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2201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包含有,安装面板,其上形成有安装方孔;安装套筒,其具有套筒上部及套筒下部;安装垫圈,其具有垫圈上部及垫圈下部;以及,被安装件,其被置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内部,所述被安装件被竖向限定而周向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后,被安装部件能够与安装套筒产生相对的周向旋转运动,消除安装过程中对被安装部件后端线缆产生的扭矩。

A fast installation structure with front mounting to eliminate the stress of cable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飞机操控面板上的被安装件(如开关、传感器等)安装方式都比较复杂,需要将器件的安装结构拆解,一部分从安装面板前部装入,另一部分从安装面板后部装入,再进行组合,这种操作无法满足维修可达性的要求。此外,安装后,被安装件后端线缆(导线或电缆)因过程中转动产生扭矩,产生安装应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面板安装操作复杂,可达性较差,进一步地解决技术问题是安装后对被安装件后端导线或电缆产生的扭矩,再进一步地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面板密封,提供一种新型的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包含有,安装面板,其上形成有自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面始向下贯通至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的正方形结构的安装方孔;安装套筒,其具有套筒上部及套筒下部,所述套筒上部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上方且所述套筒上部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面相面接触,所述套筒上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套筒上部还形成有限位铆边,所述套筒下部自所述套筒上部的底面始向下延伸;安装垫圈,其具有垫圈上部及垫圈下部,所述垫圈下部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下方,所述垫圈下部为与所述安装方孔相对应的正方形结构,所述垫圈下部与所述安装方孔同轴且呈45°水平交叉设置,所述垫圈下部的顶面与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垫圈上部自所述垫圈下部的顶面始向上延伸至所述安装方孔的内部,所述垫圈上部由四个相同的上部侧壁头尾相连围合而成且所述上部侧壁具有折线段、切线段及连接所述折线段与所述切线段的过渡段,其中,四个所述折线段分别与所述安装方孔的四个内面相面接触,四个所述切线段分别与所述垫圈下部的四个外面在竖直方向上相重合,使得当所述安装垫圈水平转动45°时,四个所述切线段能够分别与所述安装方孔的四个内面相面接触;所述安装垫圈上具有自所述垫圈上部的顶面始向下贯通至所述垫圈下部的底面的垫圈通孔,所述套筒下部下延至所述垫圈通孔的内部并与其螺纹配合,使得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安装垫圈相固定地结合;以及,被安装件,其被置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内部,所述被安装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底面与所述限位台阶的顶面相面接触,所述限位凸起的顶面与所述限位铆边的底面相面接触,以此所述被安装件被竖向限定而周向不限定。作为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上部的底面上形成有套筒底槽,所述套筒底槽与所述安装垫圈两者共同界定出环形空间,所述环形空间内具有硅橡胶填充物。作为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渡段为圆弧。作为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套筒下部为圆柱结构,所述套筒下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垫圈通孔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藉由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实现所述套筒下部与所述垫圈通孔的螺纹配合。作为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被安装件为传感器或开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在于:(1)安装结构整体简单易加工,可以实现快速拆卸,维修方便;(2)安装套筒、安装垫圈可以不用拆解,直接通过安装方孔前装;(3)被安装部件能够与安装套筒产生相对的周向旋转运动,消除安装过程中对被安装部件后端线缆产生的扭矩;(4)利用硅橡胶填充物可以实现安装套筒与安装面板之间的密封。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之外,本技术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部件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前视方向)。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背视方向)。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翻铆前)。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套筒的使用示意图(翻铆后)。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安装垫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垫圈上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请参见图1至4,图中示出的是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所述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主要由安装面板1、安装垫圈2、安装套筒3、被安装件4及硅橡胶填充物5等部件组成。