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空调侧换热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部分热回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压缩机的下侧设有底板,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板,固定筒和伸缩杆的外壁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底板的上端和托板的下端均设有与推拉杆连接的减震机构,托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结构的固定框,固定框内通过限位机构与压缩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压缩机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缓冲。
A cooling water cycle unit with partial heat recovery of condensation 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风冷式热泵机组被人们所采用。夏季,该风冷式热泵机组在运行的同时,会通过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向环境中散发出大量的冷凝热,冷凝热的排放不但使城市的气温不断升高,而且会在城市中心形成“热岛”效应。如果能够把这部分的能量回收并加以利用,不但可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且可以保护环境。在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1935475U的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可部分热回收型风冷冷水机组,包括有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空调侧换热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部分热回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所述部分热回收换热器设置于所述保温水箱内,该专利能够保证热量的有效回收再利用,但对于压缩机没有有效的防护,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震动,长时间的震动对空气压缩机具有很大的危害,同时外部的意外冲击也容易使得空气压缩机的零部件松动,进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且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压缩机没有有效的防护,压缩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震动,长时间的震动对空气压缩机具有很大的危害,同时外部的意外冲击也容易使得空气压缩机的零部件松动,进而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且影响压缩机的使用寿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包括压缩机、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空调侧换热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部分热回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所述压缩机的下侧设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上端设为开口且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固定筒和伸缩杆的外壁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所述底板的上端和托板的下端均设有与推拉杆连接的减震机构,所述托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结构的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通过限位机构与压缩机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开设在底板的上端和托板的下端的凹槽,所述凹槽左右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活动套接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侧壁与凹槽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套设于导向杆外的复位弹簧,所述导向环远离凹槽的一端与推拉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四个对称开设在固定框左右相对一侧内壁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推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压缩机的下端外壁开设有与限位杆对应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杆位于固定槽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远离限位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框外,位于同侧的两根所述拉杆位于固定框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拉板。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上侧杆壁设为斜面。优选的,所述拉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绳。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四角处与托板的下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限位伸缩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通过设有的托板、固定框和限位机构,能够实现对压缩机的快速拆装,便于使用。2、该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通过设有的底板、托板、固定筒、伸缩杆、推拉杆和减震机构,能够对压缩机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缓冲,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震动对空气压缩机具有很大的危害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的问题。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能够对压缩机产生的震动进行减震缓冲,能够有效的避免长时间的震动对空气压缩机具有很大的危害且会产生噪音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缩机、2底板、3固定筒、4伸缩杆、5托板、6推拉杆、7减震机构、71凹槽、72导向杆、73导向环、74复位弹簧、8固定框、9限位机构、91固定槽、92推力弹簧、93限位杆、94限位槽、95拉杆、96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包括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空调侧换热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部分热回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关于冷水循环机组的具体连接结构和使用方法、工作原理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1935475U的专利文献中实施例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压缩机1的下侧设有底板2,底板2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筒3,固定筒3的上端设为开口且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4,伸缩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固定筒3和伸缩杆4的外壁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6,位于固定筒和伸缩杆上的两个推拉杆设置在不同的平面且两者呈“X”形分布,底板2的上端和托板5的下端均设有与推拉杆6连接的减震机构7,托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结构的固定框8,固定框8内通过限位机构9与压缩机1的下端固定连接;减震机构7包括开设在底板2的上端和托板5的下端的凹槽71,凹槽71左右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导向杆72,导向杆72外活动套接有导向环73,导向环73的侧壁与凹槽71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套设于导向杆72外的复位弹簧74,导向环73远离凹槽71的一端与推拉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限位机构9包括四个对称开设在固定框8左右相对一侧内壁的固定槽91,固定槽91内设有推力弹簧92,推力弹簧92的一端与固定槽91的槽底固定连接,推力弹簧9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93,压缩机1的下端外壁开设有与限位杆93对应的限位槽94,限位杆93位于固定槽91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杆95,拉杆95远离限位杆93的一端贯穿固定框8外,位于同侧的两根拉杆95位于固定框8外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拉板96。限位杆93的上侧杆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包括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空调侧换热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部分热回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下侧设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的上端设为开口且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所述固定筒(3)和伸缩杆(4)的外壁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6),所述底板(2)的上端和托板(5)的下端均设有与推拉杆(6)连接的减震机构(7),所述托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结构的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内通过限位机构(9)与压缩机(1)的下端固定连接;/n所述减震机构(7)包括开设在底板(2)的上端和托板(5)的下端的凹槽(71),所述凹槽(71)左右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导向杆(72),所述导向杆(72)外活动套接有导向环(73),所述导向环(73)的侧壁与凹槽(71)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套设于导向杆(72)外的复位弹簧(74),所述导向环(73)远离凹槽(71)的一端与推拉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热部分热回收冷水循环机组,包括压缩机(1)、第一四通阀、第二四通阀、空气侧翅片式换热器、节流装置、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空调侧换热器、储液器、气液分离器、部分热回收换热器和保温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的下侧设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固定筒(3),所述固定筒(3)的上端设为开口且内部滑动连接有伸缩杆(4),所述伸缩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托板(5),所述固定筒(3)和伸缩杆(4)的外壁均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推拉杆(6),所述底板(2)的上端和托板(5)的下端均设有与推拉杆(6)连接的减震机构(7),所述托板(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结构的固定框(8),所述固定框(8)内通过限位机构(9)与压缩机(1)的下端固定连接;
所述减震机构(7)包括开设在底板(2)的上端和托板(5)的下端的凹槽(71),所述凹槽(71)左右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根导向杆(72),所述导向杆(72)外活动套接有导向环(73),所述导向环(73)的侧壁与凹槽(71)的内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套设于导向杆(72)外的复位弹簧(74),所述导向环(73)远离凹槽(71)的一端与推拉杆(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龙,
申请(专利权)人:兴鼎工程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