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209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密封圈、钢球和保持架,内圈的径向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内圈沟槽,外圈的径向内表面中部设置有外圈沟槽,内圈沟槽与外圈沟槽共同组成供钢球滚动的滚道,所述密封圈有左右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滚道的左右两侧,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有防止轴承内的润滑油泄露的挡油环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密封轴承通过在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挡油环槽使得轴承的滚道内甩出的润滑油被收集到挡油环槽内部,进而避免润滑油从密封圈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处泄露,影响轴承的密封效果,提高轴承的高速性能,避免润滑油泄露污染环境。

A sealed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轴承。
技术介绍
轴承是现有技术中汽车常用的一种零件,为了保证轴承的高速性能通常会在轴承内注入润滑油,而现有技术中轴承的密封性能通常较差,因而会出现润滑油泄露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润滑油的泄露还会导致轴承的润滑效果差,进而影响轴承的高速性能。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848822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两面带密封圈的深沟球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密封圈、钢球和保持架,保持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径向外端与外圈卡接,密封圈的径向内端与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但是上述的两面带密封圈的深沟球轴承中设置的密封圈的径向内端仅仅是通过与轴承的内圈过盈配合来达到防止润滑油泄露,起到对轴承进行密封的作用。在轴承的长时间的高速转动过程中,密封圈的径向内端与轴承的内圈之间的配合方式会由过盈配合变为间隙配合,润滑油容易从密封圈的径向内端与轴承的内圈之间的间隙处泄露出去,导致轴承的密封效果较差,影响轴承的高速性能以及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轴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密封效果差导致的轴承高速性能差以及润滑油泄露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密封圈、钢球和保持架,内圈的径向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内圈沟槽,外圈的径向内表面中部设置有外圈沟槽,内圈沟槽与外圈沟槽共同组成供钢球滚动的滚道,所述密封圈有左右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滚道的左右两侧,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有防止轴承内的润滑油泄露的挡油环槽。本技术的密封轴承通过在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挡油环槽使得轴承的滚道内甩出的润滑油被收集到挡油环槽内部,进而避免润滑油从密封圈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处泄露,影响轴承的密封效果,提高轴承的高速性能,避免润滑油泄露污染环境。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将密封圈装配在轴承上,所述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有内密封唇,且内密封唇位于密封圈的径向内端,所述内圈上对应密封圈的内密封唇处设置有与内密封唇卡接配合的安装槽,内圈上对应密封圈的径向外端处设置有与密封圈的径向外端卡接的卡槽。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外界杂物进入轴承内部,所述密封圈上对应内密封唇的轴向外侧还设置有外密封唇,外密封唇与内圈过盈配合。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润滑油从滚道内流出以快速的对轴承进行散热,所述内圈的径向外表面上处于内圈沟槽与左右两个密封圈之间的部分形成润滑油导流通道,所述润滑油导流通道的径向尺寸在轴向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增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密封轴承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圈;11、外圈沟槽;12、卡槽;2、内圈;21、内圈沟槽;3、钢球;4、保持架;5、密封圈;6、润滑油导流通道;7、内密封唇;8、安装槽;9、外密封唇;10、挡油环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密封轴承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内圈2、外圈1、密封圈5、钢球3和保持架4。其中,内圈2的径向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内圈沟槽21,外圈1的径向内表面中部设置有外圈沟槽11,内圈沟槽21与外圈沟槽11共同组成供钢球3滚动的滚道。滚道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密封圈5,密封圈5的轴向内侧设置有内密封唇7,且内密封唇7位于密封圈5的径向内端,内圈2上对应密封圈5的内密封唇7处设置有与内密封唇7卡接配合的安装槽8,内圈2上对应密封圈5的径向外端处设置有与密封圈5的径向外端卡接的卡槽12。密封圈5通过内密封唇7以及密封圈5的径向外端与轴承卡接配合。密封圈5上对应内密封唇7的轴向外侧还设置有外密封唇9,外密封唇9与内圈2过盈配合,以避免轴承外界的杂物进入轴承内部。密封圈5的轴向内侧还设置有防止轴承内的润滑油泄露的挡油环槽10,内密封唇7与密封圈5的径向外端凸起形成挡油环槽10的两个槽壁,密封圈5的轴向内侧表面形成挡油环槽10的槽底。为了引导润滑油从滚道内快速流出以加快轴承的散热效率,内圈2上还设置有润滑油导流通道6,润滑油导流通道6由内圈2的径向外表面上处于内圈沟槽21与左右两个密封圈5之间的部分形成,润滑油导流通道6的径向尺寸在轴向方向上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本技术的密封轴承在使用时,轴承的滚道内甩出的润滑油在润滑油导流通道6的引导下,快速的被收集到挡油环槽10内,进而避免润滑油从密封圈5与轴承之间的间隙处泄露,影响轴承的密封效果,进而提高轴承的高速性能,避免润滑油泄露污染环境。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不设置润滑油导流通道,此时轴承内的润滑油完全依靠钢球转动将其甩出然后收集到挡油环槽内。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圈上还可以不设置外密封唇,此时密封圈完全依靠密封圈的内密封唇阻挡外界杂物进入轴承内部。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圈上还可以不设置内密封唇,此时密封圈的径向内端与轴承内圈是过盈配合,挡油环槽挖设于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表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密封圈、钢球和保持架,内圈的径向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内圈沟槽,外圈的径向内表面中部设置有外圈沟槽,内圈沟槽与外圈沟槽共同组成供钢球滚动的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有左右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滚道的左右两侧,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有防止轴承内的润滑油泄露的挡油环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轴承,包括内圈、外圈、密封圈、钢球和保持架,内圈的径向外表面中部设置有内圈沟槽,外圈的径向内表面中部设置有外圈沟槽,内圈沟槽与外圈沟槽共同组成供钢球滚动的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有左右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滚道的左右两侧,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有防止轴承内的润滑油泄露的挡油环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轴向内侧设置有内密封唇,且内密封唇位于密封圈的径向内端,所述内圈上对应密封圈的内密封唇处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东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神环橡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