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浩正专利>正文

散热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695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风扇座、一固定于该风扇座上的电路板、一组装在该电路板上的扇叶体、多组装在该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该风扇座包括一基板、多个间隔地由该基板周缘向外延伸的支架,及一连接于该支架末端且围绕该基板及支架设置的环壁;该扇叶体是沿一中心轴线可旋转地组装在该电路板上,并包括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叶片;    其特征在于:    该电路板,位于该环壁内并固定于该基板上;    该发光二极管,表面黏着于该电路板靠近该扇叶体的一面上近边缘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发光效果的散热风扇。(2)
技术介绍
一般可发光的散热风扇在发挥原有的散热功能以外,因其结合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并发出光线照射于转动的可透光叶片上,因折射现象而产生发光的视觉效果,如图1所示的以往散热风扇便是属于此类型设计,该以往可发光散热风扇包含一风扇座11、一位于该风扇座11内并固定于其上的电路板12、一沿一中心轴线可旋转地组装在该电路板12上且在旋转时带动周围空气流动的扇叶体13,及多个发光二极管14。该风扇座11包括一环壁111,且该环壁111上设有多个供该发光二极管14嵌插置入的嵌置孔112。因此通电时该发光二极管14自该环壁111处发光,并径向照射于该转动的扇叶体13上的多个叶片131上。由于该发光二极管14是设置于该风扇座11的环壁111上,制作上必须先在该环壁111上预设该嵌置孔112,并需另外借由焊接导线将该发光二极管14与供应该散热风扇电源的一导线组连接,造成制作过程繁复不便,同时限制了光源以径向方向照射,因此亮光效果较弱,且该发光二极管14是呈现固定发亮的发光状态。(3)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发光且制作方便的散热风扇。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配合电源电压的差异而呈现不同发光型态的散热风扇。本技术散热风扇包含一风扇座、一固定于该风扇座上的电路板、一组装在该电路板上的扇叶体、多组装在该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该风扇座包括一基板、多个间隔地由该基板周缘向外延伸的支架,及一连接于该■■末端且围绕该基板及支架设置的环壁。该扇叶体是沿一中心轴线可旋转地组装在该电路板上,并包括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叶片。其特点是该电路板是位于该环壁内并固定于该基板上,该发光二极管是表面黏着于该电路板靠近该扇叶体的一面上近边缘处。此外,该散热风扇还包含有一闪烁控制单元,而利用该闪烁控制单元以该通电电压大小来控制该发光二极管的闪烁型态。(4)附图说明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散热风扇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可发光散热风扇的一立体图;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散热风扇的较佳实施例;图3是图2的组合俯视图,说明本实施例中该发光二极管在一电路板上的位置状态;及图4是本实施例的电路接线示意图。(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散热风散的实施例包含一风扇座2、一固定于该风扇座2上的电路板3、一固设于该电路板3上的线圈组4、一可旋转地组装在该电路板3上的扇叶体5、表面黏着于该电路板3上的第一~第四发光二极管61~64,及一固定于该电路板3上且连接并控制该发光二极管61~64闪烁运作的闪烁控制单元7。本实施例中的该发光二极管61~64的数量可视需要作增减。该风扇座2包括一圆形基板21、多个间隔地由该基板21周缘向外延伸的支架22,及一连接于该支架22末端且将该基板21及支架22围绕其内的环壁23。本实施例中所设该支架22的数量可视需要而增减。该电路板3位于该环壁23内,可以黏固方式叠接固定在该基板21上,并借由电性连接一用来引接电源的导线组30,来提供整体散热风扇运作所需的电力。