所述安装面板1上形成有自所述安装面板1的顶面始向下贯通至所述安装面板1的底面的正方形结构的安装方孔10。所述安装方孔10的内周面具有四个方孔侧面。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方孔侧面间以圆角光滑过渡。请参见图5,所述安装套筒3具有套筒上部31及套筒下部32。所述套筒上部31为六边形头部。所述套筒上部31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1的上方。所述套筒上部31的外径大于所述安装方孔10的边长。所述套筒上部31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面板1的顶面相面接触,防止所述安装套筒3落入所述安装方孔10的内部。所述套筒上部31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限位台阶311,所述限位台阶311向内延伸。所述套筒上部31还形成有限位铆边310。所述限位铆边310的数量为3-8瓣。所述套筒下部32自所述套筒上部31的底面始向下延伸。所述套筒下部32为圆形柱体。所述套筒下部3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请参见图7和8,所述安装垫圈2具有垫圈上部21及垫圈下部22。所述垫圈下部22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1的下方。所述垫圈下部22为与所述安装方孔10相对应的正方形结构,使得在前装过程中,所述垫圈下部22能够从所述安装面板1的上方,正好经过所述安装方孔10,进入所述安装面板1的下方。进入所述安装面板1后,所述垫圈下部22与所述安装方孔10同轴且呈45°水平交叉设置(当所述安装垫圈2水平转动45°,所述垫圈下部22能够与所述安装方孔10在垂直方向上相重合),所述垫圈下部22的顶面与所述安装面板1的底面相面接触,防止所述安装垫圈2向上被拉出。所述垫圈上部21自所述垫圈下部22的顶面始向上延伸至所述安装方孔10的内部。所述垫圈上部21被限定于所述垫圈下部22的外周面所界定的区域内。所述垫圈上部21由四个相同的上部侧壁头尾相连围合而成且所述上部侧壁具有折线段213、切线段212及连接所述折线段213与所述切线段212的过渡段211(圆弧)。其中,四个所述折线段分别与所述安装方孔10的四个内面相面接触,四个所述切线段分别与所述垫圈下部22的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n安装面板,其上形成有自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面始向下贯通至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的正方形结构的安装方孔;/n安装套筒,其具有套筒上部及套筒下部,所述套筒上部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上方且所述套筒上部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面相面接触,所述套筒上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套筒上部还形成有限位铆边,所述套筒下部自所述套筒上部的底面始向下延伸;/n安装垫圈,其具有垫圈上部及垫圈下部,所述垫圈下部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下方,所述垫圈下部为与所述安装方孔相对应的正方形结构,所述垫圈下部与所述安装方孔同轴且呈45°水平交叉设置,所述垫圈下部的顶面与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垫圈上部自所述垫圈下部的顶面始向上延伸至所述安装方孔的内部,所述垫圈上部由四个相同的上部侧壁头尾相连围合而成且所述上部侧壁具有折线段、切线段及连接所述折线段与所述切线段的过渡段,其中,四个所述折线段分别与所述安装方孔的四个内面相面接触,四个所述切线段分别与所述垫圈下部的四个外面在竖直方向上相重合,使得当所述安装垫圈水平转动45°时,四个所述切线段能够分别与所述安装方孔的四个内面相面接触;所述安装垫圈上具有自所述垫圈上部的顶面始向下贯通至所述垫圈下部的底面的垫圈通孔,所述套筒下部下延至所述垫圈通孔的内部并与其螺纹配合,使得所述安装套筒与所述安装垫圈相固定地结合;以及,/n被安装件,其被置于所述安装套筒的内部,所述被安装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底面与所述限位台阶的顶面相面接触,所述限位凸起的顶面与所述限位铆边的底面相面接触,以此所述被安装件被竖向限定而周向不限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线缆安装应力的前装式快速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安装面板,其上形成有自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面始向下贯通至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的正方形结构的安装方孔;
安装套筒,其具有套筒上部及套筒下部,所述套筒上部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上方且所述套筒上部的底面与所述安装面板的顶面相面接触,所述套筒上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限位台阶,所述套筒上部还形成有限位铆边,所述套筒下部自所述套筒上部的底面始向下延伸;
安装垫圈,其具有垫圈上部及垫圈下部,所述垫圈下部被置于所述安装面板的下方,所述垫圈下部为与所述安装方孔相对应的正方形结构,所述垫圈下部与所述安装方孔同轴且呈45°水平交叉设置,所述垫圈下部的顶面与所述安装面板的底面相面接触,所述垫圈上部自所述垫圈下部的顶面始向上延伸至所述安装方孔的内部,所述垫圈上部由四个相同的上部侧壁头尾相连围合而成且所述上部侧壁具有折线段、切线段及连接所述折线段与所述切线段的过渡段,其中,四个所述折线段分别与所述安装方孔的四个内面相面接触,四个所述切线段分别与所述垫圈下部的四个外面在竖直方向上相重合,使得当所述安装垫圈水平转动45°时,四个所述切线段能够分别与所述安装方孔的四个内面相面接触;所述安装垫圈上具有自所述垫圈上部的顶面始向下贯通至所述垫圈下部的底面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刚曹醉杨张梦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