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11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胎体支撑机构、环形内胎及金属弹簧编织胎体,所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包覆环形内胎并与胎体支撑机构固定,且所述环形内胎包括若干由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环形内胎由所述若干环状体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解决现有充气轮胎高速易爆胎,实心非充气轮胎自重大等问题的特点,同时,利用发泡球体密度小于水的物理特性,车轮在水中可为车体提供一定浮力。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汽车配件中轮胎的技术领域。

A kind of metal spring mesh wheel filled with foam sphere materi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配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
技术介绍
汽车轮胎主要有传统充气轮胎和实心非充气轮胎两种,充气式轮胎在高速长时间运转时,或者在恶劣的环境中,如极热极寒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爆胎事故。然而,实心非充气轮胎一般自重大,需求的动力大且耗油,不易克服具有一定坡度的路面的攀爬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充气轮胎高速易爆胎,实心非充气轮胎自重大等问题的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胎体支撑机构、环形内胎及金属弹簧编织胎体,所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包覆环形内胎并与胎体支撑机构固定,且所述环形内胎包括若干由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环形内胎由所述若干环状体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内胎的轴截面为圆形。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包括若干根旋向相同、螺距相等的弹簧相互勾连形成弹簧网面,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所述胎体支撑机构两侧的相对应处。进一步的,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弯曲构成钩环,各所述钩环勾挂并锁紧于所述胎体支撑机构上。进一步的,于所述胎体支撑机构上沿其周向均匀地设有紧固螺栓,弹簧的两钩环分别勾挂于相对应的紧固螺栓上,并分别通过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的紧固螺帽紧固于胎体支撑机构上。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栓为两组,两组紧固螺栓分设于所述胎体支撑机构的轴向两侧,各所述弹簧的两钩环分别勾挂于胎体支撑机构两侧相对应的紧固螺栓上。进一步的,所述胎体支撑机构包括分设于轮辋轴向两侧的第一卡盘和第二卡盘,所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的两边沿分别伸入第一卡盘与轮辋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卡盘与轮辋之间的间隙内,并经紧固螺栓与紧固螺帽的螺纹连接而分别收紧于两间隙内。进一步的,所述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由废弃泡沫或废弃橡胶采用热塑性聚合物注塑发泡成型工艺制成。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其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胎体支撑机构、环形内胎及金属弹簧编织胎体由内而外依次设置,金属弹簧编织胎体将环形内胎包覆,且金属弹簧编织胎体与胎体支撑机构固定,用于将环形内胎限制在胎体支撑机构与金属弹簧编织胎体之间,且由于环形内胎包括多个环状体,每个环状体均由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且环状体的半径大小不一,这些环状体相互固连形成胎芯,即环形内胎,由于球形发泡材料具有质轻、弹性好及强度高的特性,很好的取代充气式轮胎,适合于安装在车辆上,以在恶劣环境中完成行驶及运载任务,且不易被硬物等刺破,配合金属弹簧编织胎体使用,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且由于质轻,需求的动力小且耗油低,能够轻易完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路面的攀爬任务,同时,利用发泡球体密度小于水的物理特性,车轮在水中可为车体提供一定浮力;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充气轮胎高速易爆胎,实心非充气轮胎自重大等问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轴向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金属弹簧编织胎体与胎体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环形内胎的结构示意图。标注部件:1-胎体支撑机构,101-轮辋,102-第一卡盘,103-第二卡盘,104-紧固螺栓,105-紧固螺帽,2-环形内胎,3-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01-弹簧,302-钩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如图1所示,包括胎体支撑机构1、环形内胎2及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三者由内而外依次设置,其中,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包覆环形内胎2,且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与胎体支撑机构1固定,用以将环形内胎2束缚在胎体支撑机构1和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之间。如图5所示,环形内胎2包括多个由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环形内胎2由这些环状体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作为球形发泡材料优选的材料,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包括人工或废弃材料制作而成,采用废弃材料,利于能源的回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环形内胎2优选的结构为,其轴截面为圆形。由于环形内胎2包括多个环状体,每个环状体均由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且环状体的半径大小不一,这些环状体相互固连形成胎芯,即环形内胎2,由于球形发泡材料具有质轻、弹性好及强度高的特性,很好的取代充气式轮胎,适合于安装在车辆上,以在恶劣环境中完成行驶及运载任务,且不易被硬物等刺破,配合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使用,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且由于质轻,需求的动力小且耗油低,能够轻易完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路面的攀爬任务;由此可知,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充气轮胎高速易爆胎,实心非充气轮胎自重大等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图4所示,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包括多根旋向相同、螺距相等的弹簧301相互勾连形成弹簧301网面,每根弹簧30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胎体支撑机构1两侧的相对应处。其中,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与胎体支撑机构1优选的连接结构为,每根弹簧301的两端分别弯曲构成钩环302,每个钩环302勾挂并锁紧在胎体支撑机构1上。其具体的勾挂方式为,在胎体支撑机构1上沿其周向均匀地螺纹连接有多个紧固螺栓104,紧固螺栓104与胎体支撑机构1的连接方式为两种,第一种是:紧固螺栓104沿胎体支撑机构1的轴向贯穿胎体支撑机构1,弹簧301的两个钩环302分别位于胎体支撑机构1的两侧,并分别勾挂在紧固螺栓104两端处,且紧固螺栓104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固螺帽105,通过旋紧紧固螺帽105,使勾挂后的弹簧301两个挂环紧固于胎体支撑机构1上;第二种是:紧固螺栓104为两组,如图3所示,两组紧固螺栓104分别设置在胎体支撑机构1的轴向两侧,且这些紧固螺栓104分别螺纹连接在胎体支撑机构1上,每根弹簧301的两个钩环302分别勾挂在胎体支撑机构1两侧相对应的紧固螺栓104上。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胎体支撑机构1包括分别设置在轮辋101轴向两侧的第一卡盘102和第二卡盘103,构成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的弹簧301两端的钩环302分别伸入第一卡盘102与轮辋101之间的间隙和第二卡盘103与轮辋101之间的间隙内,且这些钩环302均勾挂在相对应的紧固螺栓104上,之后将第一卡盘102和第二卡盘103扣合在轮辋101的两侧,且相对应的紧固螺栓104分别穿过第一卡盘102和第二卡盘103,在通过紧固螺帽105螺纹旋紧而实现弹簧301的两端收紧于上述的两个间隙内,进而实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3与胎体支撑机构1的固定。本实施例环形内胎2的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胎体支撑机构、环形内胎及金属弹簧编织胎体,所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包覆环形内胎并与胎体支撑机构固定,且所述环形内胎包括若干由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环形内胎由所述若干环状体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胎体支撑机构、环形内胎及金属弹簧编织胎体,所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包覆环形内胎并与胎体支撑机构固定,且所述环形内胎包括若干由球形发泡材料所构成的环状体,环形内胎由所述若干环状体相互固定连接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内胎的轴截面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簧编织胎体包括若干根旋向相同、螺距相等的弹簧相互勾连形成弹簧网面,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连于所述胎体支撑机构两侧的相对应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面车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弯曲构成钩环,各所述钩环勾挂并锁紧于所述胎体支撑机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部填充发泡球体材料的金属弹簧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彬赵正龙邵新杰李宝晨黄欣鑫郝永锋戴志广程茜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