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99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1:46
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直径调节盘,相邻直径调节盘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匝距的立柱,各直径调节盘和立柱的中心点均在同一轴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可根据工况需要,选择不同直径、不同数量的控制模块来制作感应线圈,采用直径调节盘来保证每一匝线圈的内径和线圈的匝数,采用立柱来保证每一匝线圈之间的距离,通过灌入细砂的方法来保证线圈不发生变形,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胎具制备得到的感应线圈每一匝直径都在可控范围内,且匝数是可以灵活改变的。

A mould for making induction c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
本技术涉及感应线圈制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
技术介绍
高频感应线圈的加热效果主要取决于感应线圈的工作电流大小,除此之外,也与感应线圈的形状、匝数、匝距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要使设备的功率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根据工件的材料、形状合理设计感应圈也至关重要。现有技术的感应线圈制作主要是依靠技术人员手工制作,且没有模具用于线圈的制作,因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技术员,制作出来的感应线圈也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线圈各匝直径无法准确控制。当圆形线圈和锥形线圈每一匝的直径无法保证准确时,则在熔炼棒材时,棒材无法保证处于感应线圈的中央,因此无法保证棒材表面受热均匀。2.每一匝线圈之间的匝距无法保证均匀。线圈之间匝距无法保持均匀统一,也同样会导致待加热的棒材受热不均匀。匝距太小时易发生短路和打火现象,匝距太大时则加热效果不好,因此匝距需精确控制。3.感应线圈容易变形。尤其是采用紫铜和黄铜材质时,材料较软,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线圈由于受力会发生变形,存在凹坑和突起的现象。当线圈中通入冷却水时,冷却水不通畅会减弱其冷却效果,且当冷却水在线圈中产生积垢时,又容易造成线圈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不足,提出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直径调节盘,相邻直径调节盘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匝距的立柱,各直径调节盘和立柱的中心点均在同一轴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的直径调节盘的底端外侧设置环状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由两块厚度小于5mm的相同半圆环状薄板拼接构成;在线圈制作过程中,钢管或铜管沿着支撑结构路径布置,可有效控制线圈的结构,减少不必要的变形;所述支撑结构的圆环半径大于制作线圈的不锈钢管或铜管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结构的内径小于直径调节盘的直径,支撑结构与直径调节盘重合部分的底端设置压片,支撑结构和直径调节盘通过压片和紧固螺钉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结构一侧开设穿线孔,用于相邻匝的线圈穿过,穿线孔的弧长为支撑结构圆环周长的6/1-4/1;所述的多个支撑结构的穿线孔设置于胎具的同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的每个直径调节盘,直径调节盘上的支撑结构厚度与直径调节盘上的待制作的感应线圈直径之和小于直径调节盘高度与直径调节盘上方的立柱高度之和。进一步地,所述的直径调节盘的直径为30-150mm,与感应线圈对应匝的内径相同,直径调节盘的数量为3-5个,与感应线圈的匝数相同。可根据工况需要,选择不同直径、不同数量的直径调节盘,感应线圈每一匝直径在可控范围内,匝数是可以灵活改变的;所述的立柱的厚度为3-12mm,与感应线圈相邻匝之间的距离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柱中部开设第一中心孔,直径调节盘的中部开设第二中心孔中部开设中心孔,第一中心孔与第二中心孔的直径相同。中心孔用于穿入丝杆,丝杆将不同的直径调节盘和立柱连接起来,固定成显示出感应线圈缠绕路径的胎具结构。中心孔的直径为9mm-11mm。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柱至少为两个,直径调节盘至少为三个。进一步地,所述的直径调节盘和立柱通过丝杆和紧固螺母连接。