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4039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包括机架、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气缸、拨叉、料仓、同步带、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主动侧同步轮组件、伺服电机和脚杯;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方式智能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同步带、所述气缸、所述料仓顺序工作,完成往复循环运动送料。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能够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满足客户特定场合的需求,完成往复循环运送物料。

A truss car robot integrate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加工及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自动化和机械化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操作。自动化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在一些特定的场合,普通的皮带输送线、滚筒输送线已经不能对一些特定工件进行准确输送。普通的输送线在将物料送至机器人抓取位后需要对物料进行二次定位,这不但降低了生产节拍而且增加了设备的制作成本。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能够进行智能控制,满足客户特定场合的需求,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完成往复循环运送物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能够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满足客户特定场合的需求,完成往复循环运送物料。本专利技术具体为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包括机架、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气缸、拨叉、料仓、同步带、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主动侧同步轮组件、伺服电机和脚杯,所述机架安装在所述脚杯上,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所述导轨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相连接,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和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导轨两端,所述同步带缠绕在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和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上,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气缸还分别与所述同步带、所述拨叉相连接,所述料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方式智能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同步带、所述气缸、所述料仓顺序工作,完成往复循环运动送料。所述伺服电机采用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同时所述控制器还包含无线输入输出接口,能够接收无线指令、发送工作数据。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伺服电机转动,通过输出轴带动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经过所述同步带带动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转动,所述同步带转动实现所述气缸在所述导轨上移动;同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正转、反转分别实现所述气缸在所述导轨上向右移动和向左移动。所述导轨两侧分别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当所述气缸运动到所述导轨右侧,所述伺服电机停止正转或不进行正转操作;当所述气缸运动到所述导轨左侧,所述伺服电机停止反转或不进行反转操作。所述气缸活塞杆伸出,顶升起所述料仓产品,当所述料仓产品输送至所述导轨最右端时,所述气缸活塞杆缩回。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工作状态:第一状态:所述气缸活塞杆伸出,顶升起所述料仓上的产品;第二状态:所述伺服电机正转,带动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转动,经过所述同步带带动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转动,所述气缸在所述导轨上右移,所述料仓上的产品右移;第三状态:所述料仓产品输送至最右端后所述气缸活塞杆缩回;第四状态:所述伺服电机反转,带动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转动,经过所述同步带带动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转动,所述气缸在所述导轨上左移;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循环完成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三状态、所述第四状态,实现往复循环的送料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能够满足客户特定场合的需求,能够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完成往复循环的运送物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的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包括机架1、从动侧同步轮组件2、气缸4、拨叉5、料仓6、同步带7、导轨9、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10、主动侧同步轮组件11、伺服电机12和脚杯13,机架1安装在脚杯13上,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10、导轨9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伺服电机12安装在导轨9上,伺服电机12输出轴与主动侧同步轮组件11相连接,主动侧同步轮组件11和从动侧同步轮组件2分别安装在导轨9两端,同步带7缠绕在主动侧同步轮组件11和从动侧同步轮组件2上,气缸4安装在导轨9上,气缸4还分别与同步带7、拨叉5相连接,料仓6安装在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10上。伺服电机12采用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通过控制伺服电机12实现对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的控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12转动,通过输出轴带动主动侧同步轮组件11,经过同步带7带动从动侧同步轮组件2转动,同步带7转动实现气缸4在导轨9上移动;同时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12正转、反转分别实现气缸4在导轨9上向右移动和向左移动。同时,控制器还包含无线输入输出接口,能够接收无线指令、发送工作数据等。导轨9两侧分别安装有位置传感器:当气缸4运动到导轨9右侧,伺服电机12停止正转或不进行正转操作;当气缸4运动到导轨9左侧,伺服电机12停止反转或不进行反转操作。气缸4活塞杆伸出,顶升起料仓6产品,当料仓6产品输送至导轨9最右端时,气缸4活塞杆缩回。如图2所示,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控制气缸4活塞杆伸出,顶升起料仓6产品;步骤(2):控制伺服电机12正转;步骤(3):伺服电机12输出轴带动主动侧同步轮组件11转动;步骤(4):经过同步带7带动从动侧同步轮组件2转动;步骤(5):同步带7带动气缸4在导轨9上向右移动,料仓6产品向右移动;步骤(6):判断气缸4是否到达导轨9最右侧,若是,进入步骤(7);若不是,返回步骤(2);步骤(7):气缸4活塞杆缩回;步骤(8):控制伺服电机12反转;步骤(9):伺服电机12输出轴带动主动侧同步轮组件11转动;步骤(10):经过同步带7带动从动侧同步轮组件2转动;步骤(11):同步带7带动气缸4在导轨9上向左移动;步骤(12):判断气缸4是否到达导轨9最左侧,若是,进入步骤(1);若不是,返回步骤(8)。最后应该说明的是,结合上述实施例仅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包括机架、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气缸、拨叉、料仓、同步带、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主动侧同步轮组件、伺服电机和脚杯,所述机架安装在所述脚杯上,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所述导轨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相连接,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和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导轨两端,所述同步带缠绕在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和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上,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气缸还分别与所述同步带、所述拨叉相连接,所述料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方式智能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同步带、所述气缸、所述料仓顺序工作,完成往复循环运动送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包括机架、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气缸、拨叉、料仓、同步带、导轨、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主动侧同步轮组件、伺服电机和脚杯,所述机架安装在所述脚杯上,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所述导轨分别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与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相连接,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和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导轨两端,所述同步带缠绕在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和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上,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气缸还分别与所述同步带、所述拨叉相连接,所述料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所述第二支架、所述第三支架上;所述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方式智能控制所述伺服电机、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所述同步带、所述气缸、所述料仓顺序工作,完成往复循环运动送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采用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同时所述控制器还包含无线输入输出接口,能够接收无线指令、发送工作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桁车机器人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伺服电机转动,通过输出轴带动所述主动侧同步轮组件,经过所述同步带带动所述从动侧同步轮组件转动,所述同步带转动实现所述气缸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曙袁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金方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