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30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清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包括电熔炉本体,其中电熔炉本体包括上封盖和下固定框,上封盖盖在下固定框的开口上方,下固定框内设置有第一熔化腔、第二熔化腔和澄清腔,下固定框内填充有耐火保温填料,第一熔化腔和第二熔化腔分别位于澄清腔两侧的上方,且第一熔化腔、第二熔化腔和澄清腔垂直投影为“品”字结构。现有玻璃电熔炉采用单熔化腔结构工作效率偏低,且熔化腔与澄清腔设置的位置不合理,导致加工后料液无法及时排出,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
本技术涉及清洁生产
,具体涉及是一种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
技术介绍
玻璃熔炉,指玻璃制造中用于熔制玻璃配合料的热工设备。将按玻璃成分配好的粉料和掺加的熟料碎玻璃在窑内高温熔化、澄清并形成符合成型要求的玻璃液。常规的玻璃熔炉多通过煤、重油、煤气或天然气为燃料,在进行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气和其他污染物易导致环境污染,不适合清洁生产。公开号为CN20396002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玻璃电熔炉,其是通过加料口注入物料后在熔化腔和澄清腔处理后排出,其采用单熔化腔结构工作效率偏低,且熔化腔与澄清腔设置的位置不合理,导致加工后料液无法及时排出,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玻璃电熔炉采用单熔化腔结构工作效率偏低,且熔化腔与澄清腔设置的位置不合理,导致加工后料液无法及时排出,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包括电熔炉本体,其中电熔炉本体包括上封盖和下固定框,上封盖盖在下固定框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包括电熔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熔炉本体包括上封盖(1)和下固定框(2),所述上封盖(1)盖在下固定框(2)的开口上方,所述下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一熔化腔(3)、第二熔化腔(4)和澄清腔(5),下固定框(2)内填充有耐火保温填料(13);/n所述第一熔化腔(3)和第二熔化腔(4)分别位于澄清腔(5)两侧的上方,且第一熔化腔(3)、第二熔化腔(4)和澄清腔(5)垂直投影为“品”字结构,位于第一熔化腔(3)底部的排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4)与位于澄清腔(5)中部的第一进液口连通,位于第二熔化腔(4)底部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25)与位于澄清腔(5)中部的第二进...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包括电熔炉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熔炉本体包括上封盖(1)和下固定框(2),所述上封盖(1)盖在下固定框(2)的开口上方,所述下固定框(2)内设置有第一熔化腔(3)、第二熔化腔(4)和澄清腔(5),下固定框(2)内填充有耐火保温填料(13);
所述第一熔化腔(3)和第二熔化腔(4)分别位于澄清腔(5)两侧的上方,且第一熔化腔(3)、第二熔化腔(4)和澄清腔(5)垂直投影为“品”字结构,位于第一熔化腔(3)底部的排液口通过第一连接管(24)与位于澄清腔(5)中部的第一进液口连通,位于第二熔化腔(4)底部的排液口通过第二连接管(25)与位于澄清腔(5)中部的第二进液口连通,第一熔化腔(3)和第二熔化腔(4)顶部均设置有用于添加物料的开口,第一熔化腔(3)顶部与第一排气管(11)一端连通,第一熔化腔(3)内设置有第一电极组(15)和第二电极组(16),所述第二熔化腔(4)顶部与第二排气管(12)一端连通,第二熔化腔(4)内设置有第三电极组(17)和第四电极组(18);
所述澄清腔(5)底部排液口与贯穿下固定框(2)侧壁的排液管(14)连通,澄清腔(5)上部排气口与贯穿上封盖(1)的第三排气管(21)连通,澄清腔(5)内设置有第五电极组(22)和第六电极组(23);
所述第一排气管(11)另一端和第二排气管(12)另一端均贯穿上封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能的清洁生产玻璃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组(15)位于第二电极组(16)上方,且第一电极组(15)位于第一熔化腔(3)侧壁,第二电极组(16)位于第一熔化腔(3)底部;
所述第三电极组(17)位于第四电极组(18)上方,且第三电极组(17)位于第二熔化腔(4)侧壁,第四电极组(18)位于第二熔化腔(4)底部;
所述第五电极组(22)位于第六电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纬通电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