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935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涉及轴承生产设备领域,包括自动出料机、输送带和整料机构。自动出料机包括机架、料斗以及用于放置料箱的槽体,槽体的左右两侧可竖直翻转地设置于机架,该槽体设有用于固定料箱的锁固机构。机架在槽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料斗,用于承接从料箱倒出的轴承滚子。料斗的出料口下方设有输送带,且输送带的末端装配有使轴承滚子在竖直方向逐一且平放通行的整料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轴承滚子的自动上料和整料工序,不仅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和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上料和整料方式对轴承滚子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
本技术涉及轴承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圆锥滚子轴承属于分离型轴承,轴承的内、外圈均具有锥形滚道,广泛应用于汽车、轧机、矿山、冶金、塑料机械等行业。其中轴承滚子是制造圆锥滚子轴承的重要部件之一,在圆锥滚子轴承装配之前,需要轴承滚子进行淬火处理。由于采购回来的轴承滚子大多都是批量地装在厚重的料箱中,料箱及其内部装载的轴承滚子整体重量达到1至2吨左右,难于搬动。因此一般需要靠工人用铲子不停地将轴承滚子从料箱中铲出并转移至淬火加工的输送线上,从而实现上料。此外,还需靠另一工人手持拨杆站在淬火加工的输送线侧旁,对输送线上的轴承滚子进行整理,使轴承滚子保持平放且相互之间不堆叠地进入淬火工位,从而确保淬火后轴承滚子金相组织的均匀。这样的上料方式和整料方式耗费人力、工作量大,且操作繁琐枯燥、费时费力,容易影响生产效率和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容易使轴承滚子与铲子的铲口之间产生碰撞,造成轴承滚子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轴承滚子人工上料和整料方式存在的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而且容易使轴承滚子碰撞受损等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包括自动出料机、输送带和整料机构,所述自动出料机包括机架、料斗以及用于放置料箱的槽体,所述槽体的左右两侧可竖直翻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该槽体设有用于固定料箱的锁固机构;所述机架在槽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料斗,用于承接从料箱倒出的轴承滚子;所述料斗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所述输送带,且输送带的末端装配有使轴承滚子在竖直方向逐一且平放通行的整料机构。进一步,所述锁固机构包括挡杆,所述槽体可水平转动地设置有复数根围绕槽体分布的所述挡杆,且挡杆的上端朝槽体的开口内延伸设置有弯折部。进一步,所述锁固机构还包括使复数根所述挡杆同时转动的联动组件。进一步,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推拉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槽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根呈左右排布地所述挡杆,且挡杆的下端固设有第一连接臂,所述推拉杆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槽体底部,且推拉杆固设有第二连接臂,处于槽体同侧的两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铰接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均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杆。进一步,还包括使槽体翻转的电机以及电机控制器,所述槽体底部固设有与电机控制器相连接的第一接近开关,所述第二连接臂固设有第一检测体,当锁固机构固定料箱时,所述第一检测体处于第一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进一步,所述料斗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电机控制器相连接的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料斗是否缺料。进一步,所述槽体在开口处倾斜设置有若干便于将料箱放入槽体的第一导向板。进一步,所述料斗在进料口倾斜设置有若干便于轴承滚子落入料斗的第二导向板。进一步,所述整料机构包括振动器、挡板以及横截面呈凹字形的料盘,所述振动器固定安装于所述料盘的底部,所述挡板可上下调节地横向架设于料盘的上方,且挡板的下边缘与料盘之间形成一道间隙,该间隙在竖直方向仅能通行一个平放状态的轴承滚子。进一步,所述输送带沿其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有复数个横隔板。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通过设置相互配合协作的自动出料机、输送带和整料机构,从而完成轴承滚子淬火前的自动上料和整料工序,不仅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而且有效避免了传统上料和整料方式对轴承滚子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2、本技术中锁固机构的结构设计巧妙,通过左右移动推拉杆,便可带动其他联动组件和挡杆同步动作,将料箱锁固于槽体中,操作简单方便。