所述的胎具用于感应线圈制作的方法为:根据所需感应线圈的设计参数,将直径调节盘和立柱组装成胎具,再将灌入细砂的黄铜管或紫铜管按预先设置的缠绕路径,采用人工扎制或机器制作的方法缠绕在胎具上制作感应线圈。所述的感应线圈在胎具上的缠绕路径的设计方法为:采用机器进行线圈制作时,需要计算机预先设计缠绕路径,具体做法如下:根据感应线圈的设计方案,感应线圈在胎具的整体走势即可确定,然后将感应线圈的参数在计算机三维坐标中进行设计得到感应线圈走势的曲线,这就是线圈的缠绕路径。将计算机与铜管牵引机器进行联机操作,则可以讲线圈按照特定的缠绕路径缠绕到胎具上。采用人工扎制线圈时,根据组装好的胎具显示出的缠绕路径人工进行缠绕扎制。所述的人工扎制感应线圈的方法为:使用氧气-乙炔火焰将铜管烧至红透并变软,再根据预先设置的缠绕路径手工将前述变红变软的铜管缠绕在胎具上制作感应线圈。采用人工扎制感应线圈时,感应线圈在转弯处采用木锤缓慢敲打成型。所述的采用机器制作感应线圈的方法为:铜管加热机器对铜管加热至700-800℃,使其软化,同时铜管牵引机器根据预先设置的缠绕路径缓慢将软化后的铜管牵引缠绕在胎具上制作感应线圈。所述的铜管加热机器设有红外测温装置,加热机器根据测试的温度进行加热,当温度小于某一温度时,开始加热;当温度大于某一温度时,停止加热。本技术中,紫铜和黄铜管所需的加热温度为700-800℃。所述的铜管牵引机器与铜管的温度参数匹配。当铜管变软后,铜管牵引机器收到温度信号,铜管牵引机器即可对软化后的铜管进行缠绕。所述的感应线圈在胎具上完成制作后,将感应线圈从胎具上取下,倒出细沙,用2.5MPa水压进行泄漏率测试,保压时间为2h,并采用2.5MPa的气体进行泄漏率测试。当制作出的感应线圈为圆形时,形成的线圈夹角为0度;当制作出的感应线圈为锥形时,形成的线圈夹角为30-60度;当制作出的感应线圈为其他特殊形状时,形成的线圈夹角不大于60度。在制得的感应线圈上缠绕绝缘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可根据工况需要,选择不同直径、不同数量的控制模块来制作感应线圈,采用直径调节盘来保证每一匝线圈的内径和线圈的匝数,采用立柱来保证每一匝线圈之间的距离,通过灌入细砂的方法来保证线圈不发生变形,通过本技术胎具制备得到的感应线圈每一匝直径都在可控范围内,且匝数是可以灵活改变的。(2)本技术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可以根据设计需求选择不同厚度的立柱,使得感应线圈的每一匝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3)本技术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通过连接、紧固组合不同直径和不同数量的直径调节盘制作感应线圈,能够制作得到不同形状和不同匝数的感应线圈,灵活性高。(4)本技术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可用于人工制作线圈,也可用于机器制作线圈,简单方便,应用广泛。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示出了本技术制作Y1型感应线圈的胎具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制作Z2型感应线圈的胎具结构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制作T3型感应线圈的胎具结构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制作圆形感应线圈胎具中的直径调节盘的组装结构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制作锥形感应线圈胎具中的直径调节盘的组装结构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制作四匝特殊形状一感应线圈胎具中的直径调节盘的组装结构图。图7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直径调节盘(2),相邻直径调节盘(2)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匝距的立柱(1),各直径调节盘(2)和立柱(1)的中心点均在同一轴线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多个直径调节盘(2),相邻直径调节盘(2)之间设有用于调节匝距的立柱(1),各直径调节盘(2)和立柱(1)的中心点均在同一轴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径调节盘(2)的底端外侧设置环状支撑结构(3),支撑结构(3)由两块厚度小于5mm的相同半圆环状薄板拼接构成;所述支撑结构(3)的圆环半径大于制作线圈的不锈钢管或铜管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3)的内径小于直径调节盘(2)的直径,支撑结构(3)与直径调节盘(2)重合部分的底端设置压片(7),支撑结构(3)和直径调节盘(2)通过压片(7)和紧固螺钉(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感应线圈的胎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飞鹏励达程文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