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131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还设置有溶菌池,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溶菌池相连通,溶菌池的出水口与调节池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次利用溶菌池处理污水处理的污泥,并将溶菌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缺氧池,显著降低了整个体系的污泥产生量,同时将溶菌池中溶菌产生的有机物回流至调节池,进一步供后续处理步骤分解利用,最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成分。

A biological synergistic treatment system for tannery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属于制革废水处理
技术背景制革废水的水质具有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重金属铬含量高、色度深、悬浮物高、易生化等特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为悬浮物高、重金属铬含量高。制革废水中悬浮物主要为大量石灰、碎皮、毛、油渣和肉渣,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高达数千毫克每升。废水中的重金属铬主要来源与铬鞣制中所排出的铬酸废水液。由于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蛋白质类和油脂类物质,导致制革废水处理工艺普遍存在污泥负荷重、耗氧量高、生化系统臭味较重等问题。随着我国对污泥处置和废气治理的要求日益严格,制革废水生化处理污泥臭味控制和污泥减量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生物增效技术是通过采用外加营养、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工程菌种、投加载体或改良生物反应器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提高生化系统微生物活性,以达到提高生化系统的处理效率,改变生化系统菌群结构,增强生化系统抗冲击能力的目的。该技术针对性强,无二次污染,使用方便。但利用该技术在处理制革废水时,污泥产生量过大成为困扰相关处理厂的主要技术难题。中国专利文献CN208594092U(申请号201821130419.9)公开了一种低污泥产率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质调节池、混合吸附池、初沉池、厌氧水解酸化池、好氧生化池、回流沉淀池和清水池,所述混合吸附池通过污泥管连接有为所述混合吸附池提供消化污泥的污泥消化池,所述初沉池、厌氧水解酸化池和回流沉淀池的底部均通过排泥管与所述污泥消化池连接,所述好氧生化池与所述回流沉淀池之间设有污泥回流管。该系统虽然设置了污泥消化池,但其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还设置有溶菌池,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溶菌池相连通,溶菌池的出水口与调节池相连通。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调节池的进水口前设置有格栅。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溶菌池还连通溶菌驯化池,调节池的出水口与溶菌驯化池的驯化水进口相连。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缺氧池还连通有活性炭污泥培养池。根据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溶菌池的污泥回流口与活性炭污泥培养池相连通。有益效果1、本技术首次利用溶菌池处理污水处理的污泥,并将溶菌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缺氧池,显著降低了整个体系的污泥产生量,同时将溶菌池中溶菌产生的有机物回流至调节池,进一步供后续处理步骤分解利用,最终形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成分;2、本技术设置有驯化池与溶菌池连通,将调节池处理后的水引入驯化池驯化溶菌微生物,从而可以快速大量的处理大量污泥,实现污泥减量的效果;相对于其他污泥减量方式,该方法投资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在处理本申请产生的污泥时,可减量60%以上,且通过实验具有特异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池,2、缺氧池,3、好氧池,4、沉淀池,5、清水池,6、溶菌池,7、格栅,8、溶菌驯化池,9、活性炭污泥培养池。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本技术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1、缺氧池2、好氧池3、沉淀池4、清水池5,还设置有溶菌池6,沉淀池4的污泥出口与溶菌池6相连通,溶菌池6的出水口与调节池1相连通。所述调节池1的进水口前设置有格栅7;所述溶菌池6还连通溶菌驯化池8,调节池1的出水口与溶菌驯化池9的驯化水进口相连;所述缺氧池2还连通有活性炭污泥培养池9,所述溶菌池6的污泥回流口与活性炭污泥培养池9相连通。上述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运行后,主要包括高效污染物降解菌的混合菌种发酵步骤、产溶菌酶的菌种发酵步骤和废水处理步骤;所述高效污染物降解菌的混合菌种发酵步骤,具体如下:(1)将接种液按比例接种至一级发酵液中培养制得一级种子液;所述接种液中含有有效菌为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地衣芽孢杆菌与短小芽孢杆菌的菌种量比例为1:(1.5~2.5):(1.5~2.5);(2)将步骤(1)制得的一级种子液按比例接种至二级诱导发酵液中,在活性炭污泥培养池9中培养,使相关微生物附着于活性炭上,制得混合菌液;所述产溶菌酶的单一菌种发酵步骤为在溶菌驯化池8中培养制备溶菌菌液,具体如下:(a)将产溶菌酶的单一菌种菌液按比例接种至一级培养液中通气培养,制得溶菌种子液;(b)将步骤(a)制得的溶菌种子液按比例接种至二级培养液中,在溶菌驯化池8中通气培养,其中由调节池1中引入部分制革废水出水作为二级培养液的成分,制得溶菌菌液;所述废水处理步骤,具体如下:(i)将经格栅7过滤后的制革废水经调节池1调节pH,然后进入缺氧池2,连续投加活性炭污泥培养池9中培养的混合菌液,缺氧处理后,制得缺氧处理后废水;(ii)将步骤(i)制得的缺氧处理后废水引入好氧池3中,在好氧条件下处理,然后经沉淀池4泥水分离,水引入清水池5;(iii)将步骤(ii)制得的好氧污泥转入溶菌池6,将溶菌驯化池8中的溶菌菌液引入溶菌池6,经溶菌处理,泥水分离,上清与步骤(i)中的制革废水混合,污泥回流至缺氧池2。实施例2如实施例1所述的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不同之处在于,不设置有溶菌驯化池9。对比例1如实施例1所述的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不同之处在于,不设置有溶菌驯化池9和溶菌池6。实验例1选用河北辛集某皮革生产企业的制革废水处理厂作为实验对象,进水指标为:CODCr1150~1280mg/L,氨氮124~149mg/L,pH7.4~7.6,增效实验前出水CODCr220~280mg/L,氨氮12~20mg/L日排泥量(含水率80%)15t/d。分别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例1所述的系统对制革废水进行增效处理,处理时间均为30天。记录每日缺氧池、好氧池污泥浓度,控制缺氧池污泥浓度在6000mg/L左右,好氧池污泥浓度在8000mg/L左右。每日测定出水CODCr值、氨氮值,记录每日排泥量。增效前15天作为系统增效期,16~30天作为系统增效稳定期,检测稳定期内出水CODCr值、氨氮值和排泥量,取平均值,结果如表1所示:表1名称出水CODCr(mg/L)出水氨氮(mg/L)日排泥量(t/d)实施例11212.206实施例21262.647对比例11303.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还设置有溶菌池,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溶菌池相连通,溶菌池的出水口与调节池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清水池,还设置有溶菌池,沉淀池的污泥出口与溶菌池相连通,溶菌池的出水口与调节池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革废水生物增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的进水口前设置有格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革废水生物增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晓凤盖丽红于军苏强苟晓东谭心银德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环科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