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449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7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轴承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滚珠;所述外圈内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外圈油沟,外圈的内壁对应于外圈油沟的两侧分别形成外圈第一接触点、外圈第二接触点;内圈的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内圈油沟,内圈的内壁对应于内圈油沟的两侧分别形成内圈第一接触点、内圈第二接触点;滚珠与外圈第一接触点、外圈第二接触点、内圈第一接触点、内圈第二接触点分别接触。该丝杠轴承的承载能力相比现有轴承有很大提高。

Four point contact high speed screw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
本专利技术属于轴承
,涉及一种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
技术介绍
滚珠丝杠轴承主要应用于滚珠丝杠,滚珠丝杠传动具有启动力矩小,传动灵敏平稳,工作寿命长等优点,故要机床、汽车、机器人、航天航空等机械制造业中应用广泛。滚珠丝杠的一端安装一对滚珠丝杠轴承,为丝杠的定位轴承,丝杠一般承受轴向力。随着丝杠副在高速重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滚珠丝杠轴承的转速和承载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广泛应用的滚珠丝杠轴承一般都是内一个内圈,一个外圈,一个保持架,和若干个钢球组成,内圈和外圈的滚道是一个取值为0.515-0.54钢球倍数的R形成,R简称为沟曲率。轴承在工作时一般是丝杠轴向受力,使轴承内圈产生轴向几,通过内圈传递给钢球,再传递到外圈上,球与内外圈滚道之间形成2点接触。轴承的速度因子与R成正比,负载能力与R成反比。所以当工作速度和负载要求同时增加时,目前的结构就无法实现用户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该丝杠轴承的承载能力相比现有轴承有很大提高。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外圈与内圈,所述外圈与内圈之间设置滚珠;所述外圈内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外圈油沟,外圈的内壁对应于外圈油沟的两侧分别形成外圈第一接触点、外圈第二接触点;内圈的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内圈油沟,内圈的内壁对应于内圈油沟的两侧分别形成内圈第一接触点、内圈第二接触点;滚珠与外圈第一接触点、外圈第二接触点、内圈第一接触点、内圈第二接触点分别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圈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外圈阻挡部,内圈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内圈阻挡部,滚珠通过所述外圈阻挡部、内圈阻挡部实现沿轴承轴向的限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巧妙、合理,能够有效增强产品的承载能力,同时在外圈、内圈分别设置了油沟可以有效增强滚道的润滑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2中,包括外圈第一接触点1、外圈第二接触点2、内圈第一接触点3、内圈第二接触点4、内圈油沟5、外圈油沟6、内圈滚珠槽7、外圈滚珠槽8、外圈9、外圈阻挡部9-1、内圈10、内圈阻挡部10-1等。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外圈9与内圈10,所述外圈9与内圈10之间设置滚珠;所述外圈9内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外圈油沟6,外圈9的内壁对应于外圈油沟6的两侧分别形成外圈第一接触点1、外圈第二接触点2;内圈10的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内圈油沟5,内圈10的内壁对应于内圈油沟5的两侧分别形成内圈第一接触点3、内圈第二接触点4;滚珠与外圈第一接触点1、外圈第二接触点2、内圈第一接触点3、内圈第二接触点4分别接触。外圈9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外圈阻挡部9-1,内圈10设置有径向延伸的内圈阻挡部10-1,滚珠通过所述外圈阻挡部9-1、内圈阻挡部10-1实现沿轴承轴向的限位。本专利技术产品结构合理巧妙,在内圈10与外圈9的非工作面分别设置油沟,以储存滚道里的油脂,有效提高了滚道的润滑效果;同时,本专利技术产品对于滚珠设置有四点接触,四点接触结构能够有效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外圈(9)与内圈(10),所述外圈(9)与内圈(10)之间设置滚珠;所述外圈(9)内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外圈油沟(6),外圈(9)的内壁对应于外圈油沟(6)的两侧分别形成外圈第一接触点(1)、外圈第二接触点(2);内圈(10)的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内圈油沟(5),内圈(10)的内壁对应于内圈油沟(5)的两侧分别形成内圈第一接触点(3)、内圈第二接触点(4);滚珠与外圈第一接触点(1)、外圈第二接触点(2)、内圈第一接触点(3)、内圈第二接触点(4)分别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点接触式高速丝杠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外圈(9)与内圈(10),所述外圈(9)与内圈(10)之间设置滚珠;所述外圈(9)内壁的中间部位设置有外圈油沟(6),外圈(9)的内壁对应于外圈油沟(6)的两侧分别形成外圈第一接触点(1)、外圈第二接触点(2);内圈(10)的内壁中间部位设置有内圈油沟(5),内圈(10)的内壁对应于内圈油沟(5)的两侧分别形成内圈第一接触点(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义银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