茶,比如毛尖等。《中国茶叶词典》对茶毫的描述为:嫩芽和嫩叶背面表皮细胞向外突出的单细胞覆盖物。茶毫为细长的单细胞,着生于基细胞中间,呈圆形细长卷丝状。茶毫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较完整的酶系统,能分泌出芳香物质,具有毫香。有研究显示,茶毫中富含粗纤维物质,一般茶毫的粗纤维含量是茶身的3~4倍,茶毫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他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等。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它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 ...
【技术保护点】
1.以茶毫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原料预处理:将茶毫除去杂质后,加入其重量10~30倍的蒸馏水,浸泡2~5h,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n(2)蒸煮:将步骤(1)所得滤渣进行高压超声处理,冷却至常温,备用;/n(3)酶解除杂:取蒸煮后的滤渣,加入步骤(1)中的滤液,调pH6.0~7.5,加入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进行酶解除杂,保持温度30~50℃,酶解1~3h;然后升温至95~100℃,保温2~3min灭酶;冷却后滤干,得到滤干物,备用;/n(4)水解:取步骤(3)得到的滤干物,加入其重量3~8倍的蒸馏水,调pH4.0~6.0,再加入纤维 ...
【技术特征摘要】
1.以茶毫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预处理:将茶毫除去杂质后,加入其重量10~30倍的蒸馏水,浸泡2~5h,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备用;
(2)蒸煮:将步骤(1)所得滤渣进行高压超声处理,冷却至常温,备用;
(3)酶解除杂:取蒸煮后的滤渣,加入步骤(1)中的滤液,调pH6.0~7.5,加入中性蛋白酶和淀粉酶进行酶解除杂,保持温度30~50℃,酶解1~3h;然后升温至95~100℃,保温2~3min灭酶;冷却后滤干,得到滤干物,备用;
(4)水解:取步骤(3)得到的滤干物,加入其重量3~8倍的蒸馏水,调pH4.0~6.0,再加入纤维素酶,保持温度30~50℃,酶解1~3h;然后升温至95~105℃,保温2~3min灭酶;冷却后过滤,得到水解物,过滤得到水解液,备用;
(5)纯化:取步骤(4)所得水解液,加入其重量5~20倍的乙醇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1~2h,离心后取沉淀物;
(6)取步骤(5)所得沉淀物,加入其重量5~10倍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30~60min,过滤得滤液;
(7)取步骤(6)所得滤液,加入柠檬酸调pH至5.0~6.0,经真空干燥至水分含量为10~15%,即可得到茶毫膳食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茶毫为原料生产膳食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高压超声处理为:将原料滤渣放入超声波高压釜中,加压至0.2~0.5Mpa,调节温度50~80℃,超声频率30~6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