3、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接近开关、第二接近开关和红外传感器,从而辅助电机控制器控制槽体的竖直翻转和翻转角度,有效地提高了自动上料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综上所述,本技术可实现轴承滚子的自动上料和整料工序,不仅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和自动化水平高等优点,而且能够有效避免传统上料和整料方式对轴承滚子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视图(未画出整料机构)。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未画出整料机构)。图3为本技术中槽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整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技术。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包括自动出料机1、输送带2和整料机构3,自动出料机1包括机架11、料斗12以及用于放置料箱14的槽体13,槽体13的左右两侧可竖直翻转地设置于机架11,该槽体13设有用于固定料箱14的锁固机构15;机架11在槽体13的下方设置有料斗12,用于承接从料箱14倒出的轴承滚子;料斗12的出料口下方设有输送带2,且输送带2的末端装配有使轴承滚子在竖直方向逐一且平放通行的整料机构3。参照图1和图3,锁固机构15包括挡杆151,槽体13可水平转动地设置有复数根围绕槽体分布的挡杆151,且挡杆151的上端朝槽体13的开口内延伸设置有弯折部152。当挡杆151旋转至使弯折部152同时朝向槽体开口内时,可将料箱14锁固于槽体13中。参照图1、图2和图3,锁固机构15还包括使复数根挡杆151同时转动的联动组件。具体地,联动组件包括推拉杆154、第一连杆155和第二连杆156,槽体1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根呈左右排布地挡杆151,且挡杆151的下端固设有第一连接臂153,推拉杆154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槽体13底部,且推拉杆154固设有第二连接臂157,处于槽体13同侧的两根第一连接臂153之间铰接有第一连杆155,第二连接臂157的两端与两根第一连杆155之间均铰接有第二连杆156。左右移动推拉杆154,使得联动组件在第二连接臂157的带动下同步动作,进而使挡杆151实现同步水平转动,最终实现锁固机构15的开合。参照图1、图2和图3,具体地,槽体13通过若干横梁131和纵梁132搭接而成,挡杆151可水平转动地插设于前后两侧的横梁131中,且挡杆151设有防止其沿横梁131下滑的限位柱133。槽体13底部的纵梁132固设有套筒134,推拉杆154可左右移动地穿设于套筒134中,推拉杆154末端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限位槽158,限位槽158内配设有一螺纹旋合于套筒134的螺栓135,从而限制推拉杆154的位移距离。参照图1、图2和图3,自动出料机1还包括使槽体13翻转的电机16以及电机控制器17,槽体13底部固设有与电机控制器17相连接的第一接近开关18,第二连接臂157固设有第一检测体181,当锁固机构15固定料箱14时,第一检测体181处于第一接近开关18的感应区域。第一接近开关18感应到第一检测体181时,电机控制器17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出料机、输送带和整料机构,所述自动出料机包括机架、料斗以及用于放置料箱的槽体,所述槽体的左右两侧可竖直翻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该槽体设有用于固定料箱的锁固机构;所述机架在槽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料斗,用于承接从料箱倒出的轴承滚子;所述料斗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所述输送带,且输送带的末端装配有使轴承滚子在竖直方向逐一且平放通行的整料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出料机、输送带和整料机构,所述自动出料机包括机架、料斗以及用于放置料箱的槽体,所述槽体的左右两侧可竖直翻转地设置于所述机架,该槽体设有用于固定料箱的锁固机构;所述机架在槽体的下方设置有所述料斗,用于承接从料箱倒出的轴承滚子;所述料斗的出料口下方设有所述输送带,且输送带的末端装配有使轴承滚子在竖直方向逐一且平放通行的整料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机构包括挡杆,所述槽体可水平转动地设置有复数根围绕槽体分布的所述挡杆,且挡杆的上端朝槽体的开口内延伸设置有弯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机构还包括使复数根所述挡杆同时转动的联动组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轴承滚子淬火加工的自动上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包括推拉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槽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根呈左右排布地所述挡杆,且挡杆的下端固设有第一连接臂,所述推拉杆可左右移动地设置于槽体底部,且推拉杆固设有第二连接臂,处于槽体同侧的两所述第一连接臂之间铰接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与两所述第一连杆之间均铰接有所述第二连杆。


5.如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浩邓招禄魏升栋卢健清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永安轴承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