通常电路板3上设置有相关的电子元件,并被覆有用来传输电源至各电子元件的铜箔线,由于在电路板上设置电子元件与铜箔线极为普遍,因此本实施例在各附图中不揭示铜箔线与不重要的电子元件,以避免图面过于复杂。该线圈组4大致呈环状体,并固定在该电路板3背对基板21的一面中央位置上。该扇叶体5包括一沿一中心轴线50可旋转地组装在该电路板3中央处的转轴51、一连接于该转轴51末端且开口面向该电路板3并罩围在该线圈组4外部的罩盖52、一固定在该罩盖52内周缘的环圈状磁性元件53,及多个以透光材质制成并由该罩盖52外周缘径向突伸的叶片54。该转轴51可旋转地垂直插装在电路板3上所固定的线圈组4中央处。设计上该罩盖52与该叶片54可由透光材质一体成型所制成,且罩盖52的外径略小于电路板3。而该磁性元件53在该转轴51插装在线圈组4中央处时,是略具间隙地环绕在线圈组4周围,而可利用线圈组4通电时所产生的电磁感应作用,驱使该磁性元件53连动罩盖52一体旋转,使该扇叶体5在持续旋转期间,借由该叶片54带动周围空气沿该中心轴线50方向流动,以达到散热功效。配合图3所示,第一~第四发光二极管61~64通电时可分别发出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的亮光,并利用表面黏着技术(SMT)等间隔散布黏着于该电路板3朝向扇叶体5的一面上,且位于近边缘处,而由于扇叶体5的罩盖52外径略小于电路板3,因此由扇叶体5一侧观看时,该表面黏着于电路板3边缘处的发光二极管61~64,不会被扇叶体5的罩盖52遮盖,并能在通电时沿轴向垂直往该扇叶体5的该叶片54照射,经由该叶片54间隙可透光与该叶片54呈透光状态,而产生透射出亮光的视觉效果。该闪烁控制单元7固定于该电路板3上,可使用一般的集成电路元件,并依据前述导线组30所引接电源的电压大小,来控制该发光二极管61~64闪烁运作的型态。配合图4所示,当电源电压Vs介于6~7.9伏特范围内时,该闪烁控制单元7是控制该第一、第三发光二极管61、63以3Hz的频率对闪。当电源电压Vs介于8~9.9伏特范围内时,该闪烁控制单元7控制该第二、第四发光二极管62、64以3Hz的频率对闪。当电源电压Vs介于10~11.9伏特范围内时,该闪烁控制单元7以3Hz频率控制发光二极管61、62对闪及发光二极管63、64对闪。当电源电压Vs在12伏特以上,该闪烁控制单元7控制该四个发光二极管61~64渐快地顺序闪烁,然后同时闪一下,再渐慢地以相反顺序闪烁。在此须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散热风扇可视需要改变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发光颜色及闪烁状态,并不以上述实施例所揭示态样为限。综观上述,本技术散热风扇的设计,除达到基本的散热功效及增加其活泼的视觉效果以外,由于该发光二极管61~64是表面黏着地设于该电路板3上,无需在该风扇座2的环壁23上设置孔洞及焊接导线,使制作过程变得简易方便。且该发光二极管61~64的亮光投射时,是以轴向垂直往该叶片54方向照射,因此能具有较强的亮光效果。此外,配合该闪烁控制单元7,使用者可借由观察不同颜色的第一~第四发光二极管61~64的闪烁型态,清楚了解所导通电源的电压范围,可在遇有接错输入电源时,立刻经由该发光二极管61~64所发出不同颜色型态的闪烁亮光轻易察觉,更能有助于对系统电力的检视维护,所以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风扇,包含一风扇座、一固定于该风扇座上的电路板、一组装在该电路板上的扇叶体、多组装在该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该风扇座包括一基板、多个间隔地由该基板周缘向外延伸的支架,及一连接于该支架末端且围绕该基板及支架设置的环壁;该扇叶体是沿一中心轴线可旋转地组装在该电路板上,并包括有多个径向延伸的叶片;其特征在于该电路板,位于该环壁内并固定于该基板上;该发光二极管,表面黏着于该电路板靠近该扇叶体的一面上近边缘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散热风扇还包含一固定于该电路板上且连接该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控制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该闪烁控制单元是依据该通电电压大小控制该发光二极管。4.如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浩正
申请(专利权)人:林浩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