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和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13974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轧生产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和其控制方法。该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包括:冷床;与冷床的输出端相连的下料装置,下料装置包括沿其输料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出料端;以及与各出料端分别相连的多个精整生产线,精整生产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下料装置的输料方向。其中,下料装置设置成能够通过不同的出料端将轧件交替的输送至对应的精整生产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能够提高小规格轧件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和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轧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和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轧件需求量的增高,轧件生产线逐步向专业化、规模化、经济化发展。例如,棒材生产线的产量规模从最初的年产60万吨发展至100万吨以上,生产线的设备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棒材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改变。现有技术中,随着轧件的轧制完成,需要通过上料装置输送至冷床上进行冷却,然后再依次经过:下料装置、输出辊道、定尺冷剪设备以及收集设备等,最终完成轧件的生产。目前,对于棒材生产线而言,其生产能力提升主要取决于定尺冷剪设备及其后的精整能力。对于大规格棒材的生产线,定尺冷剪设备的剪切能力主要由其剪切力决定,而大规格棒材生产线的剪切设备的剪切力已经从6000kN增加至10000kN~12000kN,以满足其生产需求。而对于小规格棒材的生产线,定尺冷剪设备的剪切能力主要由剪切支数决定,即定尺冷剪设备的剪刃宽度,剪刃宽度过大容易造成小规格棒材的支数过多,从而使得棒材在剪切过程中易发生缠绕问题,进而难以保证剪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床;/n与所述冷床的输出端相连的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沿其输料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出料端;以及/n与各所述出料端分别相连的多个精整生产线,精整生产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下料装置的输料方向;/n其中,所述下料装置设置成能够通过不同的所述出料端将轧件交替的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精整生产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床;
与所述冷床的输出端相连的下料装置,所述下料装置包括沿其输料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出料端;以及
与各所述出料端分别相连的多个精整生产线,精整生产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下料装置的输料方向;
其中,所述下料装置设置成能够通过不同的所述出料端将轧件交替的输送至对应的所述精整生产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两个所述出料端,所述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出料端相连的两个精整生产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
设置在固定基础上的用于承载轧件的第一支撑架;和
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用于将轧件推送至相应的出料端的至少一个推料装置,所述推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的导向部和设置在所述导向部上的推料部;以及用于对各所述推料部提供动力的第一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推料部能够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移动至两个所述出料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装置包括多个能够在下料装置的进料端和任一所述出料端之间同步往复运动的推料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推料装置,其中,一个所述推料装置的所述推料部能够在所述下料装置的进料端和一个所述出料端之间往复运动,另一个所述推料装置的所述推料部能够在所述下料装置的进料端和另一个所述出料端之间往复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床下料精整工艺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整生产线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玲李强张有超戴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