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54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缸盖和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为一体化机架;所述上缸盖和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上缸盖的中心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向上凸起形成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具有轴向的衬套孔;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衬套围成第一容纳腔;定子,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固定连接;以及曲轴,滑动穿过所述第一衬套的衬套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至少可以在节省定子支架所需材料而使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相对紧凑的同时,有效保证定子与机架的同轴度,最终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
技术介绍
目前,压缩机普遍采用的外转子电机的定子通常包括定子本体和定子支架,定子支架与定子本体连接,定子支架与壳体及衬套固定相连。这种结构的外转子电机存在以下缺陷:⑴定子支架耗材大,成本高;⑵定子支架占据一部分空间,导致压缩机整体尺寸较大;⑶定子不是直接固定在机架衬套上,导致定子与机架的同轴度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压缩机,在节省定子支架所需材料的同时,使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相对紧凑,从而保证定子与机架的同轴度,最终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上缸盖和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为一体化机架,所述上缸盖和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上缸盖的中心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向上凸起形成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具有轴向的衬套孔;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衬套围成第一容纳腔;定子,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固定连接;以及曲轴,滑动穿过所述第一衬套的衬套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子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固定连接。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条形磁铁。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容纳腔设有多个,并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包括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曲轴相配合,且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第一衬套相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还具有若干轴向设置的转子流通孔。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流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二衬套之间。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两端;以及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包括缸体、滚动转子和下缸盖;所述上缸盖的背离所述定子的一端与所述下缸盖共同封装所述缸体;所述滚动转子连接于所述曲轴且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缸体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缸盖设有连通所述缸体内腔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通过一进气连接管连通外部储液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自所述上缸盖外缘向上延伸的外缘部上段和向下延伸的外缘部下段,所述外缘部上段设有第一肩台,所述外缘部下段设有第二肩台,所述第三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肩台,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二肩台。本技术通过一体化机架所形成的第一衬套固定连接定子,由此可以免于单独设置一定子支架以固定所述定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一体化机架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至少可以在节省定子支架所需材料而使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相对紧凑的同时,能有效保证定子与机架的同轴度,最终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剖视图。以及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一体化机架11上缸盖12第一壳体121第一肩台122第二肩台13第一衬套14弹簧15进气孔16消音器17密封接线柱18盖帽19螺栓20进气连接管2转子21第二衬套22第二容纳腔23转子流通孔3定子4曲轴5第二壳体6第三壳体7缸体8滚动转子9下缸盖10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剖视图。以及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所述压缩机包括:上缸盖11、第一壳体12、转子2、定子3以及曲轴4。所述上缸盖11和第一壳体12一体成型为一体化机架1,所述上缸盖11和所述第一壳体12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上缸盖11的中心沿所述第一壳体12的轴向向上凸起形成第一衬套13,所述第一衬套13具有轴向的衬套孔。所述转子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2同轴设置。所述转子2与所述第一衬套13围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定子3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衬套13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曲轴4滑动穿过所述第一衬套13的衬套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2。本技术通过一体化机架1所形成的第一衬套13固定连接定子3,由此可以免于单独设置一定子3支架以固定所述定子3。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一体化机架1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至少可以在节省定子3支架所需材料而使压缩机的整体结构相对紧凑的同时,有效保证定子3与机架的同轴度,最终提高压缩机的整体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子3仅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衬套13的外壁固定连接。也即,定子3在轴向并不直接与上缸盖11接触,而是固定在由上缸盖11中心所形成的第一衬套13的外壁。由此不但可以有效保证定子3与上缸盖11的同轴度,还有利于上缸盖11与压缩机构的缸体7的螺接固定。具体而言,所述转子2沿轴向开设第二容纳腔22,第二容纳腔22位于定子3径向向外的方向,所述第二容纳腔22内设有条形磁铁。位于外部的转子2围绕内部的定子3旋转。这种结构的外转子2电机与普通电机相比,在同等质量和体积下,可以达到较高的扭矩和效率。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纳腔22为多个,各所述第二容纳腔22沿所述转子2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容纳腔22内的条形磁铁也均匀分布在转子2对的周向可以产生稳定的磁场,有利于电机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转子2包括第二衬套21,所述第二衬套21与所述曲轴4相配合,且所述第二衬套21与所述第一衬套13相对。第二衬套21与所述第一衬套13同轴相对设置,可以有效保证曲轴4与电机的同轴度,有利于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转子2还具有若干轴向设置的转子流通孔23。进一步而言,所述转子流通孔23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2和所述第二衬套21之间。具体而言,所述转子背离所述上缸盖的一端为圆盘座结构,转子流通孔23设于所述圆盘座结构上,可以分流压缩机内的高温高压冷媒,减少所述高温高压冷媒对压缩机的顶盖所造成的压力。转子的高速旋转使所述高温高压冷媒中带有雾化的机油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壳体内壁或转子内部而回流到压缩机的下部,进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缸盖和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为一体化机架;所述上缸盖和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上缸盖的中心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向上凸起形成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具有轴向的衬套孔;/n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衬套围成第一容纳腔;/n定子,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固定连接;以及/n曲轴,滑动穿过所述第一衬套的衬套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缸盖和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为一体化机架;所述上缸盖和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上缸盖的中心沿所述第一壳体的轴向向上凸起形成第一衬套,所述第一衬套具有轴向的衬套孔;
转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第一壳体同轴设置;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衬套围成第一容纳腔;
定子,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并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固定连接;以及
曲轴,滑动穿过所述第一衬套的衬套孔并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衬套的外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具有轴向设置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条形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腔设有多个,并沿所述转子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第二衬套,所述第二衬套与所述曲轴相配合,且所述第二衬套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瑞强王汉林刘杨黄之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