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舱装置及其无人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2862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01:3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伞舱装置及其无人机,其中,该伞舱装置包括:伞舱和伞舱盖,伞舱具有开口,且其内设置有连接降落伞底部的第一连接件;伞舱盖盖合于开口,以使伞舱盖和伞舱形成容置降落伞的容置空间,且伞舱盖设置有连接降落伞顶部的第二连接件;其中,伞舱盖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和伞舱可分离的连接,第二端通过卡紧机构和伞舱连接,以使第二端卡紧或者脱离伞舱。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使得伞舱装置的结构简单,减少了制作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成本。

Canopy device and its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舱装置及其无人机
本申请涉及伞舱
,尤其涉及一种伞舱装置及其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由于其具有能适应复杂环境、无需驾驶等优点,使得无人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比如在航拍、农业、微型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抢险、影视拍摄等等领域均有应用。其中,无人机在完成任务后要进行回收,而伞降回收是无人机的回收方式之一,伞降回收是无人机飞行到回收区上方后打开伞舱盖使得无人机通过自带的降落伞进行减速,并降落到指定的区域内的回收方式,而容置有降落伞的伞舱装置是伞降回收的主要组成部件。但是,目前的伞舱装置普遍存在一个问题:伞舱结构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伞舱装置及其无人机,用于简化伞舱装置的结构,并降低制作成本。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伞舱装置,其可以包括:伞舱和伞舱盖,所述伞舱具有开口,且其内设置有连接降落伞底部的第一连接件;所述伞舱盖盖合于所述开口,以使所述伞舱盖和所述伞舱形成容置降落伞的容置空间,且所述伞舱盖设有连接所述降落伞顶部的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伞舱盖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伞舱可分离的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卡紧机构和所述伞舱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端卡紧或者脱离所述伞舱。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固设于所述伞舱的内壁;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可以通过固设在所述伞舱内壁的第三连接件和所述伞舱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降落伞的底部可以通过第一牵引绳和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降落伞的顶部可以通过第二牵引绳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本申请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卡紧机构可以包括:驱动部和卡块,所述驱动部固设于所述伞舱的外壁,所述卡块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在所述第二端卡紧所述伞舱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卡块抵接所述第二端背离所述伞舱的表面;在所述第二端脱离所述伞舱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卡块脱离所述第二端背离所述伞舱的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可以驱动所述卡块转动,以使所述卡块抵接或者脱离所述第二端背离所述伞舱的表面。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控制线、控制板、电机以及齿轮,所述控制线、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电机依次电连接,所述齿轮和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齿轮和所述卡块啮合连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伞舱装置还可以包括:顶开机构,所述顶开机构连接所述伞舱,且所述顶开机构连接所述伞舱盖;在所述第二端脱离所述伞舱时,所述顶开机构具有施加给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伞舱的表面从所述伞舱向所述伞舱盖方向的驱动力,以使所述伞舱盖和所述伞舱分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顶开机构可以包括:固定板和弹性件,所述固定板自所述伞舱外壁延伸并和所述伞舱盖平行,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固定板;在所述第二端卡紧所述伞舱时,所述第二端面向所述伞舱的表面抵接并压缩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二端脱离所述伞舱时,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以使所述伞舱盖和所述伞舱分离。可选地,所述弹性件可以是弹簧或者橡胶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伞舱盖还可以包括:助力板,所述助力板设于所述伞舱盖背离所述伞舱的表面,且所述助力板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形成一个小于90度的夹角。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助力板可以为曲面形状。可选地,所述助力板和所述伞舱盖一体成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伞舱装置的外壁可以设置有连接机构,以使所述伞舱装置连接在其他设备上。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无人机,其可以包括:机身以及如上述所述的伞舱装置,其中,伞舱盖的第二端对应所述机身的首端,伞舱盖的第一端对应所述机身的尾端。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伞舱装置及其无人机中,该伞舱装置可以包括:伞舱和伞舱盖,伞舱具有开口,且其内设置有连接降落伞底部的第一连接件,伞舱盖盖合于开口,以使伞舱盖和伞舱形成容置降落伞的容置空间,且伞舱盖设有连接降落伞顶部的第二连接件;其中,伞舱盖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端和伞舱可分离的连接,第二端通过卡紧机构和伞舱连接,以使第二端卡紧或者打开伞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设置,实现了伞舱、降落伞以及伞舱盖依次连接,从而,在降落伞打开的过程中,伞舱盖给降落伞一个持续的拉力,使得降落伞能够顺利的打开,避免了折叠或者压缩在伞舱内的降落伞打不开的情形;其次,伞舱盖和伞舱连接结构简单,减少了制作工序,同时减少了制作材料的使用,降低了制作成本。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伞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图1中的降落伞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伞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图4中B区域的放大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伞舱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图4中的降落伞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图8中C区域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实施例获得其它的实施例。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伞舱装置,参考图1-3所示,其可以包括:伞舱10,伞舱10具有开口,且其内设置有连接降落伞底部的第一连接件(图未示);伞舱盖20,伞舱盖20盖合于开口,以使伞舱盖20和伞舱10形成容置降落伞的容置空间,且伞舱盖20设有连接降落伞顶部的第二连接件(图未示);其中,伞舱盖20具有第一端21和与第一端21相对的第二端22,第一端21和伞舱10可分离的连接,第二端22通过卡紧机构30和伞舱10连接,以使第二端22卡紧或者脱离伞舱10。具体地,上述中的伞舱10的截面可以是方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其中,截面既可以是横截面,也可以是纵截面;上述中的第一连接件用于将降落伞底部和伞舱10连接起来,其可以是将第一连接件直接固设在伞舱内壁,而后将第一连接件和降落伞底部连接,即实现了通过第一连接件将降落伞底部和伞舱10连接起来的目的,其中,第一连接件可以是部分内嵌于伞舱10内壁的圆环,也可以是黏胶,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只要能够实现将伞舱10的内壁和降落伞底部连接即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舱装置包括:/n伞舱,具有开口,且其内设置有连接降落伞底部的第一连接件;/n伞舱盖,盖合于所述开口,以使所述伞舱盖和所述伞舱形成容置所述降落伞的容置空间,且所述伞舱盖设有连接所述降落伞顶部的第二连接件;/n其中,所述伞舱盖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伞舱可分离的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卡紧机构和所述伞舱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端卡紧或者脱离所述伞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舱装置包括:
伞舱,具有开口,且其内设置有连接降落伞底部的第一连接件;
伞舱盖,盖合于所述开口,以使所述伞舱盖和所述伞舱形成容置所述降落伞的容置空间,且所述伞舱盖设有连接所述降落伞顶部的第二连接件;
其中,所述伞舱盖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伞舱可分离的连接,所述第二端通过卡紧机构和所述伞舱连接,以使所述第二端卡紧或者脱离所述伞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设于所述伞舱的内壁;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固设在所述伞舱内壁的第三连接件和所述伞舱内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包括:
驱动部,固设于所述伞舱的外壁;
卡块,与所述驱动部连接;
在所述第二端卡紧所述伞舱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卡块抵接所述第二端背离所述伞舱的表面;在所述第二端脱离所述伞舱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卡块脱离所述第二端背离所述伞舱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伞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卡块转动,以使所述卡块抵接或者脱离所述第二端背离所述伞舱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伞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控制线、控制板、电机以及齿轮,所述控制线、所述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威
申请(专利权)人:东汉太阳能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