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44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57
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包括蓄电池、PID控制电路、检测电路、调节电路、触发电路、单片机、单片机电路。触发电路至少包括:5V电压通过启动按钮连接电阻R4并接地,启动按钮同时连接单片机。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在稳压二极管Z3上并联电阻R13,电阻R10连接稳压二极管Z3的阴极同时连接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连接5V补偿电压,负极通过电阻R12分别连接着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和接地,负极还通过电阻R11连接着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连接单片机。

A kind of small high precision load circuit controlled by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应用
,特别提供了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
技术介绍
蓄电池放电时,常规做法是使用电阻器进行放电,存在放电电流不恒定,放电终止电压控制不及时,可能存在过放电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具体提供了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包括蓄电池、PID控制电路、检测电路、调节电路、触发电路、单片机、单片机电路,其中:触发电路至少包括:5V电压通过启动按钮连接电阻R4并接地,启动按钮同时连接单片机的P30端口;PID控制电路至少包括:单片机的P17口通过电阻R1连接光耦G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5V补偿电压;光耦的受光体连接5V补偿电压,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地,同时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连通5V电压补偿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和U3B同时连接电阻R2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电容C4、电阻R8、电阻R7后连接分别通过电阻R5接地和调节电路的可调电阻P1和P2;运算放大器U2A的1端同时连接电阻R2和电容C4,运算放大器U2A的负极分别接地,并连接电阻R7和R8,正极分别连接5V补偿电压和2.5V基准电压;运算放大器U3B连接三极管N1的B端,三级管N1的E端连接电阻R5,三极管N1的C端连接着蓄电池。放电电流通过R5进行电流采用,PID控制电路对放电电流进行精确控制,使放电电流恒定。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在稳压二极管Z3上并联电阻R13,电阻R10连接稳压二极管Z3的阴极同时连接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连接5V补偿电压,负极通过电阻R12分别连接着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和接地,负极还通过电阻R11连接着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连接单片机的AIN0/P10端口;调节电路至少包括:可调电阻P1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3C和U3D,可调电阻P2分别连接着运算放大器U3C和U3D未连接可调电阻P1的另一端同时接地;运算放大器U3C和U3D同时连接单片机P15端口。放电电流通过P1、P2、U3C、U3D进行切换,其中的P1、P2对放电电流进行调节,使放电电流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单片机电路至少包括:单片机VCC端口连接5V补偿电压,同时连接电解电容E2的正极并接地,电解电容E2并联电容C1;单片机的RST端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电容R9并接地,另一路连接电解电容E3的负极并连接5V补偿电压;单片机的XTAL1端口通过晶振XT1连接单片机的XTAL2构成回路,在晶振XT1上并联电容C2和C3,电容C2和C3接地;显示屏至少包括:显示屏连接5V电压后接地,同时连接单片机的RX和TX端口。可调电阻P1的放电电流为1A,可调电阻P2的放电电流为3A。本技术采用三极管作为电子负载取代传统的电阻器,通过测量蓄电池的放电电流,进行PID调节,提高放电电流精度。本技术用单片机测量电池端电压,判断电池是否终止放电,同时精确测量放电时间,计算放电容量,相关数据在LCD屏上显示。电池电压通过R10、U11A等元件组成的检测电路,输出到单片机A/D端,单片机进行计算、控制、显示,实现单片机精准控制的电子负载器,实施对蓄电池放电功能。本技术实现了由电子负载替代电阻负载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放电电流恒定,放电时间精准,放电控制及时准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路原理示意简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具体提供了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包括蓄电池、PID控制电路、检测电路、调节电路、触发电路、单片机、单片机电路,其中:触发电路至少包括:5V电压通过启动按钮连接电阻R4并接地,启动按钮同时连接单片机的P30端口;PID控制电路至少包括:单片机的P17口通过电阻R1连接光耦G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5V补偿电压;光耦的受光体连接5V补偿电压,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地,同时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连通5V电压补偿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和U3B同时连接电阻R2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电容C4、电阻R8、电阻R7后连接分别通过电阻R5接地和调节电路的可调电阻P1和P2;运算放大器U2A的1端同时连接电阻R2和电容C4,运算放大器U2A的负极分别接地,并连接电阻R7和R8,正极分别连接5V补偿电压和2.5V基准电压;运算放大器U3B连接三极管N1的B端,三级管N1的E端连接电阻R5,三极管N1的C端连接着蓄电池。