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缸的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199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缸筒、缸底以及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上依次设有后缓冲套和螺母,所述后缓冲套活动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且受油液压力在活塞杆上左右移动,所述螺母设于后缓冲套的右侧以限制后缓冲套从活塞杆上脱落。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油缸的缓冲结构,能够简化后缓冲套的定位方式,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缸的缓冲结构
本技术涉及油缸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缸的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挖掘机油缸具有工作环境恶劣,工况复杂,作动频繁,负载大,运行速度快等特点。为了避免油缸在行程终端产生强烈撞击,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对后缓冲通常有较高的要求。油缸后缓冲处最容易出现失效,造成缓冲效果不良,影响油缸的正常运行。现在常用的后缓冲结构,包括卡圈、后缓冲套、缓冲环和挡环四种零件。当后缓冲套进缓冲时,油液主要通过缸底和后缓冲套之间的间隙、后缓冲套上的扁丝及缓冲环开口泄压。因为这种结构包含的零件较多,对缓冲效果的影响因素也相应增多,失效形式也随之增加。失效形式主要有卡圈脱落、缓冲套膨胀变形、挡环断裂等。因此,为了减少失效的发生,保障油缸正常运行,优化后缓冲结构形式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缸的缓冲结构,能够简化后缓冲套的定位方式,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缸筒、缸底以及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上依次设有后缓冲套和螺母,所述后缓冲套活动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且受油液压力在活塞杆上左右移动,所述螺母设于后缓冲套的右侧以限制后缓冲套从活塞杆上脱落。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后缓冲套向右移动使其右端面与螺母的左端面贴合。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后缓冲套上具有至少一个扁丝,所述扁丝上开设有泄压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缸底内设有缓冲孔,所述后缓冲套进入缸底使后缓冲套的外表面和缸底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扁丝和泄压孔形成油液通路。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后缓冲套从左往右外径逐渐变小。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活塞杆的右端具有第一阶梯结构和第二阶梯结构,所述后缓冲套套设在第一阶梯结构上,所述螺母紧固连接在第二阶梯结构上,所述第一阶梯结构高于第二阶梯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油缸的缓冲结构,能够简化后缓冲套的定位方式,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油缸的缓冲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缸筒,2、缸底,3、活塞杆,4、后缓冲套,5、螺母,6、扁丝,7、泄压孔,8、缓冲孔,9、第一阶梯结构,10、第二阶梯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缸筒1、缸底2以及设置在缸筒1内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端部上依次设有后缓冲套4和螺母5,后缓冲套4活动套设在活塞杆3上并且受油液压力在活塞杆3上左右移动,螺母5设于后缓冲套4的右侧以限制后缓冲套4从活塞杆3上脱落。另外,后缓冲套4向右移动使其右端面与螺母5的左端面贴合。另外,后缓冲套4上具有至少一个扁丝6,扁丝6上开设有泄压孔7,泄压孔7开设在扁丝6上,便于定位和加工。另外,缸底2内设有缓冲孔8,当后缓冲套4进入缓冲孔8时,在油压的作用下,后缓冲套4和螺母5的端面贴合,后缓冲套4进入缸底2使后缓冲套4的外表面和缸底2之间具有间隙,间隙、扁丝6和泄压孔7形成油液通路进行泄压。另外,后缓冲套4从左往右外径逐渐变小。另外,活塞杆3的右端具有第一阶梯结构9和第二阶梯结构10,后缓冲套套4设在第一阶梯结构9上,螺母5紧固连接在第二阶梯结构10上,第一阶梯结构9高于第二阶梯结构10。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油缸的缓冲结构将后缓冲套的定位形式由挡环定位改成固定螺母定位,现有的缓冲结构为了使用挡环定位,后缓冲套上加工了一个深槽,这导致后缓冲套末端壁厚非常薄,遇恶劣工况很容易发生变形,影响缓冲效果。本申请的油缸的缓冲结构取消了深槽,增加了后缓冲套末端壁厚,减少了发生变形的概率。原有结构中的缓冲环开口大小比较难控制,同一批次的缓冲环开口不能保证完全相同。优化后的结构取消了缓冲环,改成通过泄压孔泄压,泄压孔能够精确控制孔径大小,实现同批次油缸缓冲效果的平稳控制;取消了原有结构中的卡圈和挡环,减少了影响缓冲效果的因素,减小了失效发生的概率。本技术油缸的缓冲结构,能够简化后缓冲套的定位方式,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缸筒、缸底以及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上依次设有后缓冲套和螺母,所述后缓冲套活动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且受油液压力在活塞杆上左右移动,所述螺母设于后缓冲套的右侧以限制后缓冲套从活塞杆上脱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缸的缓冲结构,包括缸筒、缸底以及设置在缸筒内的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的端部上依次设有后缓冲套和螺母,所述后缓冲套活动套设在活塞杆上并且受油液压力在活塞杆上左右移动,所述螺母设于后缓冲套的右侧以限制后缓冲套从活塞杆上脱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缸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缓冲套向右移动使其右端面与螺母的左端面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油缸的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缓冲套上具有至少一个扁丝,所述扁丝上开设有泄压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平刘洁琼袁飞刘国敏王碧坤魏春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