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防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3973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联轴器防松装置,包括齿端组件、轴组件及辊端组件,所述轴组件置辊端组件及齿端组件之间,所述辊端组件包括辊端外齿轴套、压盖组件及辊端内齿圈;所述压盖组件由互相抵接的第一压盖及第二压盖构成,所述压盖组件的内圈装配于辊端外齿轴套的外圈,所述压盖组件共同通过紧固件与辊端内齿圈的端面固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传统的盖体结构更改为第一压盖、第二压盖结合的组合式压盖,使联轴器在安装、拆卸或使用过程中对压盖产生的轴线方向力转移到压盖和辊端内齿圈本身上,避免紧固螺栓受较大轴线方向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Coupling lo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轴器防松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带压盖机械结构件用的联轴器防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棒材、线材等钢筋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各棒、线材生产线需要大型、高效、连续、高精的轧制设备,因此给相关备件产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满足现场生产高精度、高质量棒材、线材钢筋产品的要求,需要机械传动设备连续、高效运转。如图1所示,现有的棒、线材主传动联轴器结构结构如下:齿端组件3安装在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轴组件2置于辊端组件和齿端组件3之间,辊端组件与轧辊1相连。辊端组件包括辊端外齿轴套4、盖体5、辊端内齿圈6,密封圈7安装在盖体5的内圆并与盖体5一起套装在辊端外齿轴套4的外圆上,螺栓9依次穿过垫圈8、盖体5紧固在辊端内齿圈6的左侧端面上。现有结构的联轴器在使用过程中,若使用或者安装过程中角度太大,会导致辊端外齿轴套4外齿左端面与盖体5右端面干涉(撞击),或者在轧辊1与辊端外齿轴套4脱离时,轧辊1带动辊端外齿轴套4移动,也会导致外齿轴套4外齿左端面与压盖11右端面干涉(撞击),干涉点在图2所示D处。以上情况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联轴器防松装置,包括齿端组件(3)、轴组件(2)及辊端组件,所述轴组件(2)置辊端组件及齿端组件(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端组件包括辊端外齿轴套(4)、压盖组件及辊端内齿圈(6);所述压盖组件由互相抵接的第一压盖(10)及第二压盖(11)构成,所述压盖组件的内圈装配于辊端外齿轴套(4)的外圈,所述压盖组件共同通过紧固件与辊端内齿圈(6)的端面固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联轴器防松装置,包括齿端组件(3)、轴组件(2)及辊端组件,所述轴组件(2)置辊端组件及齿端组件(3)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端组件包括辊端外齿轴套(4)、压盖组件及辊端内齿圈(6);所述压盖组件由互相抵接的第一压盖(10)及第二压盖(11)构成,所述压盖组件的内圈装配于辊端外齿轴套(4)的外圈,所述压盖组件共同通过紧固件与辊端内齿圈(6)的端面固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盖(11)的一端内圆与第一压盖(10)外周配合,所述第二压盖(11)的另一端内圆与辊端内齿圈(6)的外周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盖(11)的一端内圆装配在辊端外齿轴套(4)的外圈,所述第二压盖(11)的另一端内圆与辊端内齿圈(6)的外周配合,所述第一压盖(10)装配于第二压盖(11)的内圆槽(1106)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压盖(10)的内圆端与分体式滑块(1301)的外圈抵接,所述分体式滑块(1301)的内圈与辊端外齿轴套(4)配合。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轴器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压盖(10)的内圆端与一体式滑块(1302)的外圈抵接,所述一体式滑块(1302)沿所述辊端外齿轴套(4)外圈延形成的凸缘结构。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联轴器防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压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义陈兴贵
申请(专利权)人:唐陌传动机械无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