放电电流通过R5进行电流采用,PID控制电路对放电电流进行精确控制,使放电电流恒定。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在稳压二极管Z3上并联电阻R13,电阻R10连接稳压二极管Z3的阴极同时连接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连接5V补偿电压,负极通过电阻R12分别连接着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和接地,负极还通过电阻R11连接着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连接单片机的AIN0/P10端口;调节电路至少包括:可调电阻P1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3C和U3D,可调电阻P2分别连接着运算放大器U3C和U3D未连接可调电阻P1的另一端同时接地;运算放大器U3C和U3D同时连接单片机P15端口。放电电流通过P1、P2、U3C、U3D进行切换,其中的P1、P2对放电电流进行调节,使放电电流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单片机电路至少包括:单片机VCC端口连接5V补偿电压,同时连接电解电容E2的正极并接地,电解电容E2并联电容C1;单片机的RST端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电容R9并接地,另一路连接电解电容E3的负极并连接5V补偿电压;单片机的XTAL1端口通过晶振XT1连接单片机的XTAL2构成回路,在晶振XT1上并联电容C2和C3,电容C2和C3接地;显示屏至少包括:显示屏连接5V电压后接地,同时连接单片机的RX和TX端口。可调电阻P1的放电电流为1A,可调电阻P2的放电电流为3A。本实施例采用三极管作为电子负载取代传统的电阻器,通过测量蓄电池的放电电流,进行PID调节,提高放电电流精度。本实施例用单片机测量电池端电压,判断电池是否终止放电,同时精确测量放电时间,计算放电容量,相关数据在LCD屏上显示。电池电压通过R10、U11A等元件组成的检测电路,输出到单片机A/D端,单片机进行计算、控制、显示,实现单片机精准控制的电子负载器,实施对蓄电池放电功能。本实施例实现了由电子负载替代电阻负载对蓄电池进行放电,放电电流恒定,放电时间精准,放电控制及时准确。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包括蓄电池、PID控制电路、检测电路、调节电路、触发电路、单片机、单片机电路,其特征在于:/n触发电路至少包括:5V电压通过启动按钮连接电阻(R4)并接地,启动按钮同时连接单片机;/nPID控制电路至少包括:单片机的P17口通过电阻R1连接光耦G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5V补偿电压;光耦的受光体连接5V补偿电压,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地,同时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连通5V电压补偿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和U3B同时连接电阻R2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电容C4、电阻R8、电阻R7后连接分别通过电阻R5接地和调节电路的可调电阻P1和P2;运算放大器U2A的1端同时连接电阻R2和电容C4,运算放大器U2A的负极分别接地,并连接电阻R7和R8,正极分别连接5V补偿电压和2.5V基准电压;运算放大器U3B连接三极管N1的B端,三级管N1的E端连接电阻R5,三极管N1的C端连接着蓄电池;/n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在稳压二极管Z3上并联电阻R13,电阻R10连接稳压二极管Z3的阴极同时连接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运算放大器U11A的正极连接5V补偿电压,负极通过电阻R12分别连接着稳压二极管Z3的阳极和接地,负极还通过电阻R11连接着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负极接地,运算放大器U11A的1端连接单片机;/n调节电路至少包括:可调电阻P1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3C和(U3D),可调电阻P2分别连接着运算放大器U3C和(U3D)未连接可调电阻P1的另一端同时接地;运算放大器U3C和(U3D)同时连接单片机;/n单片机电路至少包括:单片机VCC端口连接5V补偿电压,同时连接电解电容E2的正极并接地,电解电容E2并联电容C1;单片机的RST端口分为两路,一路连接电容R9并接地,另一路连接电解电容E3的负极并连接5V补偿电压;单片机通过晶振XT1连接单片机构成回路,在晶振XT1上并联电容C2和C3,电容C2和C3接地;/n显示屏至少包括:显示屏连接5V电压后接地,同时连接单片机的RX和TX端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小型高精度负载器电路,包括蓄电池、PID控制电路、检测电路、调节电路、触发电路、单片机、单片机电路,其特征在于:
触发电路至少包括:5V电压通过启动按钮连接电阻(R4)并接地,启动按钮同时连接单片机;
PID控制电路至少包括:单片机的P17口通过电阻R1连接光耦G1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5V补偿电压;光耦的受光体连接5V补偿电压,另一端通过电阻R3接地,同时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运算放大器U3A和U3B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连通5V电压补偿并接地,运算放大器U3A和U3B同时连接电阻R2后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电容C4、电阻R8、电阻R7后连接分别通过电阻R5接地和调节电路的可调电阻P1和P2;运算放大器U2A的1端同时连接电阻R2和电容C4,运算放大器U2A的负极分别接地,并连接电阻R7和R8,正极分别连接5V补偿电压和2.5V基准电压;运算放大器U3B连接三极管N1的B端,三级管N1的E端连接电阻R5,三极管N1的C端连接着蓄电池;
检测电路至少包括:在稳压二极管Z3上并联电阻R13,电阻R10连接稳压二极管Z3的阴极同时连接运算放大器U11A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红军贾万林